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编读往来>正文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6年全年篇目大放送

2017-01-0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 收藏

  2016年第一期(总第4期)目录

  本刊特稿

  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刘奇葆

  特别策划

  原创戏剧出经典需要内外兼修/王晓鹰

  在生活深处寻求影像的力量/李树峰

  书法在中国艺术“国际化”中的角色/郑晓华

  中国文艺“走向世界”亟需国际化的文艺评论相伴而行/曹卫东

  从艺术价值链理论看文联组织的新职能/喻国伟

  艺海观澜

  20世纪中国画学之理论建构与价值取向/刘曦林

  论新时期现代主义美术批评的重启/陈旭光

  中国传统音乐在世界音乐市场中的角色/吴蛮

  艺理纵横

  民间文艺的审美法则与优势/万建中

  乡恋:传统文化的美学空间/高小康

  艺象点击

  “心中有戏”:张火丁对话剧艺术的启发/郑榕

  张火丁现象是个审美话题/仲呈祥

  从“张火丁现象”看京剧的未来/李佩伦

  程派张韵薪火相传——“张火丁现象”的文化解读/谢柏梁

  角儿的境界/赓续华

  张火丁的艺术态度与境界/田志平

  艺苑丛谈

  重建中华戏曲的文化传承和审美体系/罗怀臻

  舞蹈评论是通达生命隐喻的路径/许锐

  青年批评

  当下草书创作的得与失/杨勇

  从戏曲化表达看晋剧《红高粱》的改编/张之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视呈现及其现实意义/梁君健

  名家专访

  中国戏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专访著名戏剧评论家刘厚生先生/林琳

  封面

  封二...铁石梅花(国画)/关阔

  《南歌子·咏关阔》/蔡若虹

  封三...有灵则仙(国画)/刘曦林

  封底...幻化一鹏鸟,曾作逍遥游(摄影)/白建春

 

  2016年第二期(总第5期)目录

  特别策划

  现实性、现代性与民族化的融合——2015年国产电影作品观察/路侃

  融合·转型·重构:局变中的视听传媒业——基于2015年中国视听内容发展状况的分析/顾亚奇胡智锋

  艺海观澜

  中国电影结构性调整与科学发展/饶曙光

  当代中国电影合拍片的发展模式与态势/陈犀禾鲜佳

  “张火丁现象”溯源及启迪/傅谨

  艺苑丛谈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律动——中国书道艺术答客问/乐泉

  论“摆姿”的表演美学——以婚纱照为例/吴琼

  观众审美意识的重构与戏曲美学的当代转化/胡凌虹

  艺象点击

  论网络自制剧创作与传播运营特点/赵晖

  网剧生态观察:概念、历程与类型分析/唐宏峰

  一月一品

  历史剧如何呈现“历史的内在可能性”:昆剧《李清照》的启示/赵建新

  《寻龙诀》:背后的价值比表面的呈现更重要/素心

  学术综述

  走向未来的民族音乐学——“中国民族音乐学反思与建构”学术研讨会述评/杨曦帆

  名家专访

  破解文艺和市场的关系应深化理论原点的研究——专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韩宵宵

  封面

  封二...世纪智者(美术作品)/冯远

  封三...夜半落英看不见,暗风吹坠玉栏杆(书法作品)/乐泉

  短评/程大利

  封底...才才(美术作品)/吴长江

  短评/李焕民

 

  2016年第三期(总第6期)目录

  特别策划

  变格:一种发展的态势——2015年中国美术述评/郑工

  2015年中国电影创作的新格局与新问题/吴冠平

  艺理纵横

  巴赫金的对话思想和跨文化研究/程正民

  “中国古典舞”名分的古今之辨/刘建

  从曲艺流变看艺术传统的活性与价值重塑/张祖健

  艺象点击

  中国戏曲的海外传播与接受之反思/孙惠柱

  传统戏剧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模式/谢柏梁

  声音艺术在重大题材电影创作中的价值:以“十七年”抗战题材影片为例/姚国强 樊露雪

  一月一品

  从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看创作的趋向与缺失/李昌菊

  诗意地栖居:自然文学的魅力与追求/彭程

  奥斯卡美学密码:谈《荒野猎人》的启示/周思明

  境外之镜

  当代德国文艺评奖的运行机制和价值取向/陈燕

  梅兰芳与京剧在日本的传播/品川爱子

  读史怀人

  尔雅挥毫忆画师——怀念关阔先生/朱伯华

  名家专访

  文艺美学应时进——文艺美学家胡经之专访/李诗男

  封面

  封二...双虎图(美术作品)/朱伯华

  封三...九零后有约(美术作品)/邬大勇

  封底...贡嘎熔金(摄影作品)/张新建

 

