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战疫>正文

“微艺术”成为全民防疫战中的轻骑兵

2020-02-0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杨宏鹏 收藏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正在开展“艺评战疫”专题文艺评论征稿活动(点击查看),以更好地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文艺的方式抗击疫情的情怀,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坚定人们听从指挥、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征稿活动受到广大文艺评论家、文艺评论工作者的支持。如下是专题征稿选载之六:


“微艺术”成为全民防疫战中的轻骑兵

  庚子岁初,一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守卫战在神州大地打响。冲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第一线的,当然是最可敬的医护人员,还有为抗击疫情保障民生提供各种直接支持的人士。对于广大的民众来说,也都不曾置身事外;他们首先主动做好自我防护,然后为这场全民保卫战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或捐款捐物、或出谋划策、或宣传鼓劲……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宣传防护知识、鼓舞士气信心方面,许多“微艺术”样式成为了最受大众欢迎、传播效果也最佳的信息武器,为这场全民防疫战助了一臂之力。

火神山医院建设直播

  “微艺术”之“微”,除了媒介特征之外,还在于其艺术创造性的轻量化,也就是“微创新”性。“微创新”本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研发中流行的一个概念,它是相对于前所未见的、彻底改换的、颠覆式的“革命性创新”而言的,意思是只是对产品的某些成分或局部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和替换,不似“革命性创新”那般深刻和全面。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只需艺术工作者对经典艺术形式稍加改造变换即可达成。尽管方式简单,但在这场防控疫情的全民战争中,它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小觑。当前几大微客户端中颇有代表性的两件“微艺术”作品就说明了这一点。

【视频】《花木兰》改编的豫剧版防疫宣传微视频地农村广播的大喇叭中播放(来源:抖音)

  “冠状病毒、在蔓延……取消聚会,不聚餐;出门戴口罩,回家洗手脸。蜗居家中、不去把门串,试看那冠状病毒咋感染。大家一条心,共同渡难关……”这是一段不到一分钟时长的微视频中的唱词,而它所依照的唱腔正是豫剧《花木兰》的经典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据新京报记者的调查采访,这段豫剧版防疫宣传微视频最初流出地正是在豫剧的大本营河南;具体来说,是河南光山县文殊乡的乡镇干部和豫剧票友联手打造的。这个唱段最初在当地农村广播的大喇叭中播放,随后被当地网友用微视频的形式放到了网上,然后迅速在各大微视频客户端中得到了广泛传播。不扎堆、不串门、讲卫生等防疫倡议也随着熟悉的旋律深入万千人心。

  这段豫剧版防疫宣传微视频正是“微艺术”的杰出代表,具有“微创新”的典型特征。戏曲是一种体现中华传统特色的艺术样式,作者只是替换了一下作为演唱内容的唱词,而将作为戏曲关键内核的唱腔——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旋律全盘保留,可谓典型的“旧瓶装新酒”。然而,正是这一点小小的艺术创造,完美地实现了创作者想要让更多人知晓、接受宣讲内容的意图。“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作为豫剧《花木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唱段,其熟知度早已超出了豫剧本身的受众圈,基本上达到了全中国家喻户晓的程度,因而也就保证了其拥有最为广泛的认知群体;而替换后的新词,言简意赅,合辙押韵,这就给人一种格外的惊喜,仿佛摘下一个前来送药者的面罩,竟意外地发现他是自己的老朋友一般。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正是利用了“陌生+熟悉=美”的原理:陌生的部分、也就是“微创新”的内容,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而熟悉的部分、亦即沿袭的旧有艺术成分,则保证了受众能够毫无障碍地跨入这片领地,从而在亲切无间的心境中收获新的认知,产生一种小小的陶醉感与获得感。

  无独有偶,1月30日晚,天津女生陈雨婷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了一幅她创作的漫画作品《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这幅漫画迅速唤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截至2月1日新华社记者对陈雨婷进行采访时,该作品已在微博、微信等微平台上累计被关注、转发、点赞了近千万次。除了媒介特征外,这幅赢得千万人喜爱的漫画,在艺术创造上同样具有“微艺术”的典型特征。在作品主题上,该画无疑如其题目所点明的一样,是全国各地民众热烈支援武汉疫区、为武汉人民加油鼓劲送祝福的当下流行主题;但是,作者却通过一点小小的“微创新”,让这幅作品摆脱了机械重复标语口号的非艺术化困境。

陈雨婷《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

  在画面中,作者用各地标志性美食的卡通人物形象作为诸省市的代表,从而将一个个抽象的地理名词转化为生动可爱的视觉造型。作为主角的当然是代表疫情集中爆发地武汉的热干面,他被置于画面前景的一间病房之中,头戴口罩坐于病床之上,正在接受一位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的问诊;而在病房的玻璃窗外,一众戴着口罩的卡通小伙伴正关切地看着热干面。代表北京的驴打滚和代表天津的煎饼果子站在最前面,手举“热干面加油”的标牌;在他们身旁,陕西肉夹馍、河南烩面、山东煎饼卷大葱、重庆火锅、广东佛跳墙等一众小伙伴也正纷纷为热干面加油打气。代表性美食应该是普通民众对于祖国各个地域最亲切的符号化认知,经过作者一番小小的艺术化处理后,便恰到好处地成为“全国人民为武汉加油”的生动诠释。这种既见匠心巧思、又能让人会心莞尔的作品,当然能够最大程度地唤起各地网友心中的情感共鸣,近千万次的传播与互动便是明证。

  通过豫剧版防疫宣传微视频和漫画作品《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这两个代表性案例,我们就可以见出“微艺术”在这场全民防疫战中的重要价值。对于艺术作品来说,其作用不像医疗物资那样直接,而是要先调动受众的审美、认知注意力,再通过其艺术化传达的信息,对广大民众发挥精神作用。在这一点上,利用“微媒介”、体现“微创新”的“微艺术”正符合了拥有最广泛受众群体和最大审美公约数两个属性,从而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这场全民防疫战中的轻骑兵。我们坚信,“微艺术”单个的力量虽小,但是在巨大的传播基数面前,一定会汇聚成惊人的力量,助力全国亿万民众,共同战胜病毒消灭疫情,打赢这场中华民族的健康保卫战!


  (作者:杨宏鹏,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特约编辑:朱丽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原创首发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付酬征稿|艺评战疫,文艺评论家在行动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版权声明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倡议书

  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汪政)

  坚信爱会赢!文艺界抗疫主题MV来了!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