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评协动态>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广东文艺百年

2021-03-22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袁晓燕 收藏

专家热议广东文艺创新发展

“迎百年巨变、发时代先声”广东文艺创新发展研讨会现场

  3月19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暨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3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推进会在广州举行。此前3月8日上午,广东省评协、广州市评协、《粤海风》杂志社、羊城晚报副刊部在广东省文联联合举办“迎百年巨变、发时代先声”广东文艺创新发展研讨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斯奋、蒋述卓,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吴华钦,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林岗,文艺评论家李洁军、梁江、赵军、胡一峰、梁少锋、申霞艳、陈桥生、陈志平、谭运长、李贺、白岚、王嘉、麦小麦、王艾等出席研讨活动。

  研讨会以广州文艺百年大展为话题,从文艺的视角,回顾党领导下的广东文艺发展历程和百年成就,探讨了新时代广东文艺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同时,围绕文艺理论与创作提出了新课题。研讨会专家认为,岭南文艺界在新时代应有新担当,应为建设岭南文艺新高地贡献粤派批评的思想力量。

“迎百年巨变、发时代先声”广东文艺创新发展研讨会现场

  回望广东文艺百年路,从广东文化融合、包容、创新特性理解广东文艺特质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认为,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是近代革命的策源地,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文艺创新发展的高地。当前,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广东文艺的百年路,眺望前往的奋斗路,作为这次研讨会的一个主题,非常必要,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推出更多赓续百年红色血脉的新作品;坚持改革创新,持续谱写新时代春天的新故事;传承岭南文化,着力打造岭南文艺创新发展的新高地;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建设,开创广东文艺评论的新境界。

  近些年来,粤派批评和文艺创作是广东文艺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粤派批评对于促进文艺精品评价,加速文艺现象的争鸣,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良好的效应。要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发扬粤派批评的精神,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引导观众,引导舆论的作用,推动文艺高质量的发展。以文艺评论的方式参与到大湾区的文化建设、文化发展,以便加快内地与港澳地区的文化文艺融合,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色发展。

  文化学者、作家刘斯奋表示,雄直之气就是广东务实、开放、包容之外的文化精神。精神史的探索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老讲广东精神,务实、开放、包容固然是一方面,但精神方面是很有特色的。明末清初,北方诗人评论家洪亮吉评论广东的岭南三家和江南三家,他说广东三家“尚得古贤雄直气,岭南犹似胜江南”,这个雄直之气就是广东文化的精神。广东靠近海外,比较早接触外来文化,但是很明显广东人不崇洋媚外,所以这个雄直之气就是广东务实、开放、包容之外的文化精神。

  中国评协顾问、文艺评论家、暨南大学教授蒋述卓认为,广东文艺百年是在一个很深厚的基础上发展的,至少有以下几个特性:第一个特性是紧随时代、与世界潮流紧密相伴,而且伴随着党的革命路线、伴随着先进思想而生的。第二个特性就是反映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作为历史的主角,反映美好生活。第三个特性就是具有浓烈的岭南文化神韵。另外,广东文艺具有融合、包容、创新的特性。近代以来,电影的六大创始人有四位在广东,“油画第一人”李铁夫、印象派诗歌的李金发也在广东,广东人的创新意识是比较强的。

  广东省评协副主席、羊城晚报副刊部主任陈桥生认为,岭南文艺总是以先声夺人的,它是以发现、以敏锐著称的。回望一百年来广东文艺发展历史,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领域,还是文艺本身的发展,都有非常值得骄傲的地方。今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大湾区的海风,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重要关口。总结前行,深深感受到历史责任在肩。从广州文艺百年大展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媒体存在的力量,不仅有三大报业,更有风起云涌的杂志、期刊,像《花城》《随笔》《黄金时代》等等,这些大众传媒平台往往都是推动岭南文艺发展的第一现场,两者相互滋养,相互成就,造成了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有学者总结,广东更多贡献的是第一稿,而不是定稿,是提供文章发表的平台,而未必是重头文章的撰写者。敢为人先,是岭南文艺最重要的特质、最宝贵的传统,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岭南文化】舞剧《醒·狮》(来源:优酷视频)

  坚持文化自信,发扬广东“先行一步”的精神,建设一流湾区文化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认为,从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来看,广东这个平台多次是历史大变革主场而非分场。由此对应的,涉及对许多广东重大事件和关键人物的重新审视和评价。以往不自觉的配角意识,区域或地域文化的惯性思维,导致学术研究鲜有突破。2017年引发强烈反响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关键词是“得风气之先,领时代之变,走变革之路”,所有展品中没有一件新的作品,而策展思想上的新突破,新的诠释却让它们获得了新的意义。新的文化需要新的阐释,研究文艺理论和批评,要有新的突破。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是建设全球一流湾区,一流湾区要有一流文化。

关山月《巴山雾》纸本设色 关山月美术馆藏

  未来大湾区的发展里,广东文艺作为一种参与作用,应该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广州市评协主席、暨南大学教授申霞艳认为,在广州文艺百年大展上,我们看到了“物”的力量,即“物”在历史进程里面的一种参与作用。百年大展向观众展示的最核心部分是重新认识岭南的思想方阵,比如说在现代性阐释框架里,康有为仿佛是一个保守思想的代表,是阻碍历史进步的。但实际上像康有为“志在大同,势在小康”的思想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它的积极作用,这种思想积淀在广东文化里,与广东埋头苦干、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有极大的联系。同时我们也应该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在未来大湾区的发展中,广东文艺作为一个历史的中间“物”所应该承担起的责任。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认为,站在百年历史的高度上,对邹伯奇的研究应该完善,应该深化,因为照相机当年传入对于中国摄影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百年党史挖掘革命战争年代广东的红色影像,像沙飞、石少华、郑景康等,他们创造了无数个第一。这些人是绕不过去的。怎样利用岭南摄影的优势,站在百年文化的高度上把新时代摄影工作和影像艺术推向一个高峰,值得深思。

  广东省评协副主席、暨南大学教授陈志平表示,谈到岭南文化的“底色”和“神韵”,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其一是“阳刚”,其二是“贬谪”。岭南在地理和政治上的“边缘”铸就了它相对“落后”的特质。因为“落后”,所以出新的空间就大。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一跃而成为全国先进省份的行列,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下,愈发彰显出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古今差异提醒我们理解广东文艺要有多维的角度。书法与电影、新文学、摄影等艺术有些不同,它的历史更悠久,传统更深厚。时机成熟的时候,建议举办一个广东百年书法大展。

  广东美术馆研究员王嘉指出,广东美术的百年历程,是在广东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历程,也是广东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全国各地交流、互动、传播、共享的历程。在这个意义上,广东美术的百年历程,不仅是属于广东的,也是属于这个时代的。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军认为,广州文艺百年大展让我们读懂广东、也读懂中国。我们真正应该挖掘的是精神史,精神史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是如何在探索中国和人类未来的道路上艰难曲折、付诸牺牲走过来的。不管是当代还是百年前的广东,这条精神史的探索是中国人民最珍贵的历史。当然回溯这个精神史可以一直延续到夏商周,延续到先秦、汉唐,但重点是中国社会转型的这一百年。


  签发:徐粤春

  审核:何美

  图文组稿:广东评协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广东文艺百年

  专家学者纵论广东文艺百年创新发展:一流湾区要有一流文化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一行来琼调研

  中国文艺评论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广东评协擦亮“粤派批评”品牌

  广州文艺百年:一部大写的人民唱主角的发展史(蒋述卓)

  木棉花开红丹丹:聚焦建党百年,聆听广州文艺的“时代先声”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