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年度推优>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2017)>正文

《中国艺术报》专题: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公布

2017-10-18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收藏

  《中国艺术报》专题: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公布

  一、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关于表彰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的决定

  为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 《全国性文艺评奖改革方案》中关于“做好文艺评论工作激励”的要求,根据《中国文联全国性文艺评奖管理办法(修订稿) 》和中国文联十届二次全委会的相关工作部署,为有效激励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决定举办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经过初评、复评、终评,我们决定对王评章《戏曲本体的尊严与力量——王评章戏剧评论集》等10部著作、丁晓平《捡了故事,丢了历史——谈谈今天我们如何避免误读历史》等30篇文章进行表彰。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2017年10月

 

  二、本网链接

     中国文艺评论网:年度优秀文艺评论著作与文章及推选意见(点击阅读)

 

  三、优秀作品作者代表感言

  不懈追求人类永恒的价值理想

  蔡家园

  在当下,要想通过文艺评论写作来守护文学艺术的许多价值,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正是因为知其难为而为之,方才显示出文艺批评的意义,方才显示出文艺评论工作者和人文知识分子的担当。

  “啄木鸟杯”推优活动,其实就是在倡导健康、有效的文艺评论,重建理想的文艺生态。当然,文艺评论的价值标准多种多样,以我粗浅的认识,好的文艺评论应该是带刺的玫瑰,是清明的镜子,是燃烧的星辰。

  带刺的玫瑰,它不仅意味着褒扬,还意味着批评。玫瑰吐芳,馨香弥漫,当然能召唤出评论对象的无穷魅力,给予大地上的耕耘者更多信心和祝福;但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会让人们保持清醒、追求完善,显然有益于更美好的创造。

  清明的镜子,它不仅意味着公正,还意味着反思。在坚持“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的同时,更应时时反观自我,不断质疑,不懈追问。只有当我们走出狭隘封闭的自我,洞穿了流行观念的遮蔽,解除了理论迷雾的魅惑,摆脱了功利主义的诱惑,方能使文艺评论回归初心,行稳致远。

  耀眼的星辰,它不仅意味着照亮,还意味着谦卑。“煮血而成”的文艺评论,是写作者生命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和创作一样,能够“振奋人心,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些人类昔日的荣耀” ,“永远引领我们向上” 。它是激情燃烧的心灵创造,能够照亮生存;它还因其高远、神圣,映衬出我们的渺小、谦卑,从而不失对“真善美”的永恒追寻。

  我想,一个理想的文艺评论家,应该是这样的人——他怀有总体性的视野,带着敏锐的问题意识去观照文学界、艺术界、文化界乃至社会发展的危机,能够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去深刻洞察和理解中国的秘密和中国人灵魂的秘密,总是立足于优秀文化传统去探索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发现并创造我们时代的独特美学精神,并且不懈追求人类永恒的价值理想。

  我一直生活、工作在湖北,这片土地孕育了神奇瑰丽的楚文化。屈原是楚文化的杰出代表,他身上那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真精神,那种“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信念,那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赤子深情,一直深深地感召着我、激励着我。作为楚人的后裔,作为一个年轻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对于先贤的人格精神,吾身虽不能全至,但心永远向往之!

  啄木声声,情怀深深!最后,我要衷心感谢中国文联,感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还要感谢各位评审专家,感谢你们给予我的鼓励和温暖。

 

  美情是中华文化的诗性内核之一

  金雅

  很荣幸也很高兴我的论文《论美情》 ,获评今年的“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感谢评委的肯定!感谢大家的厚爱!感谢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设立这个很有意义的表彰活动,引领、推动、激励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

  中华文化具有浓郁的诗性精神和人文情怀,历来重视文学艺术对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高屋建瓴,与时俱进,提出了“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概念,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民族美学风范。

  西方经典美学经康德确立了知、情、意鼎足三分的思辨体系,这种独立于知、意的粹情构想,既为西方现代美学奠定了理论基石,也使情抽离于鲜活完整的人及其实践,为唯美的、形式的种种现代文艺思潮,预留了通道。

  美情是中华文化的诗性内核之一。美情精神在中华文化、美学、艺术思想中源远流长。美情不是让情与知、意相分离,也不是让情疏离于行,而是倡导在美与艺术实践中,涵情、明情、炼情、正情、提情,以审美化的情贯通知、意,创美与审美相谐,升华艺术品格,超拔主体情怀,践之于行。

梁启超先生

  20世纪初年,梁启超曾就中华文化建设问题,提出“结婚”论、“化合”论、“四步走”等思想,倡导立足本国文化,化合创新,最终是要使全人类获益。他的趣味说,朱光潜的情趣说,宗白华的情调说,都是中华美情思想的现代创构,影响迄今。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是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任重道远,责无旁贷,愿共勉互励。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及专家推选意见

      第二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发布大会在京举办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