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艺海杂谈>正文

技术力量下的剧场新景观——以2021年央视春晚为例(赵立诺)

2021-07-2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赵立诺 收藏

  内容摘要:XR、5G等信息技术的登台亮相,是2021年央视春晚的最大亮点,它呈现出一种传统舞台艺术与当代数字艺术同台竞演的融合性景观。本文通过对其技术传统与语言本质的研究,探讨了央视春晚剧场首次出现的远程虚拟表演主体与人类同台表演的这一现象,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实验对于当代剧场艺术语言本质上的影响,及其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奇观消费给艺术带来的负面效果,从而对人类数字化未来起着一定的预示作用。

  关 键 词:央视春晚 XR 5G 扩展现实 信息技术 数字化 当代剧场

  2021年的央视春晚,数字技术备受瞩目,它突破了以往通过搭建投影和全屏幕舞台的方式扩展舞台空间、增强视觉冲击力的功能,开始用虚拟现实技术重塑表演主体,用移动屏幕扩展舞台边缘视域,并通过增加以5G高速联通的后场屏幕,将整个演播大厅空间制造成一个360°沉浸式数字显像空间,使整个春晚由内而外地焕发着高科技属性,并呈现出传统舞台艺术与当代数字艺术同台竞演的融合性景观。

  但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并没有让它收获一致的好评。尽管大多数评论认为2021年春晚“兼具思想深度、情感温度与艺术新高度”[1],但依然有一些评论认为“春晚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东西了”[2]等等。这不禁令人困惑——是其所使用的数字技术效果平平?还是它沦为了无意义的形式?亦或是,这种两级评价的现状,是如今科技走向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

  一、新剧场:走向大众的技术实践

  早在1910年代,工业革命引领的机械技术与电力技术已经走入中国舞台,开始在机械技术与电力技术的加持之下,突破古典审美模式[3],将以声台形表、起承转合等为基础的传统戏剧舞台样式,改造为更具融合性的艺术形式,并拓展着当时的观众的审美感知。“上海新舞台”“共舞台”以及京剧艺术家周信芳的新京剧,在20世纪初至中叶,以舞台的机械改造、连环戏、杂技以及魔术布景、甚至电影为卖点,一举成为当时中国大众文化界最具消费性的文化实践之一[4]。当代,央视春晚承袭了中国舞台艺术的实验与拓展精神,逐渐发展成为最具融合性、最具接受度的舞台艺术与大众文化形式。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文中图片来源于“春晚”微博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赵立诺 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6期(总第69期)

  责任编辑:陶璐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6期目录

  “纯粹”VR艺术如何存在?——来自“2020威尼斯电影节”中国站的声音

  2018:中国电影文化地形图(陈旭光 赵立诺)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