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中国精神读本》 :书写中国精神的近现代史诗(郝斌)

2020-11-11 阅读: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郝斌 收藏

  今年1月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经过几个月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我国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今年十一黄金周,我国国内旅游业取得了闪亮成绩单;同时,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我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成功实现由负转正,这都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这不禁让我们追问,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我们能够取得今天这样超群绝伦的成就?

  我们很容易便联想到伟大抗疫精神,而实际上,抗疫精神正是中国精神在当代最为生动的体现。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战斗中,中国精神聚合力量、培植信心,进而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出让世界瞩目的中国力量和中国效率。通过亲身经历抗疫斗争,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对于中国精神的存在及其所散发出的时代伟力印象深刻。

  大约一年前,《中国精神读本》出版发行,在当时全国文化界和出版界引发了较大反响,时至今日,尤其在抗疫斗争新的严峻考验中,本书的价值更加凸显,也启发着我们更加自觉主动地去阅读、思考、探寻中国精神的深沉文脉、精神实质与当代呈现。此次“百本好书送你读”对于《中国精神读本》的再次推介,正可谓恰逢其时。

  我们应当如何阐述中国精神呢?《中国精神读本》给予了许多富有深意的启示。本书将对中国精神文脉的梳理和阐述集中于近现代历史语境,精选从晚清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140年间百余位杰出政治家、文学家、革命家的代表作165篇,来构成近现代语境下中国精神的主体。这些风云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艰苦奋斗、无畏牺牲,和中华儿女一起,历经铁与血的磨砺,方使中国从一度“万马齐喑究可哀”到“换了人间”。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中国精神的流传、涌动,而这流传、涌动都真切地体现在他们同期的文字之中,体现在本书的字里行间。

  在这本书中,我们读到梁启超的散文《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我们读到诗人闻一多的《一句话》:“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我们也读到舒婷的诗篇《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这些关于坚贞与信念的铿锵表达,这些对于祖国的爱的忘我呼喊,都无一例外地向我们传达着到底是什么让他们这般痴迷、哭泣、呼喊、欢笑、高歌、奋斗乃至于牺牲,它,就是中国精神。

  所以我们说,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编者王绍光谈到,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别是在国难当头的近现代历史中,它让“弄潮诗人”康白情在“和平的春里”看到饿绿了眼的穷人和野火;让在日本10年,专心学术研究,著述颇丰、成果斐然的郭沫若“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义无反顾地返回中国,投身抗战;让“雨巷诗人”戴望舒不再歌咏个人的悲欢离合,而唱出了民族的觉醒,群众的感情……这都源自于中国精神的力量。

  历经140年的救亡之路、革命之路、建设之路和复兴之路,中华民族终从近代以来危急万分的国难中浴火重生,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加突显了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进不屈的优秀品质,更加彰显了中国精神坚韧顽强、改革创新的精神底蕴。

  《中国精神读本》对于近现代的侧重,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编者王蒙介绍,近现代是中国精神的考验,也是对中国精神的一个挑战,“正是在这种挑战当中,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传统,中国的精神显现了它的担当,显现了它的应对,显现了它的反省,自我调整,也显现了它的学习的精神,显现了见贤思齐的精神,显现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

  所以我们说,中国精神也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这本书中,我们读到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惟夫一群之中,有少数最良之心理能策其群而进之,使最宜之治法适应于吾群,吾群之进步适应于世界,此先知先觉之天职。”我们读到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读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

  这正如本书序言曰:“这一百四十年的历程,目睹了五千年古老文明的觉醒,和一个年轻现代国家的诞生。这一百四十年的历程,诉说了我们为什么选择今天的道路,和我们奋斗的目的。”

  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和改革者前赴后继,他们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同样都源自于中国精神的力量。尽管如此,正如王绍光所言,在这个有形的《中国精神读本》外,还有一个由千千万万目不识丁的普通工农大众所共同创作的、无形的“中国精神读本”,是更值得我们珍视和阐述的中国精神主体。

  此外,为了读者更好地进行阅读,编者还悉心为每篇文章撰写了“导读”,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作者信息及此篇目所隐含的历史背景、文化深意、精神特质。

  本书“中国精神读本”的取名,也体现了编者的抱负,就是试图赋予这部书以更大的使命——不仅阐述中国精神,也能够成为一本值得全民熟读的普及性“国民读本”。这些丰富的感受都体现在《中国精神读本》里,值得一读再读。

 

  (作者:郝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供职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抗战时期的延安木刻版画艺术:人民的力量(郝斌)

  从幼苗到大树——陶行知育才教育对伍必端艺术人生的塑造(郝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