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编者按】宜家让北欧设计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火了一把,它的明快、实用、环保、平价,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北欧设计崇尚简洁与自然,它似乎代表着简约的生存模式与人际关系。而似乎正是因为这种价值观,丹麦人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自己的事业与理想,使得丹麦成为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度之一。
今天,博雅君将和大家一起分享更多的北欧设计经典,一起走进现代版的“理想国”。
谭靖漪,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文学硕士,长期从事设计实践和设计教学。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现任教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北欧设计深谙简约之美
记得《国家地理》杂志对丹麦有过这样的描述:丹麦几乎是所有人心目中最接近完美的国度,她纯净、平和、秩序井然。说实话,没来到丹麦之前,我并没有对她情有独钟,记忆中只有对斯堪的纳维亚整体的印象。故来到丹麦,心里却装着整个北欧——我终于来到了自学设计起就神牵梦往的地方。
到哥本哈根的头一天,我就逛起直直横横的大街小巷,街两旁的店铺使人不由得走起S形的线条。我似乎是来见证什么的,脑海里尽是在放映着那些熟知的北欧设计。那栋房子应该是阿诺·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设计的吧!那个在阳伞下喝黑咖啡的长者应该和阿瓦·阿尔托(Alva Alto)长得差不多啊!汉斯·瓦格纳应该也设计过那样的椅子吧……现在想起来也不觉得好笑,这很自然,因我是通过学设计才知晓这个地方的。
阿诺·雅各布森与其设计的“蛋椅”和台灯
北欧是对位于欧洲北部的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及其附属的法罗群岛、格陵兰和奥兰群岛的统称,面积约有350 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00 万。这里自然环境怡人,分布着大量山脉、森林、湖泊。其实,在自然资源及原材料方面,丹麦远没有其他国家优越和丰厚。但是,从上世纪中叶一直到现在,她都是人们最向往的童话般的地方。这不仅仅是因为早在中世纪,这里曾上演过强悍、健壮、野蛮、残忍的维京人(Viking)横扫欧洲大陆和海洋的“北欧海盗”传奇,也不仅仅有安徒生“童话王国”里神秘奇幻的故事。当然,更不全是因她拥有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和最开明的政体,以及这里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以来一直遥居世界前列。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近百年来丹麦人在人为事物中创造的非凡成就和造就的自然与人文高度融合的和谐环境。其中,设计就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北欧设计史上的“工艺文化”到“工程文化”再到“创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看,丹麦所拥有的“世界设计不落的太阳”的美誉可谓至名实归。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景色
铜雕像“小美人鱼”是童话之都哥本哈根的象征
细观丹麦乃至北欧设计,你不难发现这里源于自然和融于自然的设计理念。从日常用品到精致的高技术产品,无不体现出北欧人对自然的尊崇和热爱,这与其民族性格和生活方式密不可分。在设计史上令人敬仰的阿诺·雅各布森、阿瓦·阿尔托等前辈大师,他们所设计的木质家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当地盛产且培植生长快的树种,比如榉木就是他们爱用的材料。为了不浪费任何边角料,他们不仅研发出多层板的加工成型技术,还开发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产品。这些实用与优雅的产品至今看来还是那样地耐人寻味。如阿瓦·阿尔托在1930 年至1933 年间设计的Paimio 休闲椅、 Viipuri 凳子,还有著名的层压胶合板悬挑椅,它至今还是宜家家居(IKEA)最受大家喜爱的美观实惠的波昂休闲椅原型。
阿瓦·阿尔托与其设计的建筑和层压胶合板悬挑椅
汉斯·瓦格纳的家具设计也是举世闻名的,他于1944 年设计的“明椅”和“Y 形椅”,是受中国明代家具圈椅的影响而创新设计的。即便在今天看来,这些座椅仍高明于我们的同类座椅设计。瓦格纳的设计不仅在中国也在全世界深受喜爱。他于1947 年设计的“孔雀椅”,是当年世界设计界轰动一时的作品,现在一些高档会所和体面人家的起居室里还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汉斯·瓦格纳与其设计的椅子模型
汉斯·瓦格纳与其设计的“明椅”
