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从《酌中志》看文人笔记的影视价值

2016-01-1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张智华 李金秋 收藏

  《酌中志》是一本十分特殊的明代文人笔记,为影视改编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具有重要的影视创作价值。本文以这部文人笔记为例,研究传统文人笔记在影视创作中的独特价值。

  

  《酌中志》是一本颇具传奇色彩的文人笔记。这种传奇色彩要从它的作者、写作缘由以及这本书在后世产生的影响谈起。《酌中志》是明代万历至崇祯年间的太监刘若愚所写,写作缘由十分奇特。据《酌中志》自序,刘若愚原名刘时敏,生于明代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南直定远人。他出身于明代一个小官员的家庭,因为做了一个“异梦”而自阉,万历二十九年被选入皇宫,隶属司礼太监陈矩名下。刘若愚博学多才并擅长书法,因此被选入明代后宫的内直房经管文书。据他自己称,因为魏忠贤等人对他多有猜忌,故将自己的名字“时敏”改名为“若愚”,暗喻“苦心”二字。崇祯二年,魏忠贤阉党事败后被阉党边缘化的他却被牵扯进魏忠贤一案,被群臣纠弹谪充孝陵净军,后又牵扯进高攀龙等七人被诬致死一案,被处斩监候。刘若愚被判刑后深感冤屈,效仿太史公司马迁著书明志,详细剖白了自己在魏忠贤一案中的处境。《酌中志》就是他在监狱中所写,由于他独特的身份和他出众的文学素养,使这本书成为一本具有独特历史价值、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文人笔记作品。

  

  《酌中志》全书由二十四个各自独立的短篇构成,每篇一卷,共计二十四卷,在正文之前还写有一篇《自序》。二十四卷书包括:《忧危议前纪》《续忧危议后纪》《恭纪先帝诞生》《恭纪今上瑞征》《三朝典礼之臣纪略》《大审平反纪略》《先监遗事纪略》《两朝椒难纪略》《正监蒙难纪略》《逆贤擅政纪略》《外来线索纪略》《合家经营纪略》《本章经手次第纪略》《客魏始末纪略》《逆贤忌翼纪略》《内臣职掌纪略》《大内规制纪略》《内板经书纪略》《内臣佩服纪略》《饮食好尚纪略》《辽左弃地》《见闻琐事杂记》《累臣自叙略节》《黑头爰立纪略》。[1]

  刘若愚在书中不仅具体描述了魏忠贤和皇帝乳母客氏祸乱朝政的始末,也写明了自己在其中所做的事情和所处的地位,以及为何自己感到冤屈;同时还详细记述了明万历朝至崇祯初年他自己亲身经历的宫廷事迹。他把自己在宫内多年耳闻目睹的皇帝、后妃及内侍的日常生活、宫中规则、内臣职掌以及饮食、服饰等等细节全部记录了下来,并作了分类。据说崇祯皇帝看了此书后,触发了对自己经历过的宫廷生活的感触而释放了刘若愚。可见,真实性是《酌中志》最大的特点。

  同时,刘若愚博学多才、擅长书法,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文人”。他创作的历史笔记作品,天然的具有文学性,可读性也非常强,具有较高的文艺审美价值。他记述历史事件注重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的安排,又使该书具有很强的故事性。[2]

  另外,“文人太监”刘若愚效仿司马迁写史,而且写的是明代后宫的内容,不但对后宫妃子们的生活有所记载,对后宫宫女太监的生活也细细描摹,对比各类被掌权者反复修改的正史,这部笔记体记述的史学作品,具有以野史填补正史空白的意义。

  可见,《酌中志》是一本集真实性、文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特殊作品,不但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艺术再创作价值,对影视创作而言,尤其如此。

  

  当前,有一些纪录片创作已使用了《酌中志》中的素材。例如,《北京那些事儿》《故宫》《国宝档案》等电视纪录片或专题片在展示关于北京的历史和人物时,经常以《酌中志》作为资料来源,一些影视剧作品创作也使用到本书中的资料。但是《酌中志》在影视剧创作中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明朝万历至崇祯年间,一直是各类影视作品创作取材的热门年代,涉及到这一时期的皇帝和著名历史人物的影视剧作品很多,具体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关于魏忠贤的影视作品

