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开幕

  8月22日,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哈尔滨开幕。此次论坛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黑龙江省文联主办。本次论坛以“文艺评论与中华文艺的创新发展”为主题,涉及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论坛自开幕至8月24日,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将围绕文艺评论与文化立场、文艺评论与中华文化传统、文艺评论与中华文化传播、文艺评论与中华文化复兴、文艺评论与网络文艺发展等议题,通过大会演讲、分论坛等形式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为当代中华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建言献策。

庞井君 主持论坛开幕式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郭运德,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振濂,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田文媛,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刘国松、施子清,澳门基金会主席吴志良,中央驻香港联络办宣文部副部长朱挺,中国文联、文化部港澳台办、国务院台办、中央驻香港联络办、中央驻澳门联络办有关部室负责人,以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80多位知名文艺评论家、文艺家和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开幕式等相关活动。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主持开幕式。中国文联港澳台办主任董占顺主持闭幕式,将请分论坛代表发言。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作论坛总结。

  郭运德在开幕式上致辞。他用文艺的笔触和情怀表示,“横平竖直的方块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构筑起我们雄奇天下的精神长城;宫商角徵羽的千古佳音述说着炎黄子孙的剑胆琴心,传递着一个东方民族的侠骨柔肠和勇敢担当。这些意味深长的文化符码,作为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使华夏儿女在任何场合都保持着无比的自信与雍容,在任何困难面前都拥有一颗庄严无畏的高贵心灵。”他说,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自2009年创建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在加强和扩展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文艺领域沟通协作、积极探索中华文艺发展规律、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推动中华艺术走向世界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发挥了有益作用。论坛不仅成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专家艺术家交流艺术创作、深化理论研究与评论的学术平台,更成为大家建立情感与友谊、凝聚共识与愿景的重要纽带。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文艺评论与中华文艺的创新发展”。这是全球化语境下,面对新的时代挑战,如何阐述、激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艺创新发展的热点话题,也是文化学术研究和文艺理论评论事业发展面临的前沿性课题。

  郭运德表示,面对世界的风云际会和思潮激荡,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互联网、新媒体的蓬勃兴起,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正日趋活跃,文化观念和文化形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在追寻历史和立足现实两个方面做足功课。学术研究和文艺评论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我们需要花更大气力进行典籍的辨伪、辑佚、考据、校勘、训诂、笺释以及系统化整理;需要深入把握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不同时代、不同学派文化的共性与个性;需要不断改进研究方式,尝试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研究的有机结合;需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汲取前辈的科研成果,再进行新的归纳、概括、发现与总结;需要精心萃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大胆剔除其糟粕;需要将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效解决传统与现实、与大众、与教育脱节的问题;需要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需要结合新的社会实践进行新的创造,在横向融合与纵向融通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需要精心提炼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推进中华文化有效的对外传播……所有这一切,都值得学界投入全部精力、付出毕生心血。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 田文媛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田文媛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艺术论坛能够落地黑龙江、绽放在松花江畔,这是中国文联对黑龙江的厚爱。黑龙江文化事业和文艺事业展现出勃勃生机。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时期以来,我省共创作戏剧61部、电影55部、电视剧46部、广播剧2000多部(集)、文学作品2000多部、音乐作品7万余件,美术书法作品10多万件,各艺术门类近600项作品获国家级奖项。本届论坛以“文艺评论与中华文艺的创新发展”为主题,并以此为题深入探讨文艺评论与中华文化的立场、传统、复兴、传播等融合借鉴、创新发展的问题,必将为文艺评论的深入发展开辟新的境界,为推进两岸四地的文化艺术交流搭建新的平台,也为黑龙江省的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开阔视野、创造机遇。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在开幕式主持时引用了宋朝大学者朱熹的著名诗句“未觉水池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巧妙说明当代中国文艺发展需要文艺评论像冰城此时的风物节令一样,多一份冷峻和清醒,多一份沉静和辽远,多一份理性的邃密和严整。据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是中国文联为繁荣文艺评论事业于2014年成立的机构。中国评协目前已发展会员1300多人,并通过26家团体会员即省级评协联系服务全国8000名文艺评论家。机构还创办了《中国文艺评论》月刊和中国文艺评论网,每年举办一次“啄木鸟杯”全国文艺评论推优活动,愿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与大家相知、相遇、相识,更好地为文艺评论家服务,以评论的力量助力中国文艺繁荣发展。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将分别主持开幕当天上午和23日上午的主题演讲。傅道彬、毛俊辉、朱寿桐、蒋述卓、汪威江、宋生贵、汪涌豪、刘国松、杨春棠、张泽珣、金浩、于文秀、钟明德等专家学者分别就“文学批评的思想家原则”“从世界传统表演艺术说起”“文学的批评本体与文艺批评的文体问题”“当代文艺评论应自觉与文化传统构成对话关系”“电视节目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增强融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学理自觉”“文化传承与国家形象塑造”“亟待开显的汉语性”“中国水墨文艺复兴”“白瓷盒与博物馆”“文化的跨时空交流——古丝绸之路上的龟兹石窟彩塑艺术”“中国古典舞蹈的当代审美鉴赏”“物化时代的文学生存——70后、80后女作家创作论”“从艺乘到身体剧场:陶冶提供讨论‘垂直性’(Verticality)的空间”“谈戏剧分析的中国学派”等话题,分享研究心得与成果。

