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搜索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视频 年度优秀文艺评论著作: 王次炤:《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19年11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书主编及其合作者,以音乐美学视野来观察、分析、研究博大精深之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观念、审美特征和人文精神,从中得出诸多有创新意义的结论;全书视野宏阔、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分析精辟,具有较高的哲理性和学术价值。 邢建昌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及其相关问题》(人民出版社,2019年7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为主线,对于知识生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建构,形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框架。文献充实,主线分明,具有鲜明的学理性、时代性,有梳理、有反思、有建构,是一部学术价值、批评价值颇为丰富的学术著作。 朱平:《感官联觉机制的历史书写——从古代绘画到当代艺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9年9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书从感官联觉机制阐释人类艺术的历史,并以此分析中西艺术特征及其成因,别有心得,可谓小中见大、平中见深。从视听融合的分析,到当代无界艺术,理论视野较为开阔,言之成理,且有不少学术亮点。 陶庆梅:《当代剧场与中国美学》(三联书店,2020年6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书的突出贡献在于以深厚的史论,并结合多年的现场观剧经验,对“当代剧场如何处理中国美学”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从而提出了以中国自身的文化自觉,建构东方戏剧美学的建设性思路,是一部有新意、有创见的批评著作。 年度优秀文艺评论文章: 马季:《网络文学创作与评价的路径选择》(《网络文学评论》2019年第6期,2019年12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由网络文学二十年发展过程中关注现实的加强、向传统文学致敬、IP开发产业链重塑等,论及网络文学评论体系建设、创作发展路径的选择,观点鲜明、论据扎实、说服力强。 王金胜:《现实主义总体性重建与文化中国想象——论陈彦〈主角〉兼及〈白鹿原〉》(《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4期,2019年7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以两本长篇著作为例,论述现实主义的总体性,既有现实观照、文本细读,又有理论建构,特别是对于文学书写和文化中国关系的解释,别开生面,颇有启发。文字晓畅明快,是一篇理论和评论结合较好的评论文章。 卢文超:《是欣赏艺术,还是欣赏语境?——当代艺术的语境化倾向及反思》(《文艺研究》2019年第11期,2019年11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语境”,或者说将已有的“语境”思想,加以集中并理论化,运用于当代艺术的判断。这有利于解决或深化对当代艺术作出审美判断的准确性,也有利于引导大众对当代艺术作出恰当的审美化解疑惑。本文具有创新价值,逻辑性强,言之成理,是难得的较好的艺术批评文章。 白惠元:《性别·地域·国族——话剧〈德龄与慈禧〉的文化坐标》(《艺术评论》2020年第4期,2020年4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对话剧《德龄与慈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性别、地域、国族三个文化层面对慈禧、德龄、光绪的形象塑造、文化内涵、艺术特征作出了综合论证。 任娟:《关于杂技剧的辨析与构想》(《杂技与魔术》2020年第2期,2020年4月) 专家推选意见: 杂技剧近年来发展迅速,剧目较多,本文对杂技剧的起源、发展、重要剧目、艺术创意的新特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与研究,选题有现实观照,有问题意识,有理论思考。观点鲜明、资料翔实,见解独到。 刘大先:《从后文学到新人文——当代文学及批评的转折》(《当代文坛》2020年第3期,2020年5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由后文学时代纯文学创作生态出现新的变化,以及导致既有批评方法与研究方法必须调整入手,认为新人文批评方法可能会开辟出新的批评表达途径,从而深入探讨了当下文学与批评的转折等问题,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有很强的启发性。 刘小波:《反规约:当前长篇小说的无理据书写》(《当代作家评论》2020年第3期,2020年5月) 专家推选意见: 基于对当下主流叙事模式的“反叛”,当代小说创作、尤其长篇小说确实存在着一些非自然的叙事构造。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讨论,对其成因及走向作了比较具体的论述。内容贴合创作实际,文风也清新可喜。 