  2016年第四期(总第7期)目录

  特别策划·把脉2016年春节档电影

  市场正在推动电影业的供给侧改革/尹鸿

  中国电影的繁华景象与深层矛盾/张思涛

  中国电影急需整体性升级换代/饶曙光

  同质化、技术反智与拜金主义/杨俊蕾

  超越影像:中国电影的文化景观/周星

  在“常规电影”中锻造春节档/李道新

  精耕细作的影片才会有高回报/周黎明

  春节电影“新民俗”的文化意义/左衡

  金融资本进军电影产业的利与害/刘嘉

  艺理纵横

  文化多样的可能与现实/云德

  关于书法人文精神若干范畴的思考/查律

  艺海观澜

  从剧目看中国戏剧节的差距:以乌镇戏剧节和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为例/宫宝荣

  新时期戏剧二度“西潮”的比较研究/汤逸佩

  21世纪话剧“西潮”景观初探/李扬、张小玲

  艺象点击

  2015:纪实影像里的中国/张同道

  中国策展人的身份危机/罗晓欢

  韩国电视节目为何在中国大热/吴闻博

  一月一品

  庸常或许一生,铭心在此一刻——评话剧《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麻文琦

  中国民族音乐话语权的新探索——评大型民族乐剧《又见国乐》/赵倩

  名家专访

  中国新文学:百年的忧思与梦想——专访著名文学评论家谢冕/赖洪波

  封面

  封二...秋云浩荡、深壑大岭作画屏(美术作品)/程大利

  短评/邵大箴

  封三...竹木简取法(书法作品)/陈振濂

  封底...一纸青花(美术作品)/陈史军

 

  2016年第五期(总第8期)目录

  本刊特稿

  态势和趋势:2015中国文艺评论扫描/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特别策划·文艺中的“长征”

  影视长征,何以魅力永存/边国立

  热血铸就经典:红色戏剧的回顾和思考/宋宝珍

  长征题材美术创作的观念与手法/郑工

  跨越时空的红色记忆与镜像呈现/戴清

  民族集体记忆的文学记录与表达/李朝全

  长征题材文艺创作的立意与类型/赖大仁

  艺象点击

  近年来国产电影的表演美学及文化分析/厉震林 罗馨儿

  北京剧场艺术生态失衡现状的思考/施旭升 张锋

  从侯孝贤电影看电影与音乐的互文本关系/吴丽颖

  一家之言

  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略论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中的实际地位/陈传席

  艺苑丛谈

  当今书法展览场域下的审美心态/朱以撒

  众筹:艺术公共化对“个体中心”的消解/邹文

  一月一品·陕西人艺版《白鹿原》

  一次瑕不掩瑜的改编/白烨

  历史传奇如何呈现文明沧桑/陶子

  名家专访

  文学的魅力是什么——专访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王雪瑛

  封面

  封二...织花毯(美术作品)/李焕民

  短评/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奖评语

  封三...境静图(美术作品)/陈传席

  封底...冰湖魅影(摄影作品)/张和昌

 

  2016年第六期(总第9期)目录

  特别策划·大时代中的哲学家

  我的学术道路/张世英

  构建中华民族当代哲学精神的一位学术大师/仲呈祥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文化立命,万有相通/张立文

  当代学者的历史责任和精神追求/叶朗

  张世英先生的治学特色/张翼星

  张世英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推进/毛宣国

  时代哲思,高远境界——我心目中的哲学家张世英先生/庞井君

  一家之言

  中国画“象思维”再认识/吴毅

  艺理纵横

  论文化相对主义之下的当代分析美学策略/殷曼楟

  艺象点击·“互联网+”时代的文艺

  增强现实与位置叙事:移动互联时代的技术、幻术和艺术/黄鸣奋

  数字艺术应有独有的批评体系/肖永亮

  网络文艺的主流化与新格局/马季

  谈网络文艺之“美”/张智华

  艺苑丛谈

  戏曲文学的剧场性/王长安

  我国创新设计的“推手”与“新态”/夏燕靖

  讥讽:传统书法评论中的“恶之花”/嵇绍玉

  一月一品

  走上舞台的鲁迅——评《大先生》的剧作与导演/林荫宇

  情怀与情结:沪剧《邓世昌》的当代镜像/刘祯

  存在主义的黑色幽默剧——评《一个勺子》的影像文化/刘成新 全芳兵

  艺评览略

  近期艺术评论热点面面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课题组

  名家专访

  在现实主义视野中重审“话剧民族化”——专访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郑榕/陶璐

  封面

  封二...黑夜之美(摄影作品)/庞井君

  微评/张世英

  封三...天人合一 万有相通(书法作品)/言恭达

  微评/思澜

  封底...飞流万仞(美术作品)/吴毅

  微评/程大利

 

