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战疫>正文

细节的力量:微评战“疫”新闻摄影作品

2020-02-1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刘照丁 收藏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正在开展“艺评战疫”专题文艺评论征稿活动(点击查看),以更好地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文艺的方式抗击疫情的情怀,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坚定人们听从指挥、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征稿活动受到广大文艺评论家、文艺评论工作者的支持。如下是专题征稿选载之第11篇:


细节的力量

——评战“疫”新闻摄影作品

  这里没有动听的音乐,也没有喊得震天响的口号,但是,读过这四组摄影作品的人,都无不为之震撼,为之动容。这就是《人民日报》新媒体与央视新闻公众号刊发的《疫情面前,这就是我们的军人》《一线抗疫人员的手》《她们摘下口罩的样子,让人心疼……》《他们睡着了的样子,让人心疼》四组新闻摄影作品,生动记录2020年春节期间人民子弟兵和医护人员全力以赴,以大无畏的精神全身心投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和治疗的故事。

  《疫情面前,这就是我们的军人》(点击查看)刊发了19幅图片,有大年三十在机翼下集结,整装待发、奔赴一线的人民子弟兵;有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向医院党委提交的请战书;有除夕夜告别家人奔赴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有怕母亲担心,不愿报出姓名的女军人;有身着厚重防护服,看不清脸庞,只有从防护服背后才知道名字的医务工作者。这是一支英雄的连队,他们有的参加过2003年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战斗,有的参加过2014年援非抗击埃博拉病毒任务,他们逆向奔赴武汉抗“疫”前线。

  《一线抗疫人员的手》(点击查看)由9幅图片组成,组图由“手”而展开叙述,每一张图片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生死相托》讲躺在病床上的老人把生死托付给医护人员;《挺身而出》讲石家庄第九八〇医院白求恩医疗队60余名队员写下战“疫”请战书;《伤痕累累》讲22岁感染科护士胡佩英因长期受消毒液和消毒酒精浸泡而被侵蚀的手;《全力以赴》讲28岁的王涛下夜班后露出被汗水浸得皱巴巴的手;《无惧前行》讲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在工作间歇竖起拇指为自己鼓劲打气;《依依不舍》讲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吴玲与丈夫依依惜别走向抗“疫”前线;《感恩有你》讲武汉同济医院儿科急诊临床护士鲍翠芳与小患者的心灵沟通;《众志成城》讲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生互相鼓励加油;《负重前行》讲武汉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得知同行好友感染病毒病危,心情难受,但抹干眼泪后继续抗“疫”救人。这组图片语言丰富,内容详实,体现了作者采访抓拍的功夫。

  《她们摘下口罩的样子,让人心疼…》(点击查看)和《他们睡着了的样子,让人心疼》(点击查看),分别由8幅和9幅图片组成。前者以医护人员脸上留下的深深的口罩压痕为焦点,讲述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普通外科护士长蒋小娟、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员刘丽日、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郭玮等一线战“疫”的故事。后者讲述战“疫”人员在隔离病房穿着防护服短暂休息的故事,他(她)们因为长时间连续工作,有的扑在医疗台上,有的躺在简易病床上,有的躺在地上就睡着了。两组图片,作者都用了“让人心疼”来表达对他(她)们的深切感情。

  这四组摄影作品之所以感动了无数人,关键是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源于细节真实。由细节组成的画面语言鲜活、细腻、生动,最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如《疫情面前,这就是我们的军人》,用迷彩服和标准的军礼,表现了军人“若有战,召必至”的刚硬和勇敢;用请战书上的鲜红指印,表达了他(她)们舍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精神;用她们的秀发、站着吃盒饭的细节,宋彩萍年迈父母心疼地发问“吃了年夜饭再走行吗”,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和他(她)们不畏困难的隐忍与大爱,读后让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一线抗疫人员的手》则抓住医护人员的“手”的细节,每幅图片的焦点都在“手”上,由“手”引发人们的思想情感。作者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向人们传递:这些再平常不过的“手”,在大灾大难面前显示了它的不平常!这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手”,这是勇敢之“手”,这是钢铁之“手”,这是在困难来临时可以信赖的“手”!正是这些“手”,给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勇气与信心。《她们摘下口罩的样子,让人心疼…》和《他们睡着了的样子,让人心疼》,抓住医护人员脸部的口罩压痕细节和非常时刻医护人员的独特睡姿这样的细节,反映了“疫”灾面前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勇敢与无畏、奉献与牺牲。正是这些真实的细节,烘托了作品鲜明的主题思想,也传递了这场战“疫”必将取得胜利的信心。

  如果说“逆行者”是人们对参与战“疫”的人民子弟兵和医护人员的尊称,这些新闻摄影作品可谓摄影师对“逆行者”的塑像。这些塑像以深刻生动的细节,打动人心,必将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作者:刘照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韶关市文联主席)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何美

  责编:王璐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原创首发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付酬征稿|艺评战疫,文艺评论家在行动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版权声明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战“疫”,摄影界在行动│作品集

  《武汉伢》,平民视角下的悲悯与担当

  “硝烟”中的鸽鸣:读武汉外卖骑手的“战疫”日志

  一颗丹心,一片真情——评王单单诗歌《花鹿坪防疫记》

  关键时刻,拿得起笔

  “微艺术”成为全民防疫战中的轻骑兵

  歌声就是力量:评战“疫”主题音乐创作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