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行业题材剧如何更好看>正文

行业剧,如何破除“悬浮”魔咒?

2020-05-2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丁莉丽 收藏

  编者按: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文艺需要精品力作。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正在开展“行业题材剧如何更好看”专题文艺评论征稿活动(点击查看)。如下是选编所发第6篇。

行业剧,如何破除“悬浮”魔咒?

  近年来,行业剧不但在创作数量上急剧攀升,内容也从律政、医疗、刑侦等延伸到传媒、商业、翻译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出现了反映传媒业的《幕后之王》、反映商业投资的《金牌投资人》、反映翻译界的《亲爱的翻译官》、反映房产中介的《安家》、反映公关领域的《完美关系》等作品。行业剧作为影视市场深耕现实题材的产物,体现了影视剧对于当前都市生活全方位的深度锲入。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行业剧的艺术水准整体上还未能达到令观众满意的程度。以近期几部行业剧《精英律师》《完美关系》《安家》等为例,虽然编剧、导演等创作班底实力较强,加上实力派演员如靳东、黄轩、孙俪、佟丽娅、陈数等阵容也非常强大,但依然被贴上了“悬浮剧”的标签,以至于《人民日报》发出了“演技派救不了悬浮剧”的警示。

《精英律师》剧照

  事实上,不是演技派演员拯救不了“悬浮剧”,而是“悬浮剧”已经对这些演技派演员形成了“反噬”。看看豆瓣中对这些优秀演员在表演上过于油腻、浮夸、幼稚的批评,就能明白这种“反噬”对于一个好演员的杀伤力有多大。因此,对当前行业剧的不良口碑须引起业界的注意,如果任由这一“悬浮”倾向继续延续,将会对这一类型剧的发展前景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古装剧的“殷鉴”不远,不仅是对演员的提醒,更值得业界警惕和关注。

  行业剧出现“悬浮”,主要在于剧情在专业领域的情节设定上不够专业,导致专业人士及观众纷纷吐槽。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既是行业剧的“铁粉”,同时也是行业剧的“克星”。行业剧在剧情设定上的任何疏漏,都容易被放大,这也是当前行业剧在口碑上形成两极化的一个原因。因此,行业剧的特性就决定了其在创作上的起点比较高,比一般题材的创作难度更大。对于大部分缺乏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的编剧而言,在剧情的创作上要达到专业领域认可的真实程度,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尽管一些编剧遵循严谨的职业态度,创作前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和调研,但也难免在专业细节上有所疏漏。

  对于一名普通观众来说,行业剧《完美关系》通过在情节中所展现的公关人的精神风貌,无论是剧情设置还是制作水准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该剧同样遭遇到公关界的集体猛烈吐槽,认为无论是在专业公关的知识上,还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均与现实有较大差距,甚至认为该剧是对公关行业的抹黑和扭曲。《安家》的编剧六六在采访中声称,为了创作,曾调研房产中介长达十个月之久,但在《安家》中依然有太多的不合情又不合常规的剧情被现实中的房产中介吐槽,诸如朱闪闪长达两年未能开单却未被辞退,房似锦将十年未能卖出的“跑道房”装修完又成功推销给宫医生等。因此,行业剧在创作过程中为避免明显违反专业性内容的出现,适当邀请行业专家提前参与剧情的打磨和审看是必需的环节。如果缺乏对行业内面临的主要矛盾、发展前景等深层次问题的考量,就无法将人物的性格、命运变迁生动地植入到行业发展的背景中,剧情线和行业感也无法达成“完美关系”,最终必然会演变成为表里两张皮的“狗血剧”,这是当前行业剧在创作上的难点,也是破除“悬浮”感的关键点。

《安家》剧照

  作为现实题材的行业剧,不但要满足在行业场景上的真实营造和呈现,更需注重在情节设定上能否达成对行业的能动把握和超越性的审美判断。当前的多数行业剧往往缺乏和现实碰撞的勇气,回避行业的真实问题,尤其在直面尖锐现实问题时表现疲软,这也是行业剧最致命的缺失。因此,很多行业剧往往在开场之时虽做足行业场景的铺垫,之后却把剧情重心转移到诸如公司内部的“宫斗”、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上。

