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经典画论新格局,中华美学新华章(张嫣格)

2024-10-24 阅读: 来源:《美术报》 作者:张嫣格 收藏

经典画论新格局,中华美学新华章

——评张晶新著《中国古代画论十九讲》

中国画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重要承载,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智慧,作为中华美学精神的独特镜像,注重画品与风骨的深度融合和有机统一。张晶教授在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语境下领悟中华美学精神,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文艺的新格局。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华章下,书写中国传统画论守正创新的新篇章。

经典画论名作开拓美学气度

作为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中国传媒大学)主任,张晶教授担负起文化新使命。他既尊重古代画论中重要命题的语境与立意,又将当今名家诸如俞剑华、王世襄、陈传席、潘运浩等进行研究对比。张晶教授纲举目张以经典为题目,如“澄怀味象”与“山水有灵”,“以形写神”与“迁想妙得”等,正如他在前言中说言“以经典文本的核心命题为开掘通道,使画论中的美学脉络得以彰显”,从题目本身彰显文章主题和立意,归本溯源,清晰明鉴。

本书聚焦于魏晋南北朝至宋代这一历史区间,旨在从美学理论的视角深度挖掘与阐释这段时期画论的精粹所在。这段跨越时空的艺术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从宗炳《画山水序》到邓椿《画继》,十九篇经典画论评析与解读,张晶教授从经典画论的美学范畴与内涵做出了深度解读。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美学的高度与艺术哲学的深邃视野,对千年间画论的经典内涵进行再解读与创新性审视,如谈到宗炳山水画透视关系与审美境界时,以“秀”“灵”与石涛的“一画”相比拟。他从历史与时空的对比中彰显美学气度,将美学观念表现为身心合一的“应会感神”,以“近取诸身”的人文自觉,探索古典美学之厚重。

文化传承彰显中华文明新格局

作为文艺学学科带头人,张晶教授的重要贡献在于将中国传统经典画论的文化传承与民族现代文明审美进程融为一体进而将古典画论的美学命题做出全新解读。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提出“以形写神”,这个话题自古皆有所论之。张晶教授开创性的提出“传神”的实质是“传达人物的某种意识”。他以现象学的“意向性体验”加以解读,提出“意向体验的一个重要性质,还在于意识的统一性和指向性。”此等论述,颇为精彩。

张晶教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书写中国经典画论,秉承思辩精神将重要命题与美学范畴做全新归纳。中国古代画论的美学术语之多,含义之丰富是毋庸置疑,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赋予文化传承的时代性是其被后世所普遍继承并接受的关键一步。如他在书中提及的“气韵生动”“格高思逸,笔妙墨精”等论点,皆能概古论今,融西贯中,行云流水,文采自然,将新时代文人气象凝于笔端,彰显“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中华文明新格局。

开创中华美学新境界

张晶教授将“目视”介入画论经典读本的审美体验和精神空间里,即保持作者的心灵纯粹度,又保持精神空间高度自由性,达到内心完美的自足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文艺评论之人若想远行必要轻装,要具有一双锐利的慧眼。正如陶渊明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种“得意忘象”的过程正是张晶教授审美观照的境界。

中国文人文化遵循内道外王,笔墨间既有家国天下,又有齐物逍遥。张晶教授笔下的画论命题,营造出清新隽咏、情韵缥缈的中华美学新境界。这是对现实的超越与再创造,用其自身的人格精神摆脱现实的桎梏,这是中国文人的视觉文化源自中国文化的生成。时代虽然变化,但根本的道理没有改变,在“德”与“道”的双重指引下,中国古代画论保持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重视,做到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作者:张嫣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就职于济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延伸阅读:

张晶《中国古代画论十九讲》:阐发中国古代画论的理论命题(张瑞田)

中华美学精神的命题研究(张晶)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