  作品 类型 人物 播出时间

  《新龙门客栈》 电影 李立群饰演魏忠贤 1992年

  《英雄》 电视剧 刘威饰演魏忠贤 2002年

  《明末风云》 电视剧 魏宗万饰演魏忠贤 2004年

  《江山风雨情》 电视剧 李丁饰演魏忠贤 2005年

  《三揭皇榜》 电视剧 王刚饰演魏忠贤 2005年

  《三滴血》 电视剧 薄贯君饰演魏忠贤 2006年

  《锦衣卫》 电视剧 黄志忠饰演魏忠贤 2006年

  《天下》 电视剧 王绘春饰演魏忠贤 2006年

  《侠骨丹心》 电视剧 李国华饰演魏忠贤 2006年

  《大祠堂》 电视剧 马书良饰演魏忠贤 2006年

  《连升三级》 电视剧 石维坚饰演魏忠贤 2013年

  《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 电影 倪大红饰演魏忠贤 2014年

  《绣春刀》 电影 金士杰饰演魏忠贤 2014年

  表二:关于万历至崇祯年间皇帝朱翊钧、朱由校、朱由检的作品

  作品 类型 人物 播出时间

  《湖海争霸录》 电视剧 王书麒饰朱翊钧 1980年

  《侠女闯天关》 电视剧 王志华饰朱翊钧 2000年

  《血荐轩辕》 电视剧 林泳东饰朱翊钧 2004年

  《明宫疑案》 电视剧 张晨光饰朱翊钧 2007年

  《万历首辅张居正》 电视剧 梅年佳、王琦(幼年)饰朱翊钧 2010年

  《大明嫔妃》 电视电影 赵家林饰朱翊钧 2010年

  《新女驸马》 电视剧 王茂蕾饰演朱由校(太子) 2001年

  《英雄》 电视剧 赵阳饰演朱由校 2002年

  《明末风云》 电视剧 刘小锋饰演朱由校 2004年

  《谁主中原》 电视剧 陆诗雨饰演朱由校 2004年

  《三揭皇榜》 电视剧 王征宇饰演朱由校 2004年

  《江山风雨情》 电视剧 陈道明饰演朱由校 2005年

  《锦衣卫》 电视剧 文章饰演朱由校 2006年

  《明珠游龙》 电视剧 宋洋饰演朱由校 2011年

  《十全九美》 电影 立威廉饰演朱笑天

  (历史原型朱由校) 2008年

  《风雨一世情》 电视剧 刘新饰演朱由检 1998年

  《碧血剑》 TVB电视剧 王伟饰演朱由检 2000年

  《帝女花》 TVB电视剧 陈豪饰演朱由检 2003年

  《江山风雨情》 电视剧 李强饰演朱由检 2003年

  《明末风云》

  (又称《江山风云》) 电视剧 邓超饰演朱由检 2004年

  《谁主中原》 电视剧 聂远饰演朱由检 2006年

  《三揭皇榜》 电视剧 宗峰岩饰演朱由检 2006年

  《碧血剑》 电视剧 高虎饰演朱由检 2007年

  《明珠游龙》 电视剧 刘淼淼饰演朱由检 2010年

  从以上两个表格可以看出,万历至崇祯时期的历史,是大陆同港澳台地区的影视创作者取材的热门题材之一。究其原因,与这一时期的明王朝处在多事之秋有关。但凡一个国家的开国之初和亡国之时,大都会出现很多影响历史发展的人物,这些人物或忠或奸或忠奸参半,其行为会被各种正史与野史记录下来并引起后人的不断关注和研究。万历至崇祯年间正是大明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这一时期在正史和野史上都有诸多记录。上述影视作品中对《酌中志》中所叙史事也多有借鉴,如《新龙门客栈》《锦衣卫》等作品中关于太监的描写就是显例。但笔者认为,《酌中志》还有巨大的影视创作挖掘空间。

  第一,《酌中志》的成书背景和成书过程故事性和传奇性俱佳,稍加改编就是一个很好的影视剧本。《酌中志》一书的成书过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太监,因为被魏忠贤案件牵扯蒙冤入狱,最后通过学习司马迁写史书以言志,最终获得平反的故事。作者身为文人却变成太监,“感异梦自宫”是这个传奇故事的开端,被冤入狱的过程是情节的逐渐展开,最后通过著书立说解救自己是故事开展中的具体矛盾处理,最后获得平反是故事的结局。这种天然的故事性,可为创作传记类影视作品的编剧提供很好的故事素材,同时也能为以真实性和故事性为特点的纪录片创作提供素材。

  第二,《酌中志》一书特别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为创作历史题材影视剧的细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本书中作者不但详细记录了明代万历至崇祯年代的后宫建筑、宫殿布局、宫女、宦官的等级、职位,还详细记载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私密八卦。为了写明魏忠贤和客氏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后宫的飞扬跋扈,书中记载了客氏和后宫嫔妃的生活以及她和嫔妃之间的争斗,有些甚至具体到事件的年月日和人物的表情动作。这些具细无遗的记录,为再度创作提供了非常详实的描写素材,也是影视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细节资料。而我们纵观今天影视作品中关于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能够真正贴近历史真实的作品并不多,很多作品的改编往往偏离了历史真实,有的甚至连艺术真实也偏离了。除了名字是真的,其他一切都是虚假的。对比韩国同类影视作品的创作,很多韩国古装剧虽然历史人物名字是假的,但历史资料和细节却都是真实的。这种区别反映了我国一些影视创作者对历史资料不够重视,或者说对影视创作本身的文化内涵不够重视。《酌中志》中所记载的历史细节如果能够得到更多重视和挖掘,相信会提高相关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特别是涉及到这一时期衣食住行的细节,如果在影视创作中得到充分展现,将会大大扭转历史题材影视剧胡编乱造、不顾朝代、胡乱穿衣、造型奇葩等乱象丛生的现状。只有这样,我国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才能真正地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并受到好评。

  第三,《酌中志》为明代宫廷故事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而详细的创作素材。《酌中志》一书是关于明朝紫禁城的详细史料记录,生动地展现了明代宫廷生活。明代宫廷和清朝宫廷同在紫禁城,这两个紫禁城有什么区别?后宫的规制有哪些异同?如果将这些细节进行展示,作品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都会大大加强。比如明代宫女太监也需要上学,明代的太监不少都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这和清代的太监几乎不识字完全不同。而这些具有奇观性的历史情节,在影视作品中却没有得到重视,有的作品甚至将清代、明代的后宫混为一谈。因此,《酌中志》中描写的宫廷规制和生活十分值得在影视创作中进一步挖掘。

  第四,《酌中志》以当事人的身份进行叙述,通过一手资料客观地记载明代后期的人与事,可以帮助我们多角度认识明朝万历至崇祯年间的重要事件,进一步认识和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增加影视作品的文化深度。

  注释

  *此为张智华主持2014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北京文人笔记研究》(批准号14JDWYB004)阶段性成果之一。

  [1] 整理并摘自[明] 刘若愚:《酌中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

  [2] 参见高志中:《〈酌中志〉的文学文献学价值》,《文艺评论》2011年12期。

  张智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金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杨婧)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