  另外,人设不接地气也是“悬浮”的一个重要表征。“霸道总裁”和“白莲花”等套路化人设长期占据主流。虽然特殊专业领域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具有神秘的效应,诸如刑侦、法律、公关领域的翘楚,添加适度的光环效应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味地将都市偶像剧的套路化人设视为收视法宝,其实不但拉低了行业剧的档次,同时也会损害从业者的整体形象。《完美关系》中的卫哲、《精英律师》中的罗槟,一出场都是满满的“霸道总裁”风。在《精英律师》第一集中,罗槟律师最后一个进入电梯,电梯显示超重,但是他却理直气壮地要求外卖小妹出去等下一趟电梯。一个知名律师在日常生活中居然体现出如此的道德素养,令人匪夷所思,本质上也是对律师形象的抹黑。又如《完美关系》中的卫哲,被提名为最有价值的“独立公关人”。但在现实中的公关人看来,公关界从来都是团队作战,“独立公关人”的名号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公关人习惯于隐身幕后,绝不可能像卫哲那样像行业明星一样开直播、还四处耍酷等。此外,卫哲和小助手面对客户极度张扬的态度,也缺乏公关人对客户应有的尊重。而剧中大量刑侦化的剧情,已经偏离了一个公关人的工作范畴。这种以损害人设真实性作为代价的可看性,注定只能为“悬浮”感的上升添砖加瓦。

  当前行业剧烂俗套路的频繁使用,不仅仅是“匠心”缺乏所致,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主创者试图想借此迎合“正面表达”的导向,有投机取巧之嫌,创作立场有所偏移。放眼望去,任何优秀的文艺作品,无不是通过对个体命运休戚与共的感悟、人性悖论及个体与时代冲突悲剧的呈现,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伦理感化。在《安家》中为了正义拒绝富豪给小三买房这单生意,甚至插手客户的家庭教育,挽救了深陷教育困局的母子关系等情节,试问,如此“清新脱俗”的公司在现实中又是如何生存的呢?《完美关系》则表现得更为夸张,自从江达琳担任总裁一职以来,不但屡屡插手甲方公司的内部管理,为他们的离职员工讨还公道,而且还替对手公司伸张正义,替行业撕去层层黑幕,俨然已成为整个社会良知和正义的化身。更为神奇的是,“达琳传播”却每每因此大获全胜,最终打怪升级般地一路将自己树立为行业标杆。

《完美关系》剧照

  不容否认,行业竞争氛围的净化和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永远是健康行业追求的目标,但问题在于现实环境绝非如此纯净,美好目标也不是可以如此一蹴而就。《完美关系》从卫哲的焦虑症入手,试图打开一个颇具现实意味的议题,但最后却转向了一个情感治愈的俗套故事。卫哲被一个从未有过公关经历的“傻白甜”女主治愈,表层是情感的治愈,深层则是精神的拯救,这样一个几乎连情感逻辑自洽也称不上的苍白故事最终成功地稀释了现实内涵的饱和度,从而给自己贴上了“神剧”的标签。

  针对当前现实题材的创作问题,曾有专家指出:“有人只见光明不见曲折,一味拔高,悖逆真正的现实主义精神,使现实题材创作流于浮泛、浅薄,失去打动人心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这一诊断也完全符合行业剧的病症,无论是专业性的缺失,还是人物形象的刻板,其实都与现实主义创作立场的偏移相关。行业剧在创作过程中应加强与专业人士的互动和交流,强化专业优势,直面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在这一基础上讲好行业故事。惟其如此,才能破除“悬浮”魔咒,为这一类型剧开创出更为繁荣广阔的艺术空间和市场空间。

  (文中图片来源于豆瓣)


  (作者:丁莉丽,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首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何美

  责编:吴江涛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网评投稿邮箱:wyplzg@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征稿|行业题材剧如何更好看

  从《初心》看当下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与传播的得失(丁莉丽)

  公众号影评的媒介化困局(丁莉丽)

  创作更多叫好又叫座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丁莉丽)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