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正文

发展我国革命文艺事业的指路明灯

2023-05-26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董学文 收藏

历史的车轮走过八十一载途程,如今回过头来重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依然觉得无比的亲近和深刻。80多年来,以《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我国革命文艺事业发展中起到了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所发挥的无可替代的功能,已经被现代、当代的文艺历史证明。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真正活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有着血肉的联系。它在诸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时代精神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上,有许多超越前人的创造性阐发。它在结合实际的过程中,解决了许多根本性和原则性的美学课题。正因如此,以《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早已成为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宝贵的精神食粮,成为我们做好各项文艺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看家本领”。

什么是“看家本领”?我认为就是自己擅长而别人难以胜过的本领。为何毛泽东文艺思想会成为我们做好文艺工作的“看家本领”?我想,无外乎就是因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毛泽东文艺思想对我国各个阶段的革命文艺运动,在方向和路线上都有着内在的正确向导和引领的作用;其二,毛泽东文艺思想从前是、现在依然是我们追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和推动文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辉文献;其三,毛泽东文艺思想中那些发前人所未发的深刻洞见和理论建树,使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在文艺学说中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与贯彻,给我们的文艺事业带来无尽的启发和力量。因此,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第一次飞跃的成果——毛泽东文艺思想,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图片选自纪录片《大泰山》)

开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新境界

毛泽东文艺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遵循马克思主义文艺基本原理,在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完成其理论创造的。譬如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将政治在经济基础之上对文化是一种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作为一个规律提出来,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中是开了先河的。毛泽东的这一见解,纠正了以往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的教条化领会,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众所周知,毛泽东对文艺问题关注的持久和深入,涉及面的广博与宏大,著述和言论的数量之多,其内容更具时代精神和革命文艺运动经验总结的特点,并善于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结合起来,自身又有着丰富的文学创作实践经验,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史上是不多见的。从争取“文化领导权”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文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来看,毛泽东对文艺问题的高度关注和缜密思考,更是体现了他的高瞻远瞩和深邃眼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他们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惊人代价。而这个奋斗过程,无论是历时之长久、问题之复杂、斗争之激烈,还是所花费心血和精力之巨大,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文艺运动史上都是仅有的篇章。作为整个毛泽东思想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彻底实现了美学和历史的高度统一,实现了艺术和革命的高度统一,实现了文艺和人民的高度统一,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拨云见日地开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境界。仅此一点,它对后来者的教益和启迪就是永恒的。

《讲话》的理论贡献及其美学意义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当时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它给根据地广大党员和文艺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和震撼。《讲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纲领性文献,那是因为它确实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有自己独创性的贡献。这种独创性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这里,根据我的粗浅理解和针对现实的理论需要,把它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则,毛泽东文艺思想突出而集中地解决了作家艺术家与人民群众结合的道路问题,这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重要发展;再则,毛泽东文艺思想高度重视并创造性地阐发了作家艺术家主体的世界观与思想感情变化对文艺创作实际具有的影响和意义,这实际填补了先前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述的一个空白;三则,毛泽东文艺思想另辟蹊径地揭示出作家艺术家审美情感实现的过程及其途径,破天荒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方法论问题。

这三条,当然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同时,也应看到,这三条都是涉及世界观、触碰灵魂的。毛泽东不是把文艺家改造客观世界同改造主观世界分离开来,而是把它看成一个事情的两面。这是艺术辩证法,也是美学实践论。通过这三方面的联系,毛泽东把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关系问题的解决,提升到了空前科学而有效的高度。从毛泽东在《讲话》里的提问方式、阐释视角和思考深度,我们也能发现其文艺思想的鲜明特色。而这一特色,正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之所以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关键所在。72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幸福。”说的则是同样的道理。

解决好“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是关键

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我们就能看清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独特贡献,看清毛泽东文艺思想包蕴的美学意义,看清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精髓。

客观地说,“文艺为人民”(即“文艺为群众”)的问题,在毛泽东之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已经基本解决了。毛泽东集中而系统加以阐释的是“如何为”(或说“怎么为”)的问题。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关节点、一个核心。正是围绕这个核心,毛泽东的许多论述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这个“如何为”的问题,我习惯地将它比喻成是一个“扇轴”,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全貌则是围绕着这个“扇轴”展开的“扇面”。从主张文艺与群众的结合发展到作家艺术家与群众的结合,着力解决作家艺术家与描写对象和服务对象之间思想感情的距离问题,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深邃而独到之处,也是我们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把钥匙。毋庸讳言,许多繁难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政策问题,我们都是可以在这个论域内进行透视和解析的。不难想象,倘若在“如何为”的问题上出现偏差或鲜有突破,那么,所谓“文艺为人民”问题的解决也就落空了。

作家世界观和思想感情与文艺创作的关系,这是古今中外都存在争议的一道难题。这一问题的破解,包含着相当的复杂性,任何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处理都难以奏效。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最具有战略高度、最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这表现在,首先,毛泽东是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学习社会”作为革命文艺家“必须有的知识”的。他认为“亭子间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吃,山顶上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看”,不赞成把具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文艺创作之间的关系看作“二律背反”。这就把稳了文艺创造的方向盘。其次,毛泽东主张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认为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复次,毛泽东强调作家艺术家要“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虚心学习群众的语言,认真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再次,毛泽东主张在艺术论问题上要做马克思主义者,不要做艺术至上主义者。因之,他希望文艺家们要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清除灵魂深处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王国”,“把立足点移过来”,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最后,如果再说一点,那就是要开展文艺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和善于进行反对错误倾向的斗争。所有这些,都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增添的新东西。


(作者:董学文,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革命文艺发展道路的开拓(董学文)

美丑不分、娱乐至死是文艺审美生态的毒株

党领导文艺工作的丰功伟绩和基本经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