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传播联盟>传播之声>正文

走在“不逞强”与“不示弱”之间 《文艺评论》

2017-12-07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林超然 收藏

走在“不逞强”与“不示弱”之间

——《文艺评论》办刊的自我定位

  黑龙江省地处边远,也容易成为文化的神经末梢,远离话语中心,《文艺评论》办刊一定会受到影响,这一点无需回避,所以我们给自己刊物的一个定位就是“不逞强”。“不逞强”,是有自知之明,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对于学术话题,不在时间上争第一,而在沉稳、厚重上花力气。就像我们刊物的外观设计,仍延用传统的不去追求时尚的小开本,装帧也近于素面朝天,在刊物丛林里显得很不起眼却不失一分自信。我们觉得大场面、大热闹与我们无关,我们只坚定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好自己,持续地发出不太响亮但足够结实的声音,以“有为”赢得“有位”。

  “不示弱”是另一个定位。我们把“不示弱”理解成刊物的价值和意义。每一本刊物都是一个平台、一个阵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是应该的。我们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墨守成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我们们一定会及时作出自己的反应和选择,做好当下,拥有未来。现在的文艺理论刊物不少,发的论文也足够多,但是真正起到积极作用的论文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被边缘化”成为绝大多数文艺评论的宿命,这是严峻的形势,也是严肃的课题。

  我们至少愿意《文艺评论》的某些选题、某些作者和某些学术努力有“黑龙江”这个定语。文艺史家丹纳在《艺术哲学》里说:“地理环境、种族和时代是决定艺术发展的三个要素。”无可改变的一个事实是,《文艺评论》是黑龙江的一本刊物,它从黑土地里长出来,呼吸的是高纬度的高寒空气,它注定被这方水土上的人文风度着色。我们不必刻意回避这种影响,相反倒是要好好葆有这种“处江湖之远”却能够泰然自若的达观姿态。过于密集的时尚和飞奔的现代化,有时无益于一些文艺理论的生长和完善,就是说,有些文艺理论需要一个反应的时段。勿庸讳言,所有的理论期刊都要从区域性走向全国性,这是一种诱人的自我完成和自我实现,谁都不会放弃。但区域性是基础,全国性是目标。

  至于文艺评论期刊,它担当的责任与评论家是一样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拓展文艺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让努力永远“在路上”。要想活得有尊严,要想加强影响力,文艺评论就要回归真正意义的“批评”——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做“和事佬”你好我好大家好。光说不练假把式,一切都要由行动和成果说话,说话硬气,人家才肯相信。

  人是社会动物,人的生存、发展和思想表达都要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进行和完成。文艺评论是文艺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是繁荣社会文化生活的一支生力军。文艺评论家的全部活动不仅要依靠社会的整体氛围,而且要依靠评论领域内部营造的专业氛围。《文艺评论》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提供一个公正、透明的平台,让评论家乐于回娘家,相信《文艺评论》是自己的家园和后盾,从而高兴来这里发声。

  我们何其有幸,身逢文艺发展、繁荣的大时代,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倍努力,加倍珍惜,“折衷情文,裁量事代”,用自己辛勤的汗水高擎起使命的大纛!刊物和人一样,不但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请相信,《文艺评论》是不会令文艺和时代失望的。

林超然

      *林超然:《文艺评论》编辑部主编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公告

      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在京成立,78家媒体单位集聚合力

      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成立,推动文艺评论事业蓬勃发展

      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发布大会在京举办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