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论艺术评论人才的媒介素养(温彩云)

2017-04-24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温彩云 收藏

       内容摘要:新的媒介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要求艺术评论人才有较高的媒介素养,以便能对不断涌现的新型艺术作品进行选择、理解和恰当评估。 本文借用英国媒介教育的3CS模式概念,认为应该从文化通道、批判理解和创造性活动三个层面提升艺术评论人才的媒介素养。具体而言,艺术评论人才应该提升媒介意识,掌握媒介特点,遵守媒介伦理,提升媒介信息的解读、鉴别、批判能力,并且能重视研究方法,提升新媒介的创造能力。三个方面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艺术评论人才媒介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 键 词:艺术评论 媒介素养 人才培养 3CS模式  

       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我们所处的媒介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媒体竞争白热化、虚假信息泛滥、媒体把关人缺失、大众缺乏适当的媒介素养教育等,造成了大众在信息轰炸状态下无法鉴别真假信息、无法正确解读有价值的信息的状况。艺术领域同样遭遇了这种状况,艺术市场看似繁花似锦、大师频出、著作满天飞,实则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这些文艺作品由于商业化因素的影响充斥市场,让大众无法鉴别、解读和批评,急需艺术批评者的引领。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文艺批评者,面对网络时代铺天盖地的繁杂信息,既要对文艺创作有引领作用,也要对普通大众具有艺术引导责任,媒介素养能力已经成为必备的素养之一。

  由于我国引入媒介素养教育比较晚,作为艺术传播领域的意见领袖,大部分文艺批评者自身并没有受过媒介素养的教育,只是凭借艺术知识的积累经验和艺术学科的批评范式进行艺术批评。新媒体时代,很多媒体技术被更年轻的一代所掌握,技术文化反哺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教师在媒体技术方面不得不需要学生的帮助。这样,艺术评论人才可能会囿于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而影响其对艺术作品的准确判断,会由于缺少媒介信息的知识而无法得到最新的信息,也可能会由于缺少对媒介的有效使用而无法让自己的声音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因此,提升艺术评论者的媒介素养,对于艺术批评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此,本文借用了英国媒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教育的3CS模式的概念[1],来谈谈艺术评论人才媒介素养提高的三个方面。

  一、文化通道(Cultural Access)

  1. 重视媒介信息,提高媒介意识

  在全媒体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大量不同的媒介信息包围,这些媒介及其信息不但会改变我们的信息储备和信息来源,而且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虽然目前我们都会利用网络资源对信息进行收集,但是多数人对于媒介素养的内涵并不太清楚,更没有明确的媒介意识。据调查,有超过半数的高校教师并不清楚媒介素养是怎么一回事,只有少部分对此概念有浅显了解,而更少有对此较深刻、较清晰的认识。[2]因此,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首先需要的是艺术评论者自身具备媒介意识,这样才能更好提升媒介素养。

  2. 了解媒介特点,关注业界动态,提高获取媒介信息的能力

  信息社会中,艺术评论者、文艺创作者和文艺受众处于同样的信息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接受媒介信息,艺术评论者并不具备信息获取权方面的优势。由于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和发展,公众使用新媒介的习惯已经养成,更多的最新信息集中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上。艺术评论者需要和文艺创作以及大众思潮密切对接,对新的媒介沟通方式的了解和应用就非常迫切。因此,艺术评论者需要利用各种新的沟通方式,如各种数字媒体、虚拟社区 、微博、微信、移动APP等平台,都是信息获取的资源平台和交流平台。利用这些平台,艺术评论者可以获取最新信息,交流心得,进行知识传播,以及同业界进行互动。

  二、批判理解(Critical Understanding)

  1. 提升媒介信息的解读、鉴别、批判能力

  网络时代,各种媒介现象丛生。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信息发布者,大量信息因此一拥而上,加之市场中的商业化操作,致使虚假信息、垃圾信息、色情暴力泛滥。这些信息鱼龙混杂,很难分辨,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文艺创作中既有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出现了大量歪曲现实、粗制滥造、低级趣味的文化垃圾。这些文化垃圾掺杂在优秀的作品中,让大众难以鉴别,浪费时间和精力,甚至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这就需要优秀的艺术评论者能快速鉴别,深入解读,敏锐批判,从而对普通民众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2. 提高自我修养,增强媒介伦理道德自律

