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展现党史风貌 吹响时代号角(宋宝珍)

2021-06-28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宋宝珍 收藏

  7月1日,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一个伟大而光辉的日子,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五十几名党员的组织,发展成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领导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核心力量,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战胜了无数的风险挑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跨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期,在党的旗帜下奋勇前进,始终是广大党员的共同心声,也是革命事业不断走向新的成功的根本保证。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党的革命历程与党的文艺事业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各地文艺工作者以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创造了大量优秀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在各地轮番上演,丰富了基层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讴歌了那些用鲜血和生命为民族培根铸魂的英雄,在广大观众的心里刻写了革命历史印记,对于人们继承红色基因、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影响深远,大有裨益。

  讲好党史故事,突出思想引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书写了很多革命历史传奇,这些光辉业绩成为文艺创作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的话剧创作不断增多,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对党性意识的强化、对革命理想的表现,已经有了一些新的突破。

  以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三湾改编的历史事件为素材创作的话剧,有江西省话剧院的《支部建在连上》以及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三湾,那一夜》。两部话剧取材一致,艺术表现各具特色,都以浓墨重彩描画了毛泽东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的领袖形象,表现了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引领中国革命走向了正确道路。井冈山的斗争,是政治建军的开端、组织建党的开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开端、思想建党的开端,这两部话剧,紧紧围绕着这四个开端,《支部建在连上》以“支部建在连上”为主题,以建设新型人民军队为主轴,用真实的细节、精妙的构思,艺术地再现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而《三湾,那一夜》则将戏剧重心放在毛泽东与余洒度的政治较量和思想交锋上,表现了代表工农利益的泥腿子们与代表了军阀势力的皮靴子们的斗智斗勇,毛泽东处乱不惊,步步为营,以少胜多,最终掌握了党的领导的主动权。

话剧《三湾,那一夜》(图片来源:中国国家话剧院)

  表现红军长征的话剧有贵州省话剧团的《雄关漫道》,它是在原总政话剧团演出的《从湘江到遵义》的基础上修改提高的剧目。此剧题材宏大、场面恢宏、情境悲壮、感人肺腑。它以长征途中湘江战役——翻越老山界——通道转兵——黎平会议——抢渡乌江——挺进遵义为叙事主线,展现中国工农红军所面临的乱云飞渡的危急局面,毛泽东高瞻远瞩、力挽狂澜,摒弃以李德为代表的教条主义,带领红军战士向死而生,迎来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机——遵义会议。此剧成功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博古、李德、林彪、彭德怀、刘伯承等重要历史人物;以叙事体、群像戏的方法,多场面、多角度、多声部、多时空地展现革命历史的雄浑壮阔。

  表现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有大连话剧团演出的《无风地带》等。《无风地带》视角独特,把波澜壮阔的正面战场当成戏剧发生的背景,把隐蔽展现的共产党人的个人命运的起起伏伏,亲情、爱情的分分合合当成叙事主体,透过剧中人的视角,反映的是可歌可泣的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行动自觉和悲壮历史,剧中的人物有民族大义,其主题立意和思想价值值得肯定。如果说夏先生、夏子衿、常海阳和花云儿身上体现的是党的力量的坚强,那么花四爷、常二姨、小蛮子等民众身上同样映现出民族之光。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70年,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了话剧《上甘岭》,它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加以改编,以上甘岭战役中的坑道为主要场景,展现幽默风趣的炊事班长老马、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女卫生员、被俘虏的美国伤员以及一群钢铁意志、舍生忘死的志愿军战士,面对敌人铺天盖地的炮火攻击,在断粮断水、弹药缺乏、与组织失去联络的狭小坑道内,以视死如归的勇气、以坚如磐石的毅力坚守阵地。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平凡的世界》,根据路遥的同名小说改编,此剧保留了原作的主要情节和精粹成分,以史诗的结构和宏阔的气势,以黄土地、土窑洞、大碾盘的象征意象,展现了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生活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以孙少平、孙少安弟兄的挣扎、求索、奋斗形象和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群像,表现了改革开放时代中华民族的心灵史,他们以自身的坚忍和顽强,追求美好的生活、爱情、理想。

