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艺术+教育,培育“未来观众群体”

2016-10-12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收藏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9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提出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少年审美与文化艺术素养,为演出行业培养观众,在艺术和教育之间铺路搭桥,并以此推动建立面向全国的行业工作机构,近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艺术普及教育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次艺术普及教育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朱克宁表示,艺术普及教育委员会是在新形势下为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为配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而建立的工作实体,“它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学校美育工作的蓬勃开展,成为开启艺术普及教育事业的一项‘希望工程’ 。 ”

  从长远来看,艺术普及教育委员会的成立更是为了培育中国的演出市场。“演出市场跟其他任何市场一样,由卖方和买方组成。其中卖方包括演出团体、剧场等,买方主要是指观众。 ”朱克宁表示,在国内,研究卖方创作方法、营销策略的人比较多,深入研究如何培育市场和观众的人比较少。“业内习惯于按照地域、年龄、收入水平等指标区分观众,本质而言这还是从营销角度划分的。 ”朱克宁说,“就宏观角度而言,观众群体应该划分为三类:一是现实观众群体,二是潜在观众群体,三是未来观众群体。 ”

  朱克宁认为,“未来观众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中小学生。“培育‘未来观众群体’ ,是我们成立艺术普及教育委员会的最终目的。 ”朱克宁强调,委员会着重培养的是中小学生的艺术素质,而不是艺术技能。“我们希望通过文化艺术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将中小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艺术素养和消费能力的‘未来观众群体’ 。 ”朱克宁表示。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崔宁介绍,艺术普及教育委员会成立后,将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美育工作的现状开展各项工作:编写教材、培训师资,为学校开设艺术课程提供保障;进行相关课题研究,为全国艺术教育提供理论指导;举办各类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与艺术教育发达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借鉴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宝贵经验,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服务。

(文/李博)

 

 

  延伸阅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美育让美学走进生活

  用美育打好人生底色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