许薇:《舞剧〈长征·九死一生〉的时空叙事与舞台意象》(《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2019年8月) 专家推选意见: 舞剧《长征·九死一生》是近年来舞台创作中罕见的以现代舞语言表现红色题材的优秀大型作品,立意高远,具有普适性的人文诉求。本文从舞台本体视角切中舞台呈现的叙事性和意象特征,评述详实、分析细致,对现代舞表现主旋律题材舞台创作作了及时的理论评价。 孙媛媛:《中西声乐艺术的融通与回归——兼论西洋美声唱法如何演绎中国作品》(《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5期,2020年5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从国家艺术发展方向和人民大众审美需求的高度出发,探讨中西声乐艺术融合贯通、中西合璧的声乐艺术规律。文章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也有清晰的历史感,更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表述准确流畅。 杜晓杰、张靖池:《“疏野”之境与国产动画古典美学的意境呈现——以〈山水情〉〈白蛇:缘起〉为例》(《四川戏剧》2020年第4期,2020年4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以当前动画电影创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中国传统美学对当前电影的影响,也论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探索意义,对于中国动画美学的建设有一定借鉴性。 李宁:《何去何从:以数据为中心的当代书法研究》(《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年12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引入数据统计方法审视、分析中国书协展览中的现象与问题,指出“文化缺失”是导致问题的主要根源。论证客观、批评中肯,对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创作反思大有裨益。 杨子:《再造“地方”:新的文化治理视域下上海戏曲文化空间的生产》(《戏剧艺术》2020年第3期,2020年6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再造‘地方’”的提法有新意,作者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谈上海地域性文化建构,重点谈上海戏曲剧场分布、戏曲生产机制、戏曲分化布局对城市文化地标的功能、意义。选题新颖、见解独特。 辛尘(原名胡新群):《关于近年来篆刻创作几种倾向的思考》(《中国书法》2019年第8期,2019年8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作者对近期篆刻创作的几种审美样式进行了风格取向、审美依据与历史制度对比分析,叙述清晰、论证明确,在理论相对贫弱的篆刻界显得较为突出,是理性分析当代篆刻艺术形态的一篇质量上乘的批评文章。 张均:《当代文学研究史学化趋势之我见》(《文艺争鸣》2019年第9期,2019年9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针对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史学化倾向,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讨论,对其长短得失以及“以问题为本”还是“以史料为本”,作了比较恰当的分疏,尤其指出须克服此类型研究的“平庸之恶”问题,值得肯定。 张德明:《新中国诗歌的七十年》(《诗刊》2019年7月号上半月刊,2019年7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七十年的诗歌历史,强调在新中国诗歌的发展道路上,对现代性的追求是一以贯之的,1950-1960年代对现代化的普遍向往,新时期诗歌开启的现代性启蒙理想,新时代对人民的现代化的强调和渴望走向现代化强国的期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作品中都有明显表现。本文立论扎实,视野开阔,是一篇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意识的诗歌评论。 陈冬梅:《时代之声与青年成长——评长篇小说〈海边春秋〉》(《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10期,2019年10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经络围绕着“时代和青年”的逻辑线索展开论述,呈现出新时代的纵深和壮阔,特别重视文学批评的青年问题,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观察、理解和期望。 尚辉:《现实主义的中国化探索——新中国油画70年的审美再造》(《美术》2019年第11期,2019年11月) 专家推选意见: 在关于新中国70年美术发展回顾反思的众多文章中,本文以其讨论主题的重要、分析探讨的深入引人关注。文章对油画中国化的历史分期较科学,对美术家及作品的评论、分析都很精当,学术视野开阔、观点鲜明且结论富有启示性,是一篇学术性很强的研究论文。 周邓燕:《摄影大众化与影像真实性——以解放战争中的晋察冀画报社为中心》(《文艺研究》2020年第5期,2020年5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以晋察冀画报社的摄影观论争和摄影队伍整顿、思想转化为中心展开当时关于大众化和真实性的理论梳理,有史论价值,也有当代意义。