  媒介素养不仅是个人的素养构成,也是公众利益的构成要素。作为普通大众的意见领袖和文艺创作者的镜子,艺术批评者的媒介素养具有很高的公众价值,可以建立公众的文化认同,成为社会文化价值的必要部分。艺术批评者本身必须拥有良好的媒介伦理道德,遵守网络伦理和社会道德,自己不发媚俗恶俗的文字,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这样艺术批评者才能真正建立良好的品牌效应,起到净化网络环境、营造文艺批评良好氛围、正向引导信息认知和价值判断的作用。

  三、创造性活动(Creative Activity)

  1. 提升新媒介的创造能力,制作有效的媒体信息

  艺术批评者不仅需要使用很强的专业知识进行批评,并且需要把这种有价值的声音通过有效的媒介平台传递出去,让自己的媒体价值最大化,这就需要批评者具有较高的媒介创造能力,尤其是对于新媒介的创造能力。除了跟随媒介发展形式建立自己的品牌传播平台之外,还应该对新的艺术创作形式有所了解并加以利用。近些年来较为流行的新媒体艺术[3]通过新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和网络的开放性等特点让大众参与创作、加深体验,如VR、网络接龙小说、网络涂鸦作品等,它们迥异于传统的艺术形式给受众带来全方位的、全新的审美体验,也增加了受众与艺术家的互动,缩短了主体与艺术的审美距离。艺术批评者对这些新的艺术形式有把握、有建设、有判断,才会增强艺术批评的活力。

  2. 重视研究方法,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不同的艺术作品

  文艺作品多种多样,包含各种形态,有语言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声音艺术、影像艺术等,如果使用千篇一律的研究方法,不但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反而束缚了思维方式。例如对电影使用文学的研究方法,是能够从一个方面进行鉴赏和理解,但是不应放弃电影特有的影像语言的剖析,这样才具备电影批评的专业性。即使针对电影进行批评,不同题材、不同艺术手段的电影,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此,艺术批评者应该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视野,会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不仅包括质化研究方法,也可以使用量化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例如在艺术作品的传播研究或受众研究中,就可以采用量化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达到对艺术传播过程和传播趋势的整体掌握。

  以上的三个方面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一个层层递进和互相促进的关系。文化通道是媒介素养的基本前提,批判理解是媒介素养的理论应用,而创造性活动则是基于前两者基础之上的实践应用。对新媒体文化通道的理解能促进对文艺作品的批判理解和创造艺术创造性活动的多样形式,对文艺作品的批判理解能加强艺术创造性活动的效果,同时,艺术创造性活动的多样化又反过来加深对新媒体等文化通道的理解和对不同文艺作品的批判理解。因此,上述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艺术评论人才媒介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1] 在英国,媒介教育是正常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一项组成部分,电影教育由于易于被青少年理解和接受,是英国媒介教育的重要方式,3CS模式正是对英国电影教育理念的一个总结,它指的是文化通道(Cultural Access)、批判理解(Critical Understanding)和创造性活动(Creative Activity)。其主要思想是通过电影资源这种文化通道让学生展开对电影的批判性理解,并将这种理解应用到创作实践中。

  [2] 夏鑫等:《“五个一”模式下高校教师媒介素养培训的策略》,《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第19期,第113页。

  [3] “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指以多媒体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传播、鉴赏与批评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见阮艳:《试析基于新媒体艺术的媒介素养创新教育的可能性》,《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第10期,第402页。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晚清民国女性报刊对国民性别观的现代性启蒙研究》(16YJC860019)、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传播视角下公众公平感的生成机制与策略研究》(2013B88)系列成果之一。

   *温彩云: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史静怡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温彩云评《罗曼蒂克消亡史》:被浪费的时光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