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近两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打造了几个在中国文艺评论界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主要有:一个是建设专业委员会,延伸工作手臂。我们将陆续成立包括十几个艺术门类在内的12个专业委员会,目前已经成立6个;第二个是在全国建立了22家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扩大了工作覆盖范围和协作对象;第三个是创办《中国文艺评论》月刊,开办中国文艺评论网;第四个是在原有文艺评论人才培训工作和项目的基础上,创办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这个班很重要,培养的是文艺评论领军人物,我们抱有很高期望。我想提出几点希望,与各位学员共勉。
首先我想说的是时代契机。当今时代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但也可以理解为是理论研究和思想创造最好的时代。历史上,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的时代,各种思想、价值、文化交流得这么深刻、这么猛烈、这么宏阔,而交融激荡最容易产生新思想、新理论。在这样的时代,需要对学术界各种既定的价值体系、理论框架进行重新梳理和判定,需要把最尖锐、最真实、最根本的问题凸显出来。这些问题是新的思想和新的理论生长的突破口。所以说,这是一个出理论、出思想的时代。可以预言,再过一二十年,中国一定会在各个领域、各个学科涌现出一批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有影响的、能够和世界的大家平起平坐且平等相待的思想家、理论家、艺术家。我们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就会多些信心和勇气,就有希望真正把自己培养起来。
第二是问题意识。就文艺领域而言,领军人物要善于从社会转型实践和文艺发展实践中发掘问题,把一些流动的、具体的、零散的、表面的问题不断提升凝聚升华成文艺理论、美学和哲学层面的问题。近年来我思考文化艺术发展,头脑中总浮现着五个问题:一是社会转型问题。比之于世界其他国家,我们社会的转型十分复杂,是从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以及从工业社会、现代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三重转型的复合体,呈现缠绕、叠加、错位、混融等复杂境况。二是文化艺术和市场经济的纠结。三是全球化语境的框定和塑型。四是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对文化艺术的推动和挑战。五是传统文化的创造和转换。在这五个方面,学术界至今研究得不深不透,缺少系统的学理支撑、观念创新、机制建构,路径选择也受制于理论支持不足而滞后。
然而,理论建构和创新毕竟是很难的事情。我个人认为,今天的时代是人类文化发展继前语言时代、语言听说时代、文字阅读时代之后的第四个时代,也就是文化视听时代。电子视听这种文化符号在文化格局中的主导和支配地位会越来越巩固和加强,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真的到来了。从人类发展的更高理论层次看,人类将向何处去这个问题,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尖锐。甚至当代一些著名思想家认为,人类将来发展的目标可能不是个体,其最终目的或许是要形成一个真实的类人格。这是一个值得从哲学层面、从更加广泛的文化艺术视野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在这种深刻的转型和变革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西方文化艺术的轴心价值可以简单概括为“自由” ,中国传统文化轴心价值人们也进行了各种概括,我想应该是“自然价值” 。自然价值观融合在各个艺术门类中,体现着中国独特的美学风范和哲学精神,是中西方一个基本的文化价值分野,也是我们最具时代意义和未来意义的价值资源。
第三点是要敢于成为文艺评论的领军人物。我认为,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要善于把握时代问题、形成理论框架、具有广泛的精神影响力。具体到文艺评论实践,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当今时代的文艺评论应该是学术、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二是文艺评论家应该是学者、读者和作者的结合。三“术”融合,三“者”结合,只有如此,专业的“文艺评论”和大众化、网络化的“评论文艺”两个板块才可能融通起来。缺乏思想魅力、缺乏理论支撑、缺乏专业化训练,我们的文艺评论在市场大潮和网络狂潮裹挟下就必然是软弱无力和边缘化的,文艺评论家的尊严和地位也树立不起来。
最后,我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在座诸位肯定会成长出一批文艺评论的领军人物。那时你们会以曾经参加了这个班为荣,我们这些服务平台的搭建者也一定会以你们的成功为荣。
(作者:庞井君,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