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来稿>正文

纪录片《这货哪来的》:揭示大国制造中的烟火气

2023-04-2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韦莹娇 收藏

近期,由《人生一串》原班人马全新打造的6集纪录片《这货哪来的》在哔哩哔哩(B站)播出,并获得9.8分的评价。该片是国内首档聚焦小生意人的买卖门道,讲述“中国制造”背后人与物的故事,折射出中国人在灵活就业中的生活气象和励志精神。

微观视角、宏观图景:在行业“边角料”的微观叙事中展现大国重器之外的真实生活

该片把镜头对准情趣内衣、不锈钢雕塑、手机壳、炒菜机、卡车床垫、气模、减压玩具、假发、丧葬用品等琳琅满目的日常小商品,追溯这些小商品从生产、分销到交付的全过程,以小切口还原这些“中国制造”从上游到下游的全部生产、销售链条,通过小商品感受背后的大千世界及小人物的奋斗精神。当下,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制造业门类,除了代表大国重器的高端制造一直为众人所瞩目外,事关民生的中低端制造业却鲜少有人关注,而恰恰是这些“边角料”构成了制造强国“有机体”中的“毛细血管”,通过它们,可以窥见更加全面的中国制造图景,了解中国制造的时代文化精神。

事实上,我们对“边角料”制造业的了解有些“灯下黑”的情况,在这看似毫不起眼的商品中实则承载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这货哪来的》正是跳出了大尺度的宏观叙事框架,聚焦于毫不起眼的“货”,来反映中国制造背后的价值追求。影片于细微处见恢弘,在洞幽烛微中观照底层民众的生存境遇,打捞寂寂无名小人物的多态人生,通过对小商品产销的流程展现勾勒出中国制造的行业发展脉络,绘就生动鲜活的时代特征。

人民立场、人文关怀:在芸芸众生的生活图景中唱响对无名之辈的人生赞歌

《这货哪来的》在追溯小商品“前世今生”的过程中也揭开了时代洪流中小生意人的生活一角:想从供需关系上改变不锈钢雕塑行业的打料老三,人到中年仍“少年如昔”般热血沸腾;周旋于现实世界和有机农业理想之间的邹子龙,在城市边缘构建起新农人的“未来社区”;定制大卡车卧铺床垫的毛哥,以工匠精神坚守着“让万千卡友在奔波的间隙能睡上一个好觉”的初心。关注并满足容易被忽略的日常生活需求,使这群小生意人在自己的商业版图和利益空间中树立起了人文向度。

该片以平常视角深摹具体生活中奋斗不息的底层民众,再现普通人在面对生活波折时的对抗、坚守、和解与自洽,以“深扎”精神发掘基层百姓的人性温度和精神力量,凝视普通民众真实平凡的日常生活,用微观的叙述视角和生猛的叙事力量,毫不掩饰地表达对于草根群体的赞扬,为他们顽强的生命律动喝彩,为无数闪闪发光的无名之辈立传。

人造万物、货见众生:在货品与人的相互成就中蒸腾醇正温情的人间烟火气

从对“边角料”制造业的微观叙事,到对无名之辈的人生赞歌,《这货哪来的》一直在讲述货品和人之间相互成就的故事。“一行一货一门道,见物见人见江湖”,人在造物中寻求自我价值,物在流通中呈现百态人生。每个人在开拓自己人生版图的同时,也在供需关系中碰撞着彼此“关注”和“在乎”的温度。从对“舒服”和“体面”的审美追求到对“仪式感”和“奇趣”的精神探究,《这货哪来的》试图破解物质丰盈和幸福体验之间的悖论,在疏离的现实社会中重新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联结,让人们意识到货品的诞生来自于一双双有温度的手,货品背后承载的是一段段鲜活而静默的生活。

该片对“货品”的聚焦揭示出商业江湖的基本逻辑,对“具体的人”的关注为囿于单一生活样态的个体提供了想象他者生活、打破刻板印象的契机,以及破除社会对特定群体认知偏见的可能性。观众无需热泪盈眶,仅仅是因每个人认真生活的样子而淡淡感动。该片揭示的是底层人物为自己生活赋予的光亮、方向和暖意,这便是“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的最佳诠释。

事实证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要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该纪录片的创作坚守人民的立场,秉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在精巧叙事和人文关怀中蒸腾出醇正人间烟火气,展现出真实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作者:韦莹娇,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签发:杨晓雪

审核:张利国

责编:吴江涛 艾超南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另,《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投稿互动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