  2016年第七期(总第10期)目录

  特别策划·“百鸟朝凤”之问

  电影《百鸟朝凤》的当代意义/顾春芳

  民族传统艺术困境的影像呈现/王廷信

  论吴天明电影的“道德”化转向/裴亚莉

  文艺片发展亟需健全艺术生态/范玉刚

  “下跪”之后的不变与应变/郑晓林

  艺理纵横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如何进入文艺美学/张晶

  前海学派的学术传统和道路/安葵

  一家之言

  谢赫“六法”之我见/朱伯华

  青年批评•舞台上的“中国”

  中国当代戏剧中文学精神的缺位与重拾/陈建忠

  戏剧“民族化”呼唤中华美学的当代表达/陶庆梅

  中国戏剧跨文化表达的途径/周夏奏

  主旋律舞剧的“中国表达”/慕羽

  艺象点击

  中国电影产业纵深发展的新课题与对策思考/李春

  艺苑丛谈

  西方战争穹幕下的动漫星河/黄书亭

  网络异趣与艺术接受中的“反文本”现象——以《太阳的后裔》热播为例/陈友军

  一月一品

  历史叙事与艺术创作的结合——读电视剧剧本《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曾一果

  悲喜交织《欢乐颂》/卢炜

  名家专访

  热切呼吁和期待创构宏观文艺学——专访文艺理论家陆贵山/韩宵宵

  封面

  封二... 云栖之地(美术作品)/刘文洁

  微评/查律

  封三... 一室诸山联(书法作品)/王镛

  微评/范迪安

  封底... 山水(美术作品)/邵大箴

  微评/盛葳

 

  2016年第八期(总期11期)目录

  特别策划·批评的自省

  重建新学院批评/杨匡汉

  论文艺批评的“自律”/张利群

  电影批评:瞩望多元开放评价体系/陈旭光

  书法批评:在焦虑与困境中索解/杨勇

  戏剧评论:自媒体时代的危机与展望/罗丽

  网络文艺微评论:媒介融合与文体意识的建立/胡海迪

  艺理纵横

  诗心禅境了相依:禅宗诗学内容研究/皮朝纲 潘国好

  艺苑丛谈

  试论哲理漫画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赵昆

  略谈中小城市规划的生态美学目标/章利国

  文化创意激活城乡空间之美/严国庆

  一月一品·经典再读

  经典的跨文化传播与解读——谈“二度西潮”期间的契诃夫戏剧演出/吴小钧

  今天的耳朵如何听到昨天的声音——听“中国交响乐早期作品”专场音乐会有感/汤琼

  创造“空气”的努力——评话剧对电影《小城之春》的舞台呈现/曾慧林

  境外之镜

  让·热内、《阳台》与“元戏剧”/程小牧

  学术综述

  21世纪华文戏剧与世界舞台——“第十届华文戏剧节”学术研讨会述评/张荔

  名家专访

  中国戏曲如何永葆魅力与活力——专访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胡凌虹

  封面

  封二... 铁马金戈(美术作品)/付向宏

  封三... 沙漠抒情曲(摄影作品)/索久林

  封底...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美术作品)/丰子恺

 

  2016年第九期(总第12期)目录

  特别策划·中西古今“化”传统

  铃-庸-钟演进的政治和文化关联/张法

  会通以求超胜:论中华诗词的对外交流/林岫

  试论以《文心雕龙》为基础建构中西合璧的文艺批评体系/黄维樑

  一带一路与中国音乐“特色话语”/项阳

  艺理纵横

  “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论潘天寿先生的创作思想及中国画的发展规律/张立辰

  一家之言

  中国文明及其全球贡献/陆文虎

  艺象点击

  “一带一路”语境下西部电影的转型发展/赵卫防

  论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本土特质的生成/白莲

  屏幕艺术的“入侵”与剧场艺术的嬗变/臧娜

  艺苑丛谈

  “以人为本”设计观的本义及超越/张犇

  中国画构图张力的意象延伸初探/王文

  对中国当代版画介入社会的再思考/郝斌

  新时代下汉字的特性及影响/衡正安

  诗词类真人秀节目的价值与缺憾/张爱凤

  一月一品

  中国艺术精神与当代表达——评舞剧《杜甫》/王海涛

  一生经两世,知音难复寻——评舞台剧《南海十三郎》/李静

  名家专访

  重振困境中的中国话剧——访话剧史研究专家田本相/陶璐

  封面

  封二... 鱼乐(美术作品)/张立辰

  封三... 怒吼吧!中国(美术作品)/李桦

  微评/郝斌

  封底... “风雪中”系列之《记忆的风》(摄影作品)/崔茂元

 