文图结合,史料较扎实,是值得推荐的文章。 周宪:《艺术跨媒介性与艺术统一性——艺术理论学科知识建构的方法论》(《文艺研究》2019年第12期,2019年12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的理论内容比较充实,说明艺术跨媒介性的意义在于深入把握艺术统一性原则,这种统一性包含了各门艺术理想的融合,以及审美和社会的理想投射,使艺术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文章把艺术的跨媒介融合与艺术社会功能的融合统一起来,有利于充分认识发挥艺术创新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秦喜清:《全球化时代的疫病隐喻:病毒电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电影艺术》2020年第3期,2020年5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以现实与影像对照的方式探讨病毒电影的文化想像与意识形态,论述清晰缜密,从病源的探寻、隔离与叙事冲突设置、末日文化景观几个角度的分析探讨都深入细致、富于创见。 程兴旺:《1949年以来中国音乐史学中唯物史观的回顾与思考》(《音乐研究》2019年第4期,2019年7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秉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音乐史学中唯物史观的运用、阐释、发展过程及相关文论和作者的学术成就与贡献作了较详尽的梳理、释析和总结,认为唯有坚持唯物史观,才能对中国音乐史学中诸多疑难命题做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结论。 谢纳、宋伟:《历史诉求与当代向度:历史哲学视域中的新时期文学艺术书写》(《文艺争鸣》2019年第10期,2019年10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文运用历史哲学视域考察新时期文艺状况,在回顾既往文学艺术史书写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文学艺术史书写的新思路,传达出历史性与当代性结合的强烈意向,体现了艺术理论创新的锐气与胆识。 中国文艺网: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云发布典礼在京举行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云发布典礼合影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优秀著作作者代表与嘉宾合影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优秀文章作者代表与嘉宾合影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1期第126页: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优秀作品名单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优秀作品专家推选意见 中国文艺评论网·年度推优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云发布典礼在京举办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开始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视频
年度优秀文艺评论著作:
王次炤:《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19年11月)
专家推选意见:
本书主编及其合作者,以音乐美学视野来观察、分析、研究博大精深之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观念、审美特征和人文精神,从中得出诸多有创新意义的结论;全书视野宏阔、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分析精辟,具有较高的哲理性和学术价值。
邢建昌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及其相关问题》(人民出版社,2019年7月)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为主线,对于知识生产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建构,形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框架。文献充实,主线分明,具有鲜明的学理性、时代性,有梳理、有反思、有建构,是一部学术价值、批评价值颇为丰富的学术著作。
朱平:《感官联觉机制的历史书写——从古代绘画到当代艺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9年9月)
本书从感官联觉机制阐释人类艺术的历史,并以此分析中西艺术特征及其成因,别有心得,可谓小中见大、平中见深。从视听融合的分析,到当代无界艺术,理论视野较为开阔,言之成理,且有不少学术亮点。
陶庆梅:《当代剧场与中国美学》(三联书店,2020年6月)
本书的突出贡献在于以深厚的史论,并结合多年的现场观剧经验,对“当代剧场如何处理中国美学”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从而提出了以中国自身的文化自觉,建构东方戏剧美学的建设性思路,是一部有新意、有创见的批评著作。
