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李健吾的批评精神与批评实践论析(李晶)

2023-01-2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李晶 收藏

【编者按】近期,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陆续揭牌,各基地充分发挥各自学术优势和学科优长,同期举办了一系列与文艺评论相关的理论学术会议,对文艺评论的研究探讨再次成为热点。如何看待评论在备受关注的今天也饱受争议?评论能否在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大潮中争得一席之位?新时代文艺评论应坚守怎样的批评精神?相关问题再次引发我们的思考和讨论。本期继续推出“新文艺评论大家谈”专题,刊发四篇从不同角度研究文艺评论的文章,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们加入我们的讨论。

李健吾的批评精神与批评实践论析

【内容摘要】 “批评精神”对于新时代文艺批评工作尤为重要。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李健吾示范了一种包容且有锐度的批评精神,可从批评家的主体性、批评论述的审美性、批评之为批评的独立性等特性表现加以理解。当前,文艺批评面临过度商业化、偏离创作实际、“面子”“圈子”前置等缺乏批评锐度、精度和气度的问题。正确全面了解李健吾的批评精神,理解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形成期的成功经验,有助于促进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健康发展,推进中华文化展现新时代的正气风貌。

【关 键 词】 李健吾 批评精神 主体性 审美性 独立性 包容

“批评精神”对于新时代文艺批评工作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批评的症状:“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他强调,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宽泛地讲,具有褒贬意识的言论及倾向,都涉及“批评精神”;从狭义学理出发,“批评精神”主要是指批评家对于文艺作品的理性精神与感性体验结合着的、可以传达独立批评个性的评价态度,其中既有热烈的肯定、赞扬或褒奖,更有冷峻的否定、批评或谴责。批评家主体、批评的对象、批评意识的明确等都规范着“批评精神”的界定。不同的批评家所具有的批评精神表现角度有所不同。当代文艺评论可从中国现代文艺批评中汲取“批评精神”,改变理论先行、“唯西方”倾向,以及被资本、“圈子”裹挟的困境,创造属于当代的文艺批评精神。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李健吾的批评论述和相应实践,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性属性,甚至是后现代开放多元的表征,其“批评精神”突出地展示出批评家融合感性和理性的评论水平。他运用独具特色的文体论述,传达对待文艺公正的褒贬态度,打开艺术家、批评家、一般接受者和作品之间对话互动的敞开性。

现有的李健吾批评研究成果众多,那么,当下再提其文艺批评的意义究竟何在?通过梳理可得,目前的研究涵盖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思想资源、批评观、批评文体与风格、批评实践。一般认为,其区别于社会学批评属于“非主流派批评家”,进行的是“印象主义批评”。作为补充,有研究者发现李健吾的批评存在着对现实文艺界的关注。最新的研究把李健吾文学批评,总结为“自我”“印象”和“风格”等几个带有东方文学批评色彩的关键词。对李健吾批评风格与文体的相关研究,主要从其批评观与文艺思想延伸出,认为其批评文体具有艺术性或美文特征。总体而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论析李健吾文学批评观和批评特色,部分关注到其批评意识或批评的精神,但没有或极少聚焦于其“批评精神”;虽然提及李健吾批评的超越时代性,但未能展开论述其超越性于当下具体适宜的启发。他关于批评的自觉意识、理论见解、实践成果等,即评、论和行三者为一体所具有的“批评精神”之于今日的可借鉴之处,还亟待以新的分析角度介入和萃取。因此,新时代批评所提出的发掘中国现代批评资源的呼吁,以建立中国当代文艺批评新风貌,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以“批评精神”这一概念,整理、统摄和提炼出现代批评家的理论及实践,改变原有对批评家的论述模式,更加突出其对批评精神的贡献,探寻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发。

一、批评家的主体性:尊严与自我

“批评精神”首先是批评家内在地形成而又呈现在外的主体性意识,是对自身从事批评的自我认可。并非所有批评家都从主观上认可“批评家”的社会身份,鲁迅就不太看重这个称号。尽管他本人写了众多的批评文章或类似于批评的文章,发表在《语丝》《莽原》《奔流》等刊物上,但他的“批评精神”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独立不倚的战斗精神,有着强烈的社会介入感,他的批评并非社会上一般具有批评家职业身份的人所从事的那种对文艺作品的职业式评论。他说,对于文艺批评家的希望比较小。鲁迅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他不满意同时代的一般性文艺批评,认为那些职业批评家们大多没有专注于创作本身,而用“教训”的口吻言说作品。

……


作者:李晶 单位: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2期(总第87期)

责任编辑:韩宵宵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请通过知网(https://kns.cnki.net/)等阅读全文。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2期目录

红色文艺的现实主义精神(李晶)

“印象批评”的窘境与前途——兼谈李健吾的文学批评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