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写意的海(尚辉)

2018-11-30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尚辉 收藏

  海的浩瀚与澎湃最易寄兴骋怀。当人们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时,似乎总会忘却自我的存在,因为波涛翻滚的巨大声响和望不尽天涯的宽广辽阔早已吞噬了人的存在感。当然,面对大海,似乎也会产生在场的自足,因为只有我观沧海方显我在,海的各种表情不断激发了观者对其人生阅历与世事沧桑的体认。在某种意义上,胸襟与感喟都是海的激发与涵养,也是人的情愫与精神的对象化。

  捕捉海的色彩因此而成为艺术家的精神写意,就像描写海的语言都充满了诗性。出生于胶东,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吴晓林,他心灵的底片上存储了多少海的意象虽不得而知,但面对画布表现海时,从他笔端与画刀上流淌出的激情总是饱胀喷涌、倾泻不尽的,这或许揭示了他有关海的意象是多么的广博而丰蕴。这种意象让他既不恪守老老实实的再现性写生,也不安于画室内纯粹的抽象语言玩味,而是从再现画出了表现,但在表现性的书写中又不断追摹他有关海的各种迷离印象。应当说,有关海的意象,是他成长经验的积累,是他人生感悟的某种色彩与图形的叠加,这也就决定了他对于再现性写生的不安分和表现性抒发的不张扬。

  在吴晓林油画求学的道路上,一直显现着两种西方油画历史与艺术语言的影响。一是他于上世纪90年代受邀奔赴北美,先后在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美术系和美国亚历桑纳州大学访学,艰苦的求学让他习得美国式抽象表现主义的遗风,他用色的胆魄、刀刮的奔放和气脉的贯通,都似乎有着波洛克、德·库宁的影子;二是新世纪以来他不满足于美国油画艺术语言的单一性而远走俄罗斯,在其国立师范大学研读艺术史学博士学位,期冀在俄罗斯坚实的形色造型方面获得更加深入的研究,因而在他的画面上开始形成了大笔触冷暖色的对比与互补色的协调。实际上,他对于阳光下海景色彩的捕捉,就是在这两个西方色彩体系中重新锻造的结果。他一方面将较为单一的表现性色彩加入丰富而有学养的色彩关系与结构,画面由此豁然明亮起来,并具有了丰厚的色彩意蕴;另一方面则是强化俄罗斯条件光色的精神表现性,破坏其过于平实而装饰化的条件光色,由此具有较为强烈的主体性色彩。他充分让笔触从描绘中独立出来而富于中国画用笔的意趣与张力,画刀也通过刮、铲、压、堆等方式而形成饱满的色彩雕塑。显然,在将这两种油画艺术语言整合于一体时,他有关海的意象也便成为其艺术个性锻造的炉膛与铁砧。

  吴晓林对于海的写意,无不充满了一个胶东人的记忆与情感。他笔下的海没有希腊爱琴海岛屿的浪漫奇幻,也没有俄罗斯波罗的海的浓郁凝重,而是属于中国胶东半岛的平实与祥和,他以一种绘写渔家儿女的淳朴笔触表现了他们以海为家为依存的平民意识与素朴美感。因而,他笔下的海也最大限度地塑造了渔民形象与他所熟悉的身边人的形象。

  写意的海由此成为他对渔家生活的一种感恩和对淳朴坦荡生活的某种向往。

 

  (作者:尚辉,中国文艺家评论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名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赵龙水性绘画的当代性(尚辉)

  当代中西美术之比较(尚辉)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