年度优秀文艺评论文章:
马季:《网络文学创作与评价的路径选择》(《网络文学评论》2019年第6期,2019年12月)
本文由网络文学二十年发展过程中关注现实的加强、向传统文学致敬、IP开发产业链重塑等,论及网络文学评论体系建设、创作发展路径的选择,观点鲜明、论据扎实、说服力强。
王金胜:《现实主义总体性重建与文化中国想象——论陈彦〈主角〉兼及〈白鹿原〉》(《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4期,2019年7月)
本文以两本长篇著作为例,论述现实主义的总体性,既有现实观照、文本细读,又有理论建构,特别是对于文学书写和文化中国关系的解释,别开生面,颇有启发。文字晓畅明快,是一篇理论和评论结合较好的评论文章。
卢文超:《是欣赏艺术,还是欣赏语境?——当代艺术的语境化倾向及反思》(《文艺研究》2019年第11期,2019年11月)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语境”,或者说将已有的“语境”思想,加以集中并理论化,运用于当代艺术的判断。这有利于解决或深化对当代艺术作出审美判断的准确性,也有利于引导大众对当代艺术作出恰当的审美化解疑惑。本文具有创新价值,逻辑性强,言之成理,是难得的较好的艺术批评文章。
白惠元:《性别·地域·国族——话剧〈德龄与慈禧〉的文化坐标》(《艺术评论》2020年第4期,2020年4月)
本文对话剧《德龄与慈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性别、地域、国族三个文化层面对慈禧、德龄、光绪的形象塑造、文化内涵、艺术特征作出了综合论证。
任娟:《关于杂技剧的辨析与构想》(《杂技与魔术》2020年第2期,2020年4月)
杂技剧近年来发展迅速,剧目较多,本文对杂技剧的起源、发展、重要剧目、艺术创意的新特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与研究,选题有现实观照,有问题意识,有理论思考。观点鲜明、资料翔实,见解独到。
刘大先:《从后文学到新人文——当代文学及批评的转折》(《当代文坛》2020年第3期,2020年5月)
本文由后文学时代纯文学创作生态出现新的变化,以及导致既有批评方法与研究方法必须调整入手,认为新人文批评方法可能会开辟出新的批评表达途径,从而深入探讨了当下文学与批评的转折等问题,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有很强的启发性。
刘小波:《反规约:当前长篇小说的无理据书写》(《当代作家评论》2020年第3期,2020年5月)
基于对当下主流叙事模式的“反叛”,当代小说创作、尤其长篇小说确实存在着一些非自然的叙事构造。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讨论,对其成因及走向作了比较具体的论述。内容贴合创作实际,文风也清新可喜。
许薇:《舞剧〈长征·九死一生〉的时空叙事与舞台意象》(《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2019年8月)
舞剧《长征·九死一生》是近年来舞台创作中罕见的以现代舞语言表现红色题材的优秀大型作品,立意高远,具有普适性的人文诉求。本文从舞台本体视角切中舞台呈现的叙事性和意象特征,评述详实、分析细致,对现代舞表现主旋律题材舞台创作作了及时的理论评价。
孙媛媛:《中西声乐艺术的融通与回归——兼论西洋美声唱法如何演绎中国作品》(《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5期,2020年5月)
本文从国家艺术发展方向和人民大众审美需求的高度出发,探讨中西声乐艺术融合贯通、中西合璧的声乐艺术规律。文章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也有清晰的历史感,更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表述准确流畅。
杜晓杰、张靖池:《“疏野”之境与国产动画古典美学的意境呈现——以〈山水情〉〈白蛇:缘起〉为例》(《四川戏剧》2020年第4期,2020年4月)
本文以当前动画电影创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了中国传统美学对当前电影的影响,也论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探索意义,对于中国动画美学的建设有一定借鉴性。
李宁:《何去何从:以数据为中心的当代书法研究》(《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年12月)
本文引入数据统计方法审视、分析中国书协展览中的现象与问题,指出“文化缺失”是导致问题的主要根源。论证客观、批评中肯,对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创作反思大有裨益。
杨子:《再造“地方”:新的文化治理视域下上海戏曲文化空间的生产》(《戏剧艺术》2020年第3期,2020年6月)
本文“再造‘地方’”的提法有新意,作者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谈上海地域性文化建构,重点谈上海戏曲剧场分布、戏曲生产机制、戏曲分化布局对城市文化地标的功能、意义。选题新颖、见解独特。
辛尘(原名胡新群):《关于近年来篆刻创作几种倾向的思考》(《中国书法》2019年第8期,2019年8月)
本文作者对近期篆刻创作的几种审美样式进行了风格取向、审美依据与历史制度对比分析,叙述清晰、论证明确,在理论相对贫弱的篆刻界显得较为突出,是理性分析当代篆刻艺术形态的一篇质量上乘的批评文章。
张均:《当代文学研究史学化趋势之我见》(《文艺争鸣》2019年第9期,2019年9月)
