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让“华流”奔流,我们还要做些什么

2015-12-15 阅读: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12版 作者:李坤晟 王学良 易艳刚 收藏

  11月30日,古装电视剧《芈月传》登陆荧屏。有电视剧《甄嬛传》的收视神话在前,又同样是郑晓龙与孙俪搭档,《芈月传》从筹备之初,就备受观众期待。

  《芈月传》刚刚开播,就传来海外版权大卖的消息。制片人曹平表示,2014年上海电视节开始,就有海外播出机构与出品方接洽《芈月传》海外播出事宜,目前《芈月传》已经销售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柬埔寨、韩国、泰国、美国以及加拿大等,而日本以及欧洲、中东国家销售正在洽谈中。

  “大大超过了《甄嬛传》。凡是《甄嬛传》播过的地方都播,包括美国的Netflix。”导演郑晓龙说。

  今年3月,重新剪辑后的《甄嬛传》在美国视频网站Netflix播出,轰动一时。网友和媒体普遍认为,《甄嬛传》能在全球最大的文化输出国美国的主流播出平台播出,堪称中国电视剧走出国门的标志性事件。

  在《芈月传》之前,今年关注度极高的电视剧《琅琊榜》的海外版权已销往中国台湾、香港、澳门,东亚的韩国、日本,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还有北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随着《媳妇的美好时代》《步步惊心》《甄嬛传》《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琅琊榜》等剧集在海外市场取得的骄人战绩,影视剧“华流”正在崛起。

  “华流”崛起体现的是国家实力

  与蒋雯丽和许晴是同班同学的刘江,2003年转行做了电视剧导演。那时的他根本不会想到,自己导演的电视剧某天会在遥远的非洲大陆热播。当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的演讲中提到《媳妇的美好时代》时,他还在房间里埋头剪片子。根本停不下来的短信微信的提示音,对他是突如其来的惊喜。

  “总书记在正式场合提到自己的作品,当然很高兴!”两年多过去,刘江回味这一刻,话语间依然充满着自豪。

  实际上,早在此一年前,出品方就告诉他,《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备受好评。“女主角毛豆豆在非洲受欢迎的程度,就像我们年轻的时候,看日剧里的小鹿纯子(电视剧《排球女将》女主角)。”

  塞内加尔导演希拉认为“政治对话、经贸活动都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但是这些电视剧能让我们更生动地、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生活的具体情况,发现中非老百姓的具体生活是非常贴近的、喜好也很相近。”

  刘江把文化比喻成水,他觉得文化的影响力一般都是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流动。“我们的电视剧能走出去,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是我们国家实力的体现。有了经济支撑,人家才愿意去了解你的文化。”

  2013年12月底,由中埃合作译制配音的中国电视剧《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在埃译作《幸福生活》)在埃及国家电视台开播。作为首部在埃播出的阿拉伯语配音的中国电视剧,《幸福生活》因其轻松诙谐的对白和对中国人现实生活的生动呈现,受到埃及观众欢迎。

  23岁的埃及教师南希无意中从电视上看到《幸福生活》后,感觉自己“如获至宝”,每晚都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她说,自己一直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通过电视剧这种直观而生动的文化传播方式,她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有了更多了解。“我已经把对这部剧的好评发到自己的社交网站页面上了,希望更多朋友来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南希说。

  “国家强盛,我们现在谈文化输出有了底气。”今年在湖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花千骨》制片人唐丽君说。在她转行从事影视制作之前,她曾是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总经理。

  网络也是“华流”助推器

  除了中国国力蒸蒸日上,唐丽君认为,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也是中国电视剧形成“华流”的一大助力。

  海外的传媒集团,往往旗下兼具电视台和新媒体平台。中国电视剧在海外一般跟大型客户谈合作,都是电视剧的频道播出和新媒体播出的版权同时签约。在海外,同一客户的新媒体和电视台的同步推广,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也是互相促进收视的一种手段。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国际合作部副主任蔡丹翔表示,中国电视剧出口渠道不断拓宽,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补充的多元播出体系。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国电视剧通过销售版权、点播分成等方式,已逐步扩大了在海外新媒体传播平台上的影响力,并取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

  事实上,除了出品方版权的运作,外国网友也像热爱外国剧的中国网友一样“自力更生”。

  2013年,美国一家的中国影视作品论坛“Asianfanatics”受到国内关注,这个论坛主要负责把中剧翻译成英文字幕,论坛的成员大多以兴趣为出发点,不以营利为目的,有一批铁杆粉丝。

  而在新加坡知名的视频网站Viki上,今年热播的《琅琊榜》已经全部翻译成英文。事实上,《琅琊榜》的海外“字幕组”们已经先于版权方制作出了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字幕,并上传到了视频网站YouTube上,不仅播放火爆,而且评论也很活跃,英文、中文、西班牙语、韩语都有。

  “我们自己做了《花千骨》的英文版片花。但后来网上泰文、越南文都有了。”唐丽君说。

  重要的是输出精神内核

  “华流”悄然崛起,也有值得我们深省之处。

  长久以来,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的功夫电影在银幕上代表了中国形象。在《媳妇的美好时代》播映前,一些非洲人认为中国人个个都是好勇斗狠的绿林好汉。奥马尔在坦桑尼亚的电视台当记者,他业余在当地的孔子学院学中文,老师曾经告诉他们,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武功。但直到《媳妇的美好时代》播映,他才第一次看到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现状。

  近几年,中国电视剧在海外获得了许多青睐,但依然以东南亚地区为主,题材多局限于历史、武侠、仙侠等,现代时装剧除了非洲大陆,仍然没有打开局面,尤其是海外的主流播出媒体还待开发。

