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纪念汤显祖与当前戏曲创作(安葵)

2017-07-0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安葵 收藏

  【艺苑丛谈】

  内容摘要:2016年有两大戏剧活动: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和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艺术节演出的剧目显示出近年的戏剧创作取得的显著成就。但汤显祖的作品启示我们,要创作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典性作品,还必须做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必须克服浮躁思想;在深入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和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方面下实实在在的功夫。

  关 键 词:纪念汤显祖 当前创作 经典性作品

  2016年戏曲演出活动和学术研讨活动都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件,一是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一是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这两件事一个是纪念古代伟大的戏剧家,一个是当代的戏剧演出,但是我认为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为什么要纪念汤显祖?

  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戏剧家,他的《牡丹亭》等“临川四梦”彪炳史册。汤显祖与英国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同年逝世属于偶然,但两位文化巨人同时光照东西方剧坛,是一件颇有意味的历史事件。人类的文明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的,东西方的历史人物都对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该知道莎士比亚,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同时更应该深入研究汤显祖,让国人更为尊重和珍视我们辉煌的历史,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文学艺术的成就。所以纪念汤显祖对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有重要意义的。

  另一方面,纪念汤显祖,对于推动当前的戏曲创作、促进文化繁荣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汤显祖虽然逝世400年了,但他一直没有离开我们。汤显祖不是一位书斋里的文人,他一直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文尖锐地抨击时弊,为人民鼓与呼,他的剧作讲述古代故事却生动而深刻地映照了明代的社会生活,今天看来仍有强烈的现实感。明代的剧坛群星璀璨,汤显祖与他同时代的许多思想家、剧作家都有密切的交往和深厚的友谊,汤显祖是这个时代和作家群中的一位杰出的代表。明代的剧坛可以说形成了一片辽阔的高原,汤显祖是这片高原中的一座高峰。纪念汤显祖,就是要弘扬汤显祖的精神,努力创作为人民所欢迎并且能够传之久远的作品;期待我们戏剧的高原不断扩大,并且能耸立起如汤显祖一样的高峰。

  二、 如何评估当前戏曲创作的成就和发展态势?

  既然纪念汤显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繁荣今天的艺术创作,那么对当前戏曲创作的成就应该怎样评估呢?

  应该说,比起评价古代的作品,评价当代的作品更有特别的难处。当代的作品创作出来的时间还不久,不是大家都能看到;另一方面全国各地创作出来的作品很多,评论家也不可能都知晓;一部作品又常常处于不断修改变动之中。所以评价当代的作品应该从发展中去把握,并尽量从全局着眼。2016年,在北京和全国各地都有很多演出活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是近年戏曲创作成就的一次集中的展示。参加艺术节评奖演出的剧目有地方戏19部,京昆六部。因名额限制,还有许多优秀的剧目未能参加演出。但参评的剧目总体上可以体现当前创作的成就。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戏曲创作呈现了旺盛的势头,许多作品的艺术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这些优秀剧目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塑造了具有一定典型性的艺术形象,因此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比如表现英模人物的戏,过去有的作品创作仓促,只满足于宣传效果,在艺术上锤炼不够,所以看舞台演出往往还不如读报告文学感人,近年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变。如豫剧《焦裕禄》、评剧《母亲》和湘剧《月亮粑粑》,由于创作者对生活中的这些英模人物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情感,所以创造出的舞台形象是有血有肉的,他们的理想、追求,他们的苦乐悲欢,都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他们既忠实于生活原型,又是典型化了的。所谓典型化创造不只是说要进行艺术虚构,而且要求创作者对人物的精神作更集中的概括。《焦裕禄》表现了一位共产党基层干部时刻关心人民疾苦、一切为人民负责和敢于担当的精神。演员贾文龙把这一人物演得形神兼备。《母亲》中的邓玉芬,是一位普通的母亲,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面对日寇的侵略和残暴、狡猾的迫害,毅然牺牲自己的儿子,以保护八路军,保护乡亲。演员王平发展了流派唱腔,唱出了母亲内心的痛苦和大爱。《月亮粑粑》中的秦雅云,是一位乡村民办教师,几十年坚守在艰苦的教学岗位上,是什么力量使她克服种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是她对学生的爱和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学生称她为“妈妈老师”,演员王阳娟以富有乡土气的表演表现出了人物的精神——看似内心柔弱却无比刚强;虽然经受种种磨难却感受着实现理想的欢乐。这些人物都在个性中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说:“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这些作品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这些作品发挥了剧种的和地域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戏曲包括近300个剧种,戏曲的丰富多彩是通过各个剧种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来的。文化自信,对于戏曲工作者来说,应该体现在对本剧种艺术力量的自信。有一段时间,各地方剧种出现了“趋同化”的倾向,引起了大家的批评。从艺术节演出的许多优秀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趋同化”的倾向得到了纠正,大家为张扬本剧种的特点和优势做出了积极努力。

  山西的于成龙到湖北做官,又被罢官,作为布衣之人承担起招抚起义农民的艰巨任务。在晋剧《于成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夕阳掩映黄鹤楼”的湖北地方色彩,而且从演员谢涛的表演中看到了山西人的倔强性格。根据话剧改编的秦腔《狗儿爷》赋予了人物和故事以西北的地域特色,扮演狗儿爷的演员李小雄一声声“吼”得人“热耳酸心”。