丹麦王妃坐在汉斯·瓦格纳设计的“明椅”上接受采访
北欧设计前辈们的优良传统现在被更年轻的设计师们所继承,继续保持着恬静、素朴、明快、精细和平民化的风格。出生于1970 年的哈里·科斯宁(HarriKoskinen)在芬兰设计的一系列家具、器皿和灯具如同他前辈的设计一样令人钦佩。他于1996 年设计的冰块灯(Block Lamp)令全世界青年设计学子津津乐道。
哈里·科斯宁设计的背包、冰块灯、桌子
还有年轻的丹麦女设计师西西莉·曼茨(Cecilie Manz)于1999 年设计的系列扶手椅,在设计和商业上都成就斐然。同时,她还设计了一系列的玻璃器皿、纺织品和折纸家具。她也是北欧最活跃和最著名的青年女设计师之一。她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设计:“在着手进行一项工作之前,我常常会先倾听内心的直觉。初时的直觉必有其意味,它令我即使面对不甚了解的事物也能放下忧虑和担心,熟悉新领域才是工作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再如瑞典著名的女设计师琵艾·瓦伦(Pia Wallen)所设计的一系列包、服装和鞋,都是用100%天然羊毛毡制成。
西西莉·曼茨设计的桌子
琵艾·瓦伦设计的羊毛毡鞋帽与包
设计师们以自己的设计向人们宣示了物尽其用的环保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创作,探索人类的新生活,这不得不叫人感动。他们的设计不仅仅在产品式样和风格上追求真善美,而且对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耗、废弃等一系列问题都有系统的思考,并以此来激发设计创新。相比关注功能、舒适度、生产的设计,北欧设计更关注使用、消耗以及废弃再利用等问题。低能耗消费品和适度地以技术为导向的产品开发设计,已成为北欧设计的共同命题。年轻的设计师同他们的前辈一样,将批量生产与高品位联系在一起,将相对低廉的材料和实用有效的技术相结合。如用不锈钢、铝、合成金属来设计大众化的银器和精致的首饰,用胶合板代替名贵的木材等创意设计已深入人心。在年轻一代的设计师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份对自然的热爱和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对民族传统的自信。
北欧设计的另一精髓是简洁与纯朴,这不仅仅反映了北欧人在政治上、社会上的平民化倾向,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了其环保意识与民主化思想。北欧设计在简洁的形态背后,往往是对生活与情感的高度概括,是对功能、材料及技术的科学演绎,其中包括对自然的学习、研究和感悟,而不是对大师与流行风尚的盲目模仿。简约,是把事物发挥到极致的结果。北欧设计简洁与纯朴的形态语言,是既严谨又开放的。很多同时兼具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的设计形态语言,是借助材料与生产制造的工艺结构来塑造的,使形态与结构在视觉和功能上完美统一。在设计的方法上,他们依顺于结构与形态的演变,而这取决于设计师的洞察力和清静的设计心理,以及对自然、材料、传统和人文社会的认识和感悟。
北欧设计的简洁,有的来自于材料固有的形式,有的来自于对人机的尊重和体贴,有的则来自于对美好自然的想象和诗意的浪漫。这种简洁的设计常给人一种平静、祥和及诗意的感受,是朴实的、原始的,也是对本土文化内在认同的物化。
北欧设计的简洁与纯朴,还表现为对有限资源的尊重和节约。从材料到技术,一切以实用、够用、好用为出发点。有效、适度、平衡的设计哲学,成了北欧设计对社会思想及价值体系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北欧人还保持着对上世纪初设计大师的敬仰,他们的作品至今还在生产和使用的原因。从这些70、80 年代出生的年轻设计师的设计中,仍然可以窥见前辈大师们的设计思想与智慧。
设计工作室 Form us with love(瑞典)设计的灯具
审视我们当下的一些设计,豪华、高档、繁复的设计语言和矫揉造作的设计风气正大行其道。这已不是一个风格的问题,而是涉及资源浪费、社会风尚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简洁不仅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观念和立场。在北欧设计师看来,简洁与纯朴是设计的先决条件和常态思维,是对自然密码的一种破译和演绎。和北欧在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的利用上的非凡成就一样,设计已成为令北欧民族自豪的象征。北欧人一方面享受着有限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又高度关注与保护当地的生态资源和环境。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北欧设计是远高于风格和流行之上的创造,是北欧人的人本精神和造物文化的体现。
丹麦人崇尚自然,设计师喜欢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设计大多采用木材、石材、玻璃和铁艺等。(文 / 谭靖漪)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