  继续关注中国文艺评论网和微信号吧,专家演讲与分论坛讨论的干货将在近期推送哦!

 

  艺术百科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

  一、 基本情况

  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自2009年创设,已相继在海口、台北、澳门、香港、承德、台中等地成功举办八届。论坛是在两岸四地艺术家共同倡议下创设举办的,旨在为两岸四地文艺学术交流搭建平台。论坛在加强和扩展彼此间的沟通协作、积极探索中华文艺的发展规律、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华艺术走向世界等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二、 历届论坛主题、主办单位

  1.第一届(2009年2月)

  主题:影响与交融——当代中华艺术的多点透视

  主办单位:中国文联、海南省人民政府

  2.第二届(2010年12月)

  主题:青年与中华艺术的未来

  主办单位:中国文联、台湾中国文艺协会

  3.第三届(2011年10月)

  主题:传播与融汇——全球化背景下中华艺术的发展与未来

  主办单位:中国文联、澳门基金会

  4.第四届(2012年11月)

  主题:文化交融与艺术发展

  主办单位:中国文联、香港艺术发展局

  5.第五届(2013年10月)

  主题:凝聚与提升——中华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力

  主办单位:中国文联、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

  6.第六届(2014年12月)

  主题:根脉与梦想——中华文化及其当代艺术复兴

  主办单位:中国文联、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

  7.第七届(2015年11月)

  主题:造型艺术与中华美学精神的育成

  主办单位:中国文联、澳门基金会

  8. 第八届(2016年10月)

  主题:舞台艺术与中华文化形象

  主办单位:中国文联、香港艺术发展局

  三、参加人员及规模

  两岸四地艺术论坛重在学术研讨,参加人员为从事文化艺术工作且在本领域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评论家及管理者。孙家正主席出席第二届和第四届艺术论坛,并在论坛上作主题演讲、致辞;赵实、李屹、左中一、李前光、郭运德、夏潮、杨承志、冯远、杨志今、刘兰芳、徐沛东、丹增、赵化勇、边发吉、李前宽、白淑湘、傅庚辰、杨伟光、仲呈祥、姜昆、金铁霖、苏叔阳、韩少功、张颐武、尚长荣、裴艳玲、陈振濂、潘鲁生、饶宗颐、刘国松、曾永义、江明贤等两岸四地800余位专家学者和嘉宾出席历届论坛。

  四、活动内容

  包括开幕式、闭幕式、大会演讲、分论坛、圆桌交流、艺术讲堂、提交论文、交流采风等多种形式。

  为配合论坛,还举办了美术、摄影、民间工艺展示、京昆演唱会、戏曲和歌舞演出等配套展演活动。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第七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澳门举行

          第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开幕

      第三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举行

      “骨三哈”合集(精彩全在这里哦)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2017年第6期 | 香港当代文艺思潮的混合性结构(古远清)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2017年第6期 | 娱乐启蒙、类型规范与“港味”美学(赵卫防)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2017年第6期 | 跨界创意香港造(凌逾)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2017年第6期 | 香港电视剧模式和特征及其内地回响(李杨)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2017年第6期 | 香港流行歌曲对内地的影响与启示(张燚)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