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艺见>正文

网络漫画的“投射效应”(郝斌)

2021-05-14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郝斌 收藏

  编者按:

  为更好地引导美术创作中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艺见”发声平台第三期以网络漫画为主题,邀请“老树”(刘树勇,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知名微博主“老树画画”)和“小林”(林帝浣,广州动漫协会副主席,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知名微信公众号“小林”主理人)两位著名艺术家同题笔谈、互相画像,并组织评论家向两位艺术家提问并撰写评论文章,共同探讨网络漫画的社会价值、创作生态、审美特征及发展建议等,以期达成共识,更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网络漫画繁荣发展。《中国艺术报》于2021年5月14日两个专版重磅推出“艺见”专栏第三期。(点击查看)。

网络漫画的“投射效应”

郝斌

  近年来,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和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迅猛发展,网络漫画应运而生,深受网络读者欢迎,并作为一个新兴艺术现象持续引发关注。时兴的网络漫画虽然并不意味着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精品,但这一新兴艺术现象的广泛影响力及其“投射效应”,值得认真审视。

  漫画,是美术创作中一个重要的艺术种类,以简练的手法表现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尤注重以讽刺和幽默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于世事人情的看法,惯常采取夸张、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和形式,有较强的歌颂、抒情、娱乐、讽刺等功能属性。如果对照漫画的基本含义,我们将发现本文讨论的网络漫画严格来说已经与传统漫画拉开较大距离。比如,网络漫画善于抓取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却无意表露其本质和特征;虽然注重表达世事人情,但主要意在表达自我情感、塑造自我肖像;其艺术手法和形式既有作者个性化特征,也呈现出鲜明的模式化倾向;其艺术功能主要在乎自娱、自嘲、自我调侃,无意表露他者或社会等。由此,我们显然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漫画的价值观念、艺术标准等来衡量和评价网络漫画。在二者的差异中,网络漫画鲜明标示出了自我定位和艺术特色,通过积极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进而探索建构自身独立而别样的艺术新身份,其作品也体现出鲜明的网络印记。

小林作品

  其中,表达自己内心成为网络漫画创作者的一个核心倾向。正如“小林漫画”所说:“我随意拍下的这些人,其实不过是在拍我自己。”这里“拍我自己”并非“自拍”的字面意思,而是借拍摄对象以表达自我内在的心绪、情感、性情等。再如,他说“对自己内心的寻找”,都直接强调了创作者内心和自我“小生活”的回归和抒发,试图为其创作构建一种“自在”的价值。这也正如“老树画画”所说:“一个人的存在感必须由他自己建立起来。”

  这种“自己内心”又与创作者的“小生活”紧密相连,即指代“小生活”中的个体感受。“老树画画”还批评了远离内心的现实功利的创作诉求:“过度意义化的想象和强制太多了,从现实功利的角度对绘画不怀好意的要求和利用太多了,绘画与画画儿那人的性情和内心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他希望做一个纯粹好玩儿的人,一个画起画儿来忘乎所以的人。网络漫画追求的“小生活”及其“自己内心”的回归和发掘,也体现了创作者对于当代美术现状的反思。

  网络漫画作者颇多主动或被动游离于主流艺术圈之外,有的作者甚至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可谓自学成才。如“小林”说:“我画画也一直没有拜过名师,拜师后可能进步很快,但也可能一辈子受这个派别影响。那是我不愿意的。”他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的艺术家有过研究。换个角度来说,他也有无数的老师。“老树”说:“上大学一直在画,还想转学到天津美院去。现在我觉得幸亏没转成,美院可能主要学习技能,但中国画到最后主要还是看个人修养。”“老树画画”体现出强烈的自由性,希望追求艺术创作的“自由”和“自我”。这也体现了网络漫画作者们较强的学习表达能力。当然,作为网络漫画家,他们能够坚持艺术创作走到今天,实属不易。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出新的艺术空间和艺术契机,为他们提供了舞台和机遇,他们又是幸运的。

  实际上,网络漫画并非全然不追求意义呈现。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他们的作品不可能受到众多读者的认可。恰是他们作品中包含独特的社会意义,与受众的现实境遇、内心情感、生活方式等产生了深刻共鸣,得以在读者中流行。因为作者本身就是网络用户中的一员,他们通过网络漫画对于自我“小生活”和“自己内心”的抒发,进而也投射为对于社会大众的抒发。这就是网络漫画独特的“投射效应”。