  龙江剧《松江魂》表现抗日战争期间东北二人转艺人的遭遇和他们坚贞不屈的斗争。王肯先生曾说东北的民间艺术美学是“土野的美学”,龙江剧《松江魂》就体现了这种“土野”之美。唱腔和表演都是粗犷的,大开大合,大棱大角,但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人物性格是粗犷的,敢爱敢恨,直言快语,但粗中有细,他们的行动能使人感到情感的温润。这是一部东北人写的、东北人演的东北戏,地域特色鲜明。

  黄梅戏《小乔初嫁》从平民的视角表现宏大的战争,尽显安徽农村的平民生活,小乔的“邻家小妹”模样,使她的勇敢、智慧表现得更为亲切。

  芗剧《保婴记》富有乡土气的表演使这一民间的故事无比温馨。一位母亲因丧子而悲痛欲绝的时候,却为了保护别人的生命而勇敢地活,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爱!而左邻右舍都把别人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无私地进行帮助。剧中的所有人物都是好人,断案的县官也像农民一样淳朴可爱。

  第三,许多院团增强了进行长期艺术建设的意识。

  前些年人们曾批评说,许多创作演出是为了争奖,作品获了奖,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如今这种观念有了很大改变。应当看到,评奖仍然是激励创作、引导创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大家进行创作已不是主要为了参加节庆活动和评奖。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的许多参评剧目,都已在各地演出了很多场,经受了观众的考验。获奖之后还继续加工提高,继续在各地演出。因名额限制,有些剧目未能参加艺术节的演出,但剧院打造艺术精品的积极性不减。如上海沪剧院的《邓世昌》,着眼于剧目建设和剧院建设,着眼于培养演员和培养观众,自2014年创作以来,已演出90场,在上海进了22所大学,到北京大学和其他高校演出,为海军官兵演出,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和青年学生、解放军官兵的意见,不断修改提高。这些做法取得了锻炼演员和扩大沪剧观众的预期效果。

  三、 汤显祖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

  既然当前的创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什么还要强调从汤显祖身上汲取力量呢?今天的作品不如古人吗?

  当代的作品不能与古人的作品做简单的对比。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当代的许多优秀作品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在这一点上,无疑是超越了前人的;但是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经过历史的积淀、筛选,才会出现经典性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说:“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涵、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1]汤显祖的作品是在吸取前人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作品经过历史的考验,已成为艺术的经典。而当代的戏曲创作(包括现代戏、新编历史剧和整理改编传统戏等各种题材的作品)的历史还太短,要出现经典性的作品还需要一个过程。如上所述,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正在努力向高峰攀登的过程中,在这个时候纪念汤显祖,无疑会使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汤显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经得起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明代的王思任评论“四梦”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说明汤显祖的作品广泛地涵容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同时代的一些具有战斗精神的思想家如李贽等都对汤显祖有深刻影响,这些思想也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他高举情的旗帜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同时又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历史学家侯外庐说,在汤显祖的作品中体现了他“从残红断魂到再生春天的梦想”。他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细致的观察。汤显祖作品中的人物都有较大的典型涵盖力。无论是深闺小姐杜丽娘,书生柳梦梅,还是杜宝、陈最良,以及宇文融、卢生、卢太尉等,都不仅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人物的影子,而且可以引起读者和观众广泛的联想,直到今天,这些人物也还是活的。汤显祖的作品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昆曲演员,当代的许多昆曲表演艺术家都对《牡丹亭》一往情深。岳美缇说:我们这些人是跟着《牡丹亭》长大的,从小学,长大演,老了教。张继青说:老师给了我两碗饭,一是姚传芗先生的《牡丹亭》,另一个是沈传芷先生的《朱买臣休妻》。张洵澎说:《牡丹亭》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梁谷音原来不演《牡丹亭》,但她说:在我数十年的梦想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排演多少代名人排演过的《牡丹亭》。就像杜丽娘一样,都只为心中那一个梦,我为《牡丹亭》相思几十年。

  汤显祖的作品体现了中华的美学精神。他主张为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因此他的作品充满诗意,具有浓厚的神韵。他的作品开阔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景,无论悲剧的情境还是喜剧的场面都有沁人心脾的艺术感染力。因此他的作品既有当下感,又有历史感,历时400年也没有过时。

  就以上两点看,我们还不能说哪位作家、哪部作品可以与汤显祖及其作品比肩。在我们的作品中,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意境、塑造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人物还不多。我们的作品是否能经得起人们反复的回味?我们的剧诗语言是否能为大家口口相传?我们剧作中的人物是否能像杜丽娘那样对一代又一代的演员具有吸引力?我们的创作,在努力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需要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更高的美学品位。汤显祖的文化修养不是一日之功,他对历史和生活的体察也是在宦海浮沉和对民间疾苦的了解中获得的。我们应该在文化修养和生活积累这两方面都下真功夫,要避免浮躁,也不能急于求成。现在的不少创作还是在急急忙忙地赶任务,写历史剧时读一些历史资料就匆匆上马;写现代戏时也往往只是做几次采访就编写故事。这样写出的作品恐怕很难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许多文艺工作者深入到群众之中,发现现实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张庚先生说,当时真有杜丽娘“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感觉。那一时期的许多优秀作品就是在与群众亲密结合中创作出来的。纪念汤显祖启示我们要重视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应重视继承革命文艺的宝贵传统,深入到“姹紫嫣红开遍”的生活园地中,那么,创作出超越前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来是可以期待的。

  [1]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12期,第13页。

  *安葵: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陶璐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6期 总第21期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傅谨:文化自信——2016戏曲创作演出纵览

  谢柏梁:汤显祖戏剧的艺术魅力与审美意蕴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