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纪录片《生门》的三重意义

2016-12-19 阅读: 来源:光明网 作者: 收藏

  最近印象比较深的纪录片有三部,一部是黄小峰导演的《新城》,这是一部反映汶川灾后重建的纪录片;一部是讲述了七位国内独立品牌创始人关于生活、关于创业、关于挣扎的故事的《内心引力》;最后是马上要上映的反映生育的《生门》。这部纪录片耗时700多天,多机位跟踪拍摄,讲述了四个家庭“生孩子”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导演陈为军的作品曾入围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生门》:关于生命的意义

纪录片《生门》剧照

  相对于《新城》黄小峰导演的“过度陷入”以及《内心引力》的“缺乏故事性”,《生门》把一个冷僻的纪录片题材拍得非常温暖感人和有戏剧性,是一部优秀的“写实主义风格”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被导演赋予了三层意义,值得我们去讨论:

  一、情感的意义

  这部纪录片的第一层意义是情感描述。关于个体的情感,包含了丈夫的责任、妻子的担当以及家庭成员的情感。

  四个家庭都即将迎来新的成员,这对每个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一次情感冲击。虽然现在的医疗条件下生孩子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但是十月怀胎以及生产时的未知性还是让每一个家庭都紧张万分。特别是对于生产的母亲而言,犹如经历了一次情感上和肉体上的重生。喜悦与期待,幸福与焦虑同时出现在每一个家庭成员身上。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以及双方的父母亲都马上面临着一种身份的转换。

  二、社会的意义

  纪录片的第二层意义则是关于社会背景的描述。在中国,生育的意义恐怕远不止于一个家庭新进了一个成员这么简单。这部纪录片很客观真实地纪录了当前中国社会生育的一些基本现象以及相关背景。传统农业社会背景下的家庭为了延续血脉,为了不被村里的人欺负而一定要“生一个儿子”;现代城市文明背景下的家庭则为了保证后代的优秀而在做着痛苦的抉择。目前处于城乡二元体系下的普通民众在对待生育问题上有着更加复杂的社会心理。

《生门》:关于生命的意义

纪录片《生门》海报

  三、生命的意义

  《生门》的终极意义则是关于生命的探讨。不管是在法律或医学对一个新生命怎么去定义,在过去的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只要这个孩子未出生他就不具有生命的价值。而且他的生命能否存在下去还要取决于他的生命创造者的各种利益考量。

  这部纪录片其实是在给大家一个老生常谈却又不得不谈的建议: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是因为活着不容易,而是“出生不易”,特别是母亲的生育过程更加不易,她们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是在过去,恐怕还要感谢那些有权力抉择我们是否该出生的长辈们。

  生命不易,我们每一个人跨越了“生门”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心存感恩。感恩赋予了我们生命的父母,以及与我们生命相关的每一个人。

  值得庆幸的是,经历过诸多的不幸和苦难,电影最终还是给予了观众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肯定有不可避免的许多的悲剧,但是善意的导演还是给观众带来了一些希望,或许是他相信这个世界会因此变得更温暖一些。

(文/大米)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