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战疫>正文

谐音梗也硬核:疫情下的文艺致谢

2020-04-01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李晶 收藏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正在开展“艺评战疫”专题文艺评论征稿活动(截稿至3月底,点击查看)。本专题已选载数十篇原创来稿(点击查看),如下是第45篇:


谐音梗也硬核:疫情下的文艺致谢

  战“疫”文艺在抗疫阻击战中发挥的提振士气、温暖人心等精神作用毋庸置疑。值得一提的是,在具体的文艺作品之外,新闻报道和驰援宣传标语都一定程度上采用了文艺的表达形式,或硬核,或温情。

  此次抗疫中,最可爱与最值得崇敬的人群之一,便是医务工作者。在过去的两个月,从四面八方迅速成立的医疗队,汇聚一线,共同战疫。随着新增病例清零,各医疗队有序撤离,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一组谐音致谢成语,将“英雄们”的属地及其凝聚于战疫中的精神内核,转化成审美性的思想结晶,虽然这不是具体的文艺作品,但其本身的形式,呈现出了文艺的某些特质。

  汉字的独特韵味,在于其不仅能单纯直白地表情达意,更在于其含蓄蕴藉。刘勰《文心雕龙》有言:“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疗队都有各自的代号,如:浙江的“浙风挡雨”、安徽的“皖无一失”、广西的“兵桂神速”、福建的“国泰闽安”、河南的“随豫而安”、新疆的“同新协力”等。这些“谐音成语”,巧妙化用医务工作者的归属地和单位,概括出他们的英雄事迹,既妥帖,又“文艺范儿”十足。中国传统文化特别讲究文艺作品的“隐”,即使是具体的汉字,也往往包含着多层的意蕴。如:“竭晋全力”表现出山西医务工作者奋战之时的英勇姿态,“甘苦与共”表达了甘肃医疗队的共情与担当,“闻令而动”传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优良的纪律性。当然,文艺的“隐”与“秀”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如同一张纸的两面,同时存在于优秀的文艺作品或文艺形式中。

  援鄂医疗队多元化的代号体现了新闻传播的艺术,挑选叙述内容的精髓,在通常新闻叙事标准模式下,增添了深厚的文艺审美元素。每一名医务工作者不仅仅是数字和名字,其背后的经历,所蕴涵的深情,都可以化作一篇篇诗歌、一幅幅画作、一座座丰碑。对战疫的文艺记录宣传,在内容阐释和呈现上,往往需要选择较长的篇幅,对此进行取材选择、反思过滤和创作展现。“谐音成语”却能一语多关,彰显了汉字的艺术魅力。简而不减,看似缩减了可能的呈现形式,实则是汉字在文艺创作中的弹性,言简意赅体现出“简”的精髓要义。这些新的表达担负了叙事内容和情感表达的双重作用,既以文学性的形式叙述了医疗队的事迹,又凝结着全国人民对医疗队的深情感谢。同时,并非以一篇新闻将所有医疗队的精神面貌简单概括,而是充分尊重每一支医疗队的付出,体现了统一战疫之下对医务工作者具有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例如,重庆医疗队对应的“渝战渝勇”,直接传达出重庆医务工作者的属地特色和战疫中的精神风貌,并留下艺术想象空间:“渝”的地方特色是什么?“愈战愈勇”的故事又有哪些?相信在之后的日子里,全国各地还会诞生更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抗“疫”文艺作品。

  文艺不仅仅是一件件具体的作品,还是无处不在的文艺形式。无论是表达战疫心情或无尽谢意的“谐音成语”,还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等中外驰援捐赠寄语,在民族乃至世界的大灾难前,汉字焕发着其亘古弥新的力量。文字本身的力量,蕴含在无数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致谢的“谐音成语”凝聚着文化之美,是民族精神血脉的当代书写形式,更是人性之美的赞歌。疫情无情,人间有大爱,“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灾难固然可怕,但这些人间天使带着医者仁心,这些现世英雄握住命运之喉,将新的春天重新带回人间。用民族之精神血脉,回之以最凝练的深情,将医务人员英雄壮举一一记载在人类的历史上,彪炳千秋!

  (本文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何美

  责编:艾超南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原创首发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日报网:21支援汉医疗队同心共植“感恩林”

  学习强国:北京最高礼遇迎接援鄂英雄

  付酬征稿|艺评战疫,文艺评论家在行动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版权声明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倡议书

  从“培训学员”到“培育用户”:网络文艺志愿服务“战疫”的额外收获

  让艺术托起生命的尊严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