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理论探索>正文

世界民族音乐研究的中国表述——从陈自明的学术道路说起(张大军)

2021-03-12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张大军 收藏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世界民族音乐研究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中艰难前行。作为这一领域的开拓者,陈自明教授接过前人的“接力棒”,致力于该领域的学脉传承和中国表述,为世界民族音乐的中国话语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走访36个国家与地区,以“局内人”“局外人”双重视角对世界民族音乐进行交互性考察与研究,部分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陈自明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对世界民族音乐研究的中国话语体系建立具有重要启迪作用。

  关 键 词:中国话语 世界民族音乐 音乐学学科 音乐理论 音乐史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紧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力也越发明显。确立中国学术的主体地位,建构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加强我们表述世界的能力至关重要。近代以来,音乐领域引进了欧洲音乐教育体系。此后,中国音乐研究和教育走上系统化、规范化道路,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但“欧洲音乐中心主义”的影响也随之而来,出现了“重西轻中”的现象,同时也让学术的目光更多聚焦在中西音乐二元对立的框架局限之中。[1]如何突破这种局限,是亟待思考和破解的问题。世界不仅仅是中国与西方,非洲、拉丁美洲等同属世界音乐的范畴,复杂、多变、精彩纷呈的世界音乐将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世界音乐研究对于拓展我们的视野,以世界眼光领略、审视不同国家与地区的音乐,打破长期以来中西二元对立结构,摆脱其局限性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在认知世界音乐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彰显自我。

  一、世界民族音乐研究的中国学脉

  “世界音乐”这一称谓及其研究范畴的脉络形成,具有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西方国家率先进入工业时代,在夯实自身物质基础的同时,也促使它对外侵略扩张,以及压制其他国家的文化。最初,西方视野中的“世界音乐”就是指非我音乐,即西方国家之外的音乐,在他们眼中这也是“落后”的代名词。但是,在世界音乐的研究发展中,西方学者的不断自我反思,以及其他国家与地区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使“落后”的符号渐渐褪去,“世界音乐”里的殖民含义也逐渐淡化。

  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在音乐方面的交流早已有之,但由交流转向学术层面的研究则晚于西方国家。中国开始关注世界音乐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王光祈于1920年留学德国,是比较音乐学在国内乃至亚洲传播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也是跨文化研究的先行者。1925年,王光祈在《东方民族之音乐》中,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将中国、印度等东方民族的音乐同西洋音乐进行比较,提出“中国乐系”“希腊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三大体系的理论。在该书“自序”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光祈具备的开阔视野,“世界各民族既各受此种乐系所陶养,久而久之,耳学与感觉皆成一种特殊状态,彼此不复相同”[2]。吕骥曾这样评价王光祈,“王光祈是我国五四运动前后到抗日战争之前的近20年中文化界一位知名的爱国主义著作家,卓越的音乐学家。将东西方之音律,东方各民族之音律进行比较研究,始创于王光祈,这无疑是中国音乐学上一大贡献”。[3]但是,或许与当时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环境有关,作为国内世界音乐学术领域最早的探索者之一的王光祈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张大军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2期(总第65期)

  责任编辑:易平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2期目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