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文艺评论的五副面孔(邹赞)

2023-10-08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邹赞 收藏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媒介即讯息”由理论转变为现实的时代,一个“忒修斯之船”式悖论成为现代人普遍困境的时代,一个以元宇宙、后人类社会和数字化生存新叙事为热点不断询唤元话语、元理论和元思想的时代……数字智能技术推动网络文艺及影视动画升级换代,区块链、云计算、全息投影等新技术新媒介重构着文艺生产、文艺传播与文艺消费的知识图景,Ryan Trecartin的视频制作、Cory Arcangel的计算机绘画、ChatGPT的文本生成功能等挑战甚至颠覆了传统文艺作品的叙事样态与审美惯例,一种以人机交互为典型特征的新型文艺生态应运而生。在这样的情势下,文艺评论何为?文艺评论是否依然有效?文艺评论是否足够?如何实现文艺评论在解构基础上的建构潜能?文艺评论何以激发人文学科的想象力?诸如此类追问,成为数智时代文艺评论无法回避的“问题星丛”。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网,摄影:王平)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文艺是文化的表现形式,隶属于“观念上层建筑”。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根本性意义上说,文艺的存在状貌受制于经济基础,但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文艺生产与物质生产又存在不平衡关系。正因如此,在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与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却催生了哲学思想与文学艺术的高度繁荣,创造了类似于“轴心时代”的文明盛景。此外,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艺被喻为反映时代变迁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晴雨表,是名副其实的时代“记录员”“表情包”和“风向标”。文艺的重要性决定了文艺评论的社会位置和价值属性,也形塑出文艺评论的五副面孔。

文艺评论在价值属性上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指要夯实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就要求系统梳理发掘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轨迹,结合中国现当代文艺实践,阐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有关“反映论”“典型论”“艺术生产论”“文艺消费论”等关键概念的思想内涵及其对于分析当下中国文艺现象的重要价值。此外要凸显中华文化的主体位置,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的整体视野,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文艺评论力量。创新,是指文艺评论应自觉突破思维定式与话语瓶颈,与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同频共振,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鲜活的文艺视角。文艺评论一方面要关注文艺生产、文艺传播与文艺消费的现代转型,透视诸如“文学边缘化”“艺术终结论”等论调的深层寓意及真正意旨,把准“文化转向”“情感转向”“生态转向”的理论逻辑,关注人工智能、基因工程、遥感技术的发展动态,因时制宜在文艺评论话语中融入跨学科资源,推进文艺评论的“AI转向”。另一方面,文艺评论要立足思想史和文化史视野,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现实坐标与理论特质,有形有感有效阐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具备的“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五大突出特性。

文艺评论在精神气度上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众所周知,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恋,也绝非文化孤立主义或极端文化民族主义,它是在倡导文化间性、主体间性基础上建立的文化心理和对话姿态。同样,文艺评论要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这就要求文艺评论工作者不能局限在封闭自守的状态下自说自话,而是应该积极参与文明交流互鉴的跨文化对话场域,拥有全球视野,在不断寻找参照系的过程中提炼问题意识,描摹实践路径,擘画宏伟蓝图。具体而论,文艺评论要妥善处理好全球化与本土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一方面,全球化与世界性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洪流,本土性与民族性并不区隔于全球化与世界性之外,它们始终处于一种协商对话的张力状态,任何试图剥离二者关联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另一方面,本土性与民族性绝不仅仅是凸显特殊性与差异性,它们也同样关注和重视取得共识与融通的可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本土性/民族性为方法,由此而及全球化/世界性,成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话语建构的必由之路。

文艺评论在审美趣味上要坚持“道术结合,形神兼备”。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又能杜绝纸上谈兵,通过扎实的批评实践锤炼评论个性与品格。《文心雕龙》云:“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文艺评论不是日常的话语交际,它要求评论工作者在遵循文艺审美惯例的基础上,聚焦“文艺与社会”“文艺与生产者”“文艺文本”“文艺与受众”等维度,探察文艺作品的生产机制、文化环境、传播路径与消费状况,分析文艺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职能。也就是说,评论家既要具备家国情怀与历史担当的胸怀气度,也要熟练掌握文艺评论技巧,扮演好文艺“剧中人”与历史“剧作者”的双重角色。

文艺评论在理论话语上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理论之于文艺评论,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提升评论的“咖位”阶梯,而是要切实增进评论的学理性和思辨力。好的文艺评论应该源于生活,是从大众日常中撷取的“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话语,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主义美学的文本呈现。因此,文艺评论必须警惕各种汹涌而至的西方文论“话语拜物教”,当文论话语在面临“古今转换”的重重困难之际,西方当代文论尤其是文化理论堂而皇之进入文艺批评的理论武库,各种半生不熟的话语挪移、消极误读,制造出因强制阐释而导致的批评乱象。由此,文艺评论要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避免理论的滥用与误用:一是集中优势学术资源梳理归纳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论关键词,将之放置在现代汉语及现当代文艺思潮的语境下,尝试展开有效的话语现代转型。例如,西方文艺理论界热衷于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建构起一套基于阶级、种族、性别维度的生态批评话语,此类话语表面看来高深莫测,本质上都不如将人与自然之间描述为“生命共同体”这般生动贴切,而“生命共同体”就是对中国古典哲学命题“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升华提炼,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二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三是以“开眼看世界”的姿态遴选、译介、阐释西方文论经典著作,在交流互鉴中有机借鉴叙事学、符号学、文化研究等理论资源,为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赋能增效。

文艺评论在操作方法上要凸显“内外结合”。既反对一味强调文本细读却忽视文化语境的“文本中心主义”,也坚决杜绝脱离文本高谈阔论社会历史的庸俗文艺社会学批评。毋庸置疑,文艺评论的对象是文本,文本是根基、前提和归宿,任何脱离文本的评论都脱离了文艺评论的初衷。与此同时,文本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处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它始终与经济、政治等社会结构性因素保持深层关联互动。因此,文艺评论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既要借助理论武器深入文本内部,发掘其间的叙事手法、符号寓意与肌理结构,又要善于观察文本所处的特定语境,分析文本之外的历史与文化。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新时代的文艺百花园里,文艺评论是指导文艺生产、协调文艺传播乃至推动文艺健康消费的重要力量。有鉴于此,结合新媒介新技术带来的文化变迁与审美重构,全面梳理分析文艺评论的时代使命,从理论层面凝练概括其拥有的“五张面容”或“五副面孔”,显得必要且紧迫。


[作者:邹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新疆大学)基地主任,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新疆大学中国语言学院院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

《老兵故事》:诗舞结合中镌刻家国情怀(邹赞)

“浪漫的崇高”与“流动的乡愁”——兵团文学的美学特色(邹赞)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