话剧《平凡的世界》(图片来源:“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微信公号)

  西安话剧院演出的《长安第二碗》,透过西安老城墙下老秦夫妻和他们的七个儿女的人生起伏和生活变化,通过他们经营的泡馍店的生意不断壮大的过程,映射出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当代历史的巨变在个体生命中的投影。老秦是个西北汉子,他肯吃苦、能养家、有担当。他的妻子夫唱妇随、仁德贤惠。改革开放给了他们经商的机会,他们家族生意风生水起。可是经商赚钱也开启了他们的子女们的物欲闸门,他们又面临富裕了以后的新问题。

  这些剧目对于党所领导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历史进行回顾与反思,不仅反映了党的领导的不可动摇、革命历程的艰苦卓绝,而且反映了历史的客观规律以及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

  塑造人民英雄,表现真实人性。正如毛主席所言,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共产党员身上,始终体现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为了理想舍生忘死的共产党员,用生命践行了“永不叛党”的人生誓言。南京市话剧团演出的《雨花台》表现的是极端情境下的舍生取义。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当敌人的“自白书”摆在面前,保持对党的忠诚,就等于亲手签署了自己的死亡令。恽代英、许包野、施滉、冷少农、郭纲琳、袁咨桐等共产党员,被关押,遭毒打,但是他们宁可壮烈地死,决不苟且地生。剧中许包野就义前对施滉说:“你我付出一人之生命,或许就将新中国的诞生提前了一个小时,万千同仁付出生命,则理想之国,近在咫尺。这美好的一天,就留给后人吧!”这些英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谱写了感天动地的正气歌,表现出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的精神品质。

  重庆话剧院演出的《红岩魂》,扣紧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题,展现了狱中革命者的斗争经历以及他们的光辉业绩。此剧一方面表现了革命烈士们英勇不屈、奋斗牺牲的豪迈壮举,另一方面也表现了革命斗争当中值得总结的沉痛教训。它塑造了刘国鋕、陈然、江姐、王朴、小萝卜头等一批革命烈士的光辉形象,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酷刑折磨,他们始终不改初心,不辱使命,绝不招供,宁可自我牺牲,也要坚定维护党组织利益,保护革命同志。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渣滓洞的共产党员们满怀深情绣红旗,迎接新中国的到来,然后大义凛然,含笑赴死。

  应当说,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牢不可破的基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人的奋斗路程依然很长,工作更伟大、更辛苦。西安话剧院演出的《柳青》,选取主人公柳青在神禾塬上皇甫村14年的人生经历,表现其在农村工作、生活、写作的方方面面——历史命运的跌宕起伏和人生境遇的酸甜苦辣。对于农村生活,柳青不仅身入、心入、魂入,而且有独到的感悟、觉悟、了悟。此剧塑造了一个真正关心党、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有觉悟、有担当的共产党文艺家的光辉形象,富有现实生活的厚度与人性思考的深度,整体风格有乡土特色和中国风格。

话剧《柳青》(图片来源:“西安话剧院”微信公号)

  广东省话剧院演出的《深海》,是一部优秀的现实题材话剧,其主人公是国家荣誉勋章获得者、人称“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干惊天动地事,当隐姓埋名人”是其座右铭,他历经抗战逃难、核潜艇研发中苏联撤走专家、“文革”落难养猪、矢志不渝研制核潜艇、花甲之年随艇深潜等一系列生命考验,终于将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送下水。《深海》的戏剧结构设计巧妙,它以黄旭华随核潜艇进行极限下潜实验为经线,以黄旭华不平凡的人生和奋斗历程为纬线,编织起充满悬念和戏剧张力的情节网络,生动而细腻地展现了黄旭华为核潜艇事业呕血沥血的人生。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演出中,还有很多以英模人物为主人公的戏剧,如《谷文昌》《干字碑》《孟泰》《今夜星辰》《路遥》等,这些剧中人形象生动、真实感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精准扶贫是人类脱贫史上了不起的成就,是共产党执政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农民、农业一直是共产党高度重视的社会现实问题。