本文针对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史学化倾向,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讨论,对其长短得失以及“以问题为本”还是“以史料为本”,作了比较恰当的分疏,尤其指出须克服此类型研究的“平庸之恶”问题,值得肯定。
张德明:《新中国诗歌的七十年》(《诗刊》2019年7月号上半月刊,2019年7月)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七十年的诗歌历史,强调在新中国诗歌的发展道路上,对现代性的追求是一以贯之的,1950-1960年代对现代化的普遍向往,新时期诗歌开启的现代性启蒙理想,新时代对人民的现代化的强调和渴望走向现代化强国的期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作品中都有明显表现。本文立论扎实,视野开阔,是一篇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意识的诗歌评论。
陈冬梅:《时代之声与青年成长——评长篇小说〈海边春秋〉》(《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10期,2019年10月)
本文经络围绕着“时代和青年”的逻辑线索展开论述,呈现出新时代的纵深和壮阔,特别重视文学批评的青年问题,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观察、理解和期望。
尚辉:《现实主义的中国化探索——新中国油画70年的审美再造》(《美术》2019年第11期,2019年11月)
在关于新中国70年美术发展回顾反思的众多文章中,本文以其讨论主题的重要、分析探讨的深入引人关注。文章对油画中国化的历史分期较科学,对美术家及作品的评论、分析都很精当,学术视野开阔、观点鲜明且结论富有启示性,是一篇学术性很强的研究论文。
周邓燕:《摄影大众化与影像真实性——以解放战争中的晋察冀画报社为中心》(《文艺研究》2020年第5期,2020年5月)
本文以晋察冀画报社的摄影观论争和摄影队伍整顿、思想转化为中心展开当时关于大众化和真实性的理论梳理,有史论价值,也有当代意义。文图结合,史料较扎实,是值得推荐的文章。
周宪:《艺术跨媒介性与艺术统一性——艺术理论学科知识建构的方法论》(《文艺研究》2019年第12期,2019年12月)
本文的理论内容比较充实,说明艺术跨媒介性的意义在于深入把握艺术统一性原则,这种统一性包含了各门艺术理想的融合,以及审美和社会的理想投射,使艺术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文章把艺术的跨媒介融合与艺术社会功能的融合统一起来,有利于充分认识发挥艺术创新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秦喜清:《全球化时代的疫病隐喻:病毒电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电影艺术》2020年第3期,2020年5月)
本文以现实与影像对照的方式探讨病毒电影的文化想像与意识形态,论述清晰缜密,从病源的探寻、隔离与叙事冲突设置、末日文化景观几个角度的分析探讨都深入细致、富于创见。
程兴旺:《1949年以来中国音乐史学中唯物史观的回顾与思考》(《音乐研究》2019年第4期,2019年7月)
本文秉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音乐史学中唯物史观的运用、阐释、发展过程及相关文论和作者的学术成就与贡献作了较详尽的梳理、释析和总结,认为唯有坚持唯物史观,才能对中国音乐史学中诸多疑难命题做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结论。
谢纳、宋伟:《历史诉求与当代向度:历史哲学视域中的新时期文学艺术书写》(《文艺争鸣》2019年第10期,2019年10月)
本文运用历史哲学视域考察新时期文艺状况,在回顾既往文学艺术史书写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文学艺术史书写的新思路,传达出历史性与当代性结合的强烈意向,体现了艺术理论创新的锐气与胆识。
中国文艺网: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云发布典礼在京举行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云发布典礼合影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优秀著作作者代表与嘉宾合影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优秀文章作者代表与嘉宾合影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1期第126页: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优秀作品名单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优秀作品专家推选意见
中国文艺评论网·年度推优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云发布典礼在京举办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开始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报道集萃|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云发布典礼在京举办
视频集锦|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
《中国艺术报》专版|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