  在日本亚马逊网站上搜索中国电视剧,首页上多数是《三国演义》《水浒传》《甄嬛传》这样的历史剧。

  隶属于韩国最大娱乐企业希杰集团的中华电视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5年,中华电视台就注意到了中国武侠、动作和历史电视剧颇受韩国观众的喜爱,并以此为起点开始引进中国电视剧。

  对此,刘江认为:“发达地区市场已经成熟饱和,我们本来就该多花精力关注亚非拉的广阔市场。”

  制作仙侠剧《花千骨》的唐丽君不同意这个观点。她认为,欧美日韩的市场,仍然是目前海外的主流市场。正如所有人都公认今年电视剧海外热播的标志性事件是美国版《甄嬛传》在Netflix播出,中国电视剧不仅不能轻易放弃海外市场最为认可的古装剧,而应该主动出击。“外国游客到了中国首先要参观故宫长城,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资源。”唐丽君说。在《花千骨》一剧中,她刻意突出水墨画风和道家文化,效果不错。

  在唐丽君看来,现代剧现在进入非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有政府支持的文化输出。但回归市场,中国电视剧目前在海外真正有竞争力的还是古装剧。“这是两个层面的话题。要占领海外市场,要输出中国文化,要塑造国家形象,两者都很重要。”唐丽君说。

  不论是刘江还是唐丽君,他们都认为,重要的是电视剧里输出的精神内核。正如《芈月传》制片人曹平所说:“国产电视剧要在海外市场取得好成绩,首先还是作品内容最重要,要有鲜活的人物形象,好看的故事等。另外走出国门的影视作品既要传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展现我们厚重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要兼顾到西方近代以来许多重要的人文主义文化,要关照现实,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韩流”可以启示“华流”

  那么,中国的现代剧集能否在海外市场上有所突破?

  长期从事影视海外交流的唐丽君曾在巴西电视节上向拉美的播出平台推销过一些现代剧集。“对方表示看不懂,但他们却表示能看懂韩剧。”

  她分析说,中国的现代剧集很多是家庭生活剧,片子里的主人公一家的喜怒哀乐常常围绕着一套房子。但不少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观众没有相似的生活经验,就很难有代入感。

  与之相比,韩国热销海外的现代剧集更多是偶像剧和所谓的纯爱剧。像男女主人公之间纯粹的浪漫爱情故事,放在全世界范围都能理解,加上青春靓丽的偶像包装,精致唯美的画面,“韩流”在海外市场常常无往而不利。

  曾有一些东南亚客户向蔡丹翔反馈:和韩剧比起来,我们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各个方面都没有人家做得好。人家整个电视剧产业做得非常到位,才能风靡全球。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像亚洲电视剧市场最强大的“韩流”背后最强大的推手正是韩国政府,通过一套复杂而系统的政府工程,文化产业不仅在韩国经济中占据了支柱地位,还不断输出整个国家的软实力。

  “我们现在需要国家层面的高举高打。”去年,在戛纳,唐丽君曾和一个同事操持《花千骨》的片花展映。她希望电视剧制作方能获得更好的平台和更宽松的政策,将电视剧的海外推广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要重视渠道和后期制作

  除了题材的选择,中国电视剧要征服海外市场,发行渠道和后期制作是不能轻忽的两个因素。

  蔡丹翔介绍,电视剧《琅琊榜》从2014年下半年就开始主动推广了。“参加了各个国际电视节:韩国、日本、新加坡、2015的美国、法国戛纳春季电视节、土耳其、捷克……所有我们参加的15个国际展会,我们都在重点推广《琅琊榜》。每次参展我们都做了大海报、印刷品等,也在我们的宣传手册上有重点的介绍。”国际合作部每个推广《琅琊榜》的业务人员都被要求熟读原著小说。他们还概括出“男人版的《甄嬛传》”“偶像版的《雍正王朝》”等一句话宣传语。

  蔡丹翔说:“客户频道平时播放的电视剧,跟我们要发行推广的电视剧风格一定要吻合。因为一个频道的收视群往往是固定的。比如这个频道经常播青春偶像剧,他们规模很大,但我给他们一个古装宫斗剧,他们的收视群可能会流失,那自然对我们未来的合作会造成影响。”

  按照他的经验,古装武侠剧在海外一直都有市场。但是在海外相对更有影响力、有轰动效应、话题效应的顶级剧,一般都是历史剧或者历史感比较强的剧。像《雍正王朝》《甄嬛传》等正剧效果最好,“戏说”剧则没有正剧那样有分量。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则指出,国产剧走出去,要重视二度创作,主动适应海外市场。

  欧美日本流行周播剧,长度大致在十一二集。动辄四五十集的中国电视剧要进入海外市场,后期二度创作重新编辑是非常重要的挑战。比如压缩成6集的美版《甄嬛传》就被观众抱怨,情节跳跃,对话不连贯,场景变化太快。

  唐丽君12月8日刚刚拿到重新制作特效的《花千骨》,她准备近日就去德国和意大利谈相关合作。“《花千骨》当初在湖南卫视周播,工期比较赶。欧洲电视台对特效的要求更高。我们全部重新制作。希望这次能真正进入欧洲市场。”唐丽君说。

  (参与:新华社驻河内记者乐艳娜、新华社驻约翰内斯堡记者张川石、新华社驻洛杉矶记者郭爽、新华社驻东京记者蓝建中、新华社驻首尔记者姚琪琳)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