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请你不要笑》:创新曲艺要大胆尝试

2016-02-02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周思明 收藏

  多媒体时代,作为民间市井艺术的曲艺受到冲击乃是不争的事实。在此形势下,一些曲艺人失去定力,目迷五色,甚至主动放弃曲艺的看家本事,企图在别的艺术领域分一杯羹,结果是顶着碾盘做戏——吃力不讨好。比如,许多曲艺节目融入音乐、歌舞等时尚元素,再加上绚丽夺目的民族服饰和LED背景画面,节目的观赏性有了明显提升。但这种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好听好看的舞台效果在赢得观众掌声的同时,也引发了受众和专家的争议和质疑。

  事实上,那种为了追求曲艺节目表面上的好听好看,而忽略了曲艺艺术本体特色的所谓创新,是很不可取的。曲艺与时俱进地丰富表现形式无可厚非,舞蹈、 MIDI伴奏这些时尚元素运用到曲艺中去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把舞蹈、音乐等外在元素搞得过于花哨、反客为主,进而冲淡、丢失了曲艺本身,那就无异于舍本求末了。曲艺可以有说有唱,乃至载歌载舞。但作为曲艺,其最重要的特点还是有人有事、有情有趣。也就是说,所有的表现形式都是为讲好故事服务的。正如有专家指出,其实曲艺很简单,有时候赋予它过于丰富的外在形式,反而会给曲艺的表演带来很多不便。作为群众性文化活动内容的民族曲艺,不论是传统与时尚混搭,还是完全颠覆传统,这都没问题,只要群众喜闻乐见就可以,但如果严格地以曲艺来考量和评判,就得在形式与内容孰主孰次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明确和严谨的定位。

  以曲艺剧为例,近年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继曲艺情景剧《蜀都风华》后,又创排了曲艺音乐剧《锦城绣娘》 ,这是该院推出的第二台大型曲艺剧。该剧以蜀绣、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竹琴这四个独具四川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要素,为观众上演了一场“非遗秀” 。 《锦城绣娘》故事取材于成都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事件。全剧以抗日战争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经,以绣娘惠娘半生的亲情、爱情为纬,为观众描绘了一位锦城绣娘和一个蜀绣家庭在成都近现代历史洪流中的喜怒哀乐和盛衰沉浮,展现了一位绣娘对亲情、爱情和蜀锦蜀绣这一传统文化的坚守。在这部长达两个小时的曲艺剧中,仅音乐就有42段,长达80分钟。这些原创音乐基本都由四川清音、四川扬琴、四川竹琴等四川曲艺代表性曲种的曲牌演变而来,不少唱段还借用了四川民歌和川江号子的音乐,用以烘托气氛。演出结果表明,让曲艺进入戏剧的领地,可以充分调集和荟萃曲艺本身的各种表演形式,给他们以全方位多样化的曲艺艺术享受,审美效果甚佳。

  相比之下,深圳原创曲艺剧《请你不要笑》 ,似乎更能体现曲艺人的创新突破思维。该剧以深圳青年相声演员赵梓琳的追梦经历为背景,融入时尚元素,把诸多曲艺形式、曲艺节目连成一个故事,又结合相声、快板、山东快书、歌曲、杂技、舞蹈等诸多艺术门类,使曲艺各个分类艺术如多枚手榴弹捆绑,令其以集束式规模效应“轰炸” ,让观众笑点全开的同时,也绽放出璀璨的艺术之花。全剧使用电影“闪回”手法,结合曲艺表演互动优势,引发观众强烈共鸣,被认为是结合曲艺和话剧的有益尝试。

  《请你不要笑》是一部幽默喜剧,由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得主赵梓琳及十多位“80后” 、“90后”曲艺新秀担纲主演,创作者为当今社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金钱至上的消极人群担忧,并引发思考,触发创作灵感。虽然在该剧主人公追梦过程中遇到不少挫折,但他仍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剧情跌宕起伏,笑点频频。赵梓琳的老师、深圳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吴金富对该剧表示赞赏。他认为,深圳是创新城市,曲艺作品也应该创新。而赵梓琳表示,这部剧之所以命名为《请你不要笑》 ,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没有谁的梦想是可笑的。

  《请你不要笑》与以往曲艺节目的不同点,就在于除了结合相声、快板、山东快书等形式外,还突破了话剧既定游戏规则,恰到好处地使用电影蒙太奇“闪回”手法,打破了时空间隔。最重要的是发挥了曲艺表演中能够同观众交流的特长,与观众直接交流互动,此乃曲艺与话剧携手的一次创新性尝试。而且,主创者还加入了粤语的元素。 《请你不要笑》的成功给我们的启发是,曲艺创作者要有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尝试的勇气,而不能总是患得患失。

  当然曲艺创新一定要与悠久的传统形式、鲜明的曲种特色和今天的时代生活紧密联系,这是曲艺创作和表演的三大法宝、三个基本要素,必须兼顾,不可偏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外来艺术文化的冲击,曲艺的生存土壤也发生着剧烈变化。曲艺不可能按照既定方式谋求生存和发展,它需要通过自我调适找到新的生存发展模式。曲艺的创新改革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曲艺要发扬光大必须与时俱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违背和无端抛弃曲艺本身的特质。现在有些曲艺作品之所以饱受诟病,关键在于缺乏兼顾意识。曲艺创新可以融入舞蹈、歌曲、戏剧元素,但不可以让曲艺歌舞化、器乐化、戏剧化。大胆革新应该鼓励和支持,但同时又必须恪守曲艺的一些本体要素,这是中华曲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葵花宝典” 。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