  如“小林漫画”的《你这辈子最灿烂的笑容都给了手机屏幕》《相爱没那么容易,每个人都有他的手机》《大概我们只能在朋友圈里看完彼此的一生》等作品,生动地刻画了在当代互联网社会语境中每个人都遭遇“手机依赖症”的问题,既爱又恨,且无法全然摆脱;《手头紧、眉头紧、时间紧、衣服紧,这就是我的前程四紧》《别人年纪轻轻经历的痛:恋爱、吵架、和好、分手 我年纪轻轻经历的痛:腰痛、肩痛、腿痛、头痛》等作品,生动揭示了当代年轻人艰难的生存境遇;《该减负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爱》等作品,还关注到当代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批判视角十分敏锐。“老树画画”的作品同样体现出对于现实生活境况的真切体会,如《遇见愁事,睡他一觉。碰上烂人,哈哈一笑》《还需谦卑行事,不要舞刀弄枪。万一没有耍好,搞得遍体鳞伤》《今晚又得加班,加班也不加钱。心中很是郁闷,楼道抽支香烟》等作品中,生动刻画了现代职场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感。网络漫画独特的“投射效应”,很容易使网络读者将漫画内容与其自身的工作生活境遇相关联,从而引发深切的共鸣效果——在幽然一笑中,再次在艺术中感受到现代快节奏生活的辛酸苦辣。

老树作品

日子柴米油盐,人生绝非儿戏。

春风总会吹远,抱花穿过菜地。

  为了适应现代生活及新的网络媒介信息流通的需要,网络漫画在独特社会意义表达方面,往往选择当代语境下的日常网络生活、职场生活、个体生活、家庭生活等作为题材。不少作品仅从题目就可以感受其浓郁的日常生活气息,如此能更容易与大众接近。在形式语言方面也作了相应变更,甚至体现出一些模式化倾向,但这种倾向又与新的网络媒介形成的“快阅读”方式和传播方式高度贴合,通过“模式化”的创作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简化创作过程,进行更快速的漫画生产,以跟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及其快阅读、快传播。 “老树画画”“小林漫画”等微信公众号几乎每周都有多篇作品更新。网络漫画“模式化”创作方式,经由网络媒介转化为一种极具当代性的新的大众化艺术形态。

  同时,网络漫画创作还有机融合漫画、书法、诗词/段子,体现出创作语言的综合性特征。部分作者还常进行摄影等艺术创作。在网络漫画的构图处理中,漫画是鲜活的图像形态,而以书法书写的诗词/段子则构成了对于漫画图像的注解。两者既融合统一,也各具独立的吸引力。如“小林漫画”是一个高超的段子手,他的“虽然你单身,但胖若两人”“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等段子在网络传播中十分富有吸引力。再借由漫画作者一定风格的书法,又实现了对诗词/段子的生动的视觉呈现。由此,以书法书写古体诗、打油诗、段子,搭配调侃现代生活的漫画图像,这类网络漫画迅速走红网络,得到广大网络读者的青睐。

  网络漫画在积极融入现代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存在讨论社会模式化和“平庸化”的问题。不少作品往往依据思维惯性和固有知识进行简单的对号入座式分析,而难以触碰到问题的实质。不能不说,这是网络漫画艺术的美中不足,这也反映了我们今天对于它的更高期待。的确,无论是纸媒时代还是网络时代,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始终是漫画创作无法回避的艺术品格。如何使网络漫画在现有基础上更具有自觉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可能也是值得网络漫画作者在未来创作中进一步思考和提升的方面。

  总之,网络漫画的成功启示当代美术创作进一步拉近艺术与人民的关系,努力推动新时代美术创作的大众化之路;启示当代美术创作积极借鉴新的网络媒介,创新艺术创作方式,甚至推动艺术形态的变革。可以说,网络漫画为当代美术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指引着方向。


  作者:郝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签发:徐粤春

  审核:何美

  责编:王璐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艺见|评论家怎么看“老树画画”和“小林漫画”?

  中国文艺评论网·艺见

  中国文艺评论网·投稿互动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网络漫画的轻逸与力量

  漫画创作与人民情怀——从“小林漫画”“老树画画”想到的

  20世纪中国美术与牛的现代内涵(郝斌)

  《中国精神读本》 :书写中国精神的近现代史诗(郝斌)

  抗战时期的延安木刻版画艺术:人民的力量(郝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