  《闽宁镇移民之歌》是宁夏话剧团演出的一部反映精准扶贫主题的话剧。西部贫瘠干旱的土地上,居住着喊水村的贫苦乡民。喊水村像它的名字一样,表达着人们对水的乞求和渴盼。村里最大的人情是送给邻里一桶水,最无奈的事情是走了几十里山路去背水,半路上人滑倒水滚入山崖。水资源的匮乏,造成了自然生态的恶化;生产、生活水平的低下,也造成了生存竞争的压力和伦理关系的复杂。此剧表现了西部农村的移民故事,在创作立意和表现内涵上突破了一般性的外部叙事,将笔触着力刻画这方水土养育的这方人。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实施,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改变命运的契机,使他们终于走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山沟,搬入移民新居——闽宁镇的楼房,通过学习技能、勤劳务工过上了真心向往的生活,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美梦。

话剧《闽宁镇移民之歌》(图片来源:“宁夏话剧院”微信公号)

  中国煤矿文工团演出的话剧《情系贺兰》,像是前者的续篇,以现实主义的戏剧创作方法,表现时代环境下的真实事件、人物性格和心理特点,塑造了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闽兰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始终以大无畏的精神战天斗地,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英雄壮举。苦怕了、穷怕了的农民,不相信闽兰会长期留在此地,也不相信贫瘠的土地上能长出葡萄园,在将来还能建成葡萄酒生产线。闽兰以她特有的倔强和顽强,隐瞒了身体上的病患,以身作则,埋头苦干。在开荒过程中,农民们打起了退堂鼓,听说来了扶贫款又闹着马上分钱。闽兰以柔弱之躯,以满腔赤诚,跟农民一起苦干实干,用美好的心灵点燃农民的脱贫热情,给他们带来新生活的希望。闽宁镇彻底脱贫了,闽兰却牺牲在扶贫攻坚的岗位上,她以生命写下了平凡而伟大、质朴而悲壮的感人诗篇。

  《农民院士》作为“百年百部”的优秀剧目,也是脱贫攻坚题材戏剧当中有代表性的剧目。它取材于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歌颂大时代当中的新鲜事物。农科院院士朱有勇到云南普洱地区拉祜族村落实行定点扶贫、精准扶贫,这可以说是一种外来的科技与进步的力量对于传统保守的生存方式的深刻改变。群山深处的拉祜族村民,几乎与现代文明隔绝,他们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快乐,几乎是建立在缺乏现代意识和商品经济理念的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连一口破锅也要使用好几十年。戏剧从低谷写起,先抑后扬,朱院士和他的团队来到这里,送来了猪仔鸡苗,没有发展理念和经营头脑的乡民居然把它们吃掉了。朱院士要带领他们种植经济作物,他们却等待观望。朱院士和他的团队入乡随俗,因地制宜,不仅让农民通过种洋芋、种三七获得经济效益,而且开办学习班,辅导他们接受现代科技,跟上时代步伐。

话剧《农民院士》(图片来源:“云南省话剧院”微信公号)

  河北省承德话剧团演出的《青松岭的好日子》,利用“青松岭”这个传播热点,唤起人们的回忆与关切的热情,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剧塑造了驻村第一书记秋歌的新形象。秋歌是钱广的外孙女,她对村里排污企业的关停,让村民们一度怀疑她是报复大家,她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争取了人心,在村里发展生态农业,农民们走进新时代开始了新生活。此剧让今天的人们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有历史反思意味,有现实思辨特色。舞台风格追求一种基于生活真实的隽永的诗意,高清屏幕的运用,写实布景的烘托,让现实主义的表演特色更加鲜明。

  (文中图片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话剧《路遥》:路漫漫其修远兮(宋宝珍)

  话剧《雨花台》:血雨飞花铸魂台(宋宝珍)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