  2016年第十期(总第13期)目录

  特别策划·文化自信与中华美学

  传承中华文化:从自省、自觉到自信/尚长荣

  简谈文艺创作中的价值思维/李德顺

  照镜子、传基因和接新环——兼论艺术作为公民文化自信养成的审美中介/王一川

  文化自信与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罗怀臻

  文化自信:提振当代文艺创作底气/刘玉琴

  艺象点击

  艺术产业“新常态”与艺术研究转型/祁述裕

  从艺术产业理论看798艺术区的困境/朱其

  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发展的四个新生长点/刘悦笛

  影视产业转型升级需大数据技术支撑/党雷

  艺海观澜

  略论当下音乐创作转向的趋势/陈瑜

  试析我国综艺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未来/吴畅畅 赵瑜

  艺坛对话

  衡山论道:中国画“象思维”五人谈

  场域之别与文风之异:新媒体影评与传统影评的对话

  艺苑丛谈

  当代中国绘画的审美特质/郝荣国

  中国戏剧节的源流及特征/胡志毅

  大众文化对艺术表达的挑战与应战/杨光祖

  青年批评

  戏剧创作地域题材应降温/李红艳

  一月一品

  不名黄花集聚处,淡香追随漫时空——评小说《自流井》/王翠屏

  艺术家的“初心”与玩家的“境界”——评话剧《玩家》/徐健

  倒影中的舞蹈自省——评舞剧《水月》/吴宏兰

  名家专访

  合唱唱的是文化、哲学与信仰——访指挥家杨鸿年/赖嘉静

  封面

  封二... 喜上眉梢(美术作品)/孙其峰

  封三... 王羲之传赞(书法作品)/白锐

  封底... 躺着的海(美术作品)/张祖英

 

  2016年第十一期(总第14期)目录

  特别策划·现实主义与当代中国文艺

  现实主义精神与新世纪文学/周晓风

  现实主义与文艺作品中的时代精神/陆绍阳

  中国画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与当代表达/屈健

  价值论视阈中的“现实主义”与人文关怀/彭文祥

  现实主义精神与舞蹈艺术的影响力和深度/刘青弋

  艺理纵横

  美学及其批评的回归/白建春

  罗兰·巴特与法国新批评之争/秦海鹰

  被隐匿的听觉文化场:中国电视剧声音艺术研究/姜燕

  艺象点击

  泛娱乐时代的影游产业互动融合/聂伟 杜梁

  中国纪实摄影的发展与流变/赵凤兰

  古典今读

  经典评价的本土立场与文化语境——从上昆版“临川四梦”谈起/刘祯

  莫让经典陷沉默——汤显祖作品传播得失谈/赵建新

  一月一品

  打造主流的大众电影文化——评电影《湄公河行动》/尹鸿

  中国“面孔”与多国“基因”——评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冯欣

  学术综述

  中国可以为世界艺术史贡献些什么?——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评述/胡桥

  读史怀人

  罗竹风与杂文——文学书简中的文坛史话/刘锡诚

  名家专访

  电影人的天职是传递真善美——访表演艺术家秦怡/胡凌虹

  封面

  封二 小镇春深(美术作品)/沈行工

  微评/郝斌

  封三 清姚孟起论书(书法作品)/王伟林

  封底 抱小羊的藏北姑娘(摄影作品)/车刚

 

  2016年第十二期(总第15期)目录

  全国十次文代会文献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习近平

  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导文艺工作 推动我国文艺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刘云山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孙家正

  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铁凝

  肩负时代新使命 推动文艺新发展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赵实

  学习贯彻十次文代会精神笔谈

  文化自信与文艺繁荣/仲呈祥

  甘于寂寞的筑峰人与测峰人/王一川

  用精神的力量保持文艺的有机性/曹卫东

  文化自信是艺术家应具有的时代精神/曾来德

  思想和价值观念是文艺作品的灵魂/白建春

  开创工艺和设计艺术发展新路/李砚祖

  坚定文化自信努力筑就民族文艺高峰/龚宇

  让评弹之花在自信中绽放/胡磊蕾

  新时期青年书法评论工作者的责任与作为/白锐

  艺苑丛谈

  浅析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民族性/汤立

  论《姑苏繁华图》与苏州景观艺术/许浩 赵进 崔婧

  音乐评论者的历史境遇与当下选择/柯扬

  一月一品

  京剧流派传承创新的破题之作/傅谨

  大型革命历史题材歌剧创作的新路径

  ——评印青歌剧《长征》的艺术特色/娄文利

  境外之镜

  西方人对长征的书写及其意义/胡燕春 陈列兢

  学术综述

  大众文化时代的美学—第二十届世界美学大会综述/王硕

  “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研讨会述评/罗先海

  名家专访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如何增强感染力——访影视导演翟俊杰/杨静媛

  封面

  封二... 畅园之梦-午(美术作品)/许俊

  封三...清人咏大石山诗(书法作品)/钦瑞兴

  封底...春到高原(摄影并诗)/贡嘎嘉措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