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来稿>正文

五条人乐队何以出圈?

2020-10-10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刘小波 收藏

五条人:被《乐队的夏天》淘汰三次的行吟诗人

五条人《阿珍爱上了阿强》(视频来源:“环球音乐榜”微信公号)

  原创音乐综艺《乐队的夏天》第二季走红,成为夏秋的话题节目。除了人们熟悉的水木年华乐队,还有很多在圈内已经有一定影响力的乐队进入大众视野。乐队文化一直偏小众,显得知名度不是那么高。五条人乐队(下文简称五条人)较为成熟,很早就获得业内关注,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追求,在圈内有不小的影响力。他们在综艺节目内虽经历一波三折,但成功场外“出圈”, 被更多圈子外的路人知晓。五条人究竟在唱什么?他们想表达什么?他们的音乐有什么魔力?他们的出圈又意味着什么?

  文学地吟咏脚下的土地与人

  五条人不但拥有忠实的乐迷,也获得了专业人士的青睐。简单来看,五条人的音乐是典型的民谣风,风格独特,有很强的辨识度。简约的乐器、质朴的唱法、土味的方言、随性的台风、底层的形象,构成了他们音乐的底色。李皖是较早推介五条人的乐评人之一。2009年,五条人的第一张专辑《县城记》获得了《南方周末》颁发的年度音乐奖,评委包括郝舫、老狼、李皖、小柯、张铁志等,颁奖词写道:“五条人”在其首张专辑《县城记》里舒展了原汁原味的乡野中国,在音乐日趋娱乐化的大背景下,它无异于“盛世中国”的音乐风景画,它所富含的原创性彰显了音乐的终极意义——吟咏脚下的土地与人。”“港纸贩子”、老光棍阿炳耀、傻朋友、发廊妹……这些都是五条人音乐中的形象。从泥土到水泥,从乡土到都市,五条人的音乐一直是那么“土”。这些歌既是写别人,也是写自己。他们在那片土地成长,也有卖打口碟等小摊小贩亦即粤语所谓“走鬼”经历,还有试图走出那片土地的尝试。这是来自真实生活、贴近生活的音乐。他们也有《彭啊湃》《陈先生》等指向历史的音乐,但总的来说是在以音乐践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他们唱身边的凡夫俗子,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他们的音乐,叙事成分浓郁,用叙事的手法抒情。在《县城记》《一些风景》《广东姑娘》《梦幻丽莎发廊》《故事会》《烂尾楼》这些歌曲中,日常的叙事占绝大部分。每首音乐几乎都有一个鲜明的形象,这种极具辨识度的音乐形象也得益于文学思维。

  五条人的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之余,文学凸显。音乐与文学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互相依托。五条人能够出圈,与他们音乐的文学性不无关系,文学性提升了艺术性。他们音乐的文学性不仅是曾在文学刊物发表几首诗歌并受到关注,更是集中在歌词的主题表达上。吟咏脚下的土地与人,是他们的主旨。这种及物的写作,似乎也是对诗坛空洞化书写的一种有力反驳。“乐迷惯常以民间、底层、草根、方言、母语等来概括五条人的创作面向,诚然,这些在五条人身上都得以直观地凸显,但被忽略掉的,却是五条人的日常叙事手法,以及背后的诗意创造。”这是《花城》2019年第2期杂志上刊发的文章中的评价。他们“土得掉渣”,如何与诗意联系起来?也许是源于他们始终脚踩大地,可谓当代的行吟诗人。出走是他们生活的基本方式,也是他们的作品演绎的主题。一行行有意味的歌词,让他们获得了“摇滚诗人”称号。

  故事性、叙事性是五条人音乐中典型的文学性表达,他们每首音乐似乎都有一个故事。《倒港纸》歌曲中的“表叔公”在海丰县城东门口“倒港纸”(兑港币),是20世纪80年代末海陆丰(广东省汕尾市的别称)的一个特殊行当。《梦幻丽莎发廊》中描写了一个从乡下被骗至城市里的发廊妹的故事。《烂尾楼》取材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热带》。正是这些故事,让他们的音乐更加及物。五条人一直在音乐和文学之间游走,追逐艺术境界。音乐与文学的边界一步步打开。

  立足世界的地方性

  五条人音乐的诗意,很多时候来自于他们对地方的坚守。他们第一张专辑《县城记》写着八个字:“立足世界,放眼海丰”,这是一种对地方与世界关系的颠覆。他们在《乐队的夏天》首轮临场换歌,表演了一首方言歌曲《道山靓仔》,很多弹幕评论,倒回去再听,感慨万千。这种对语言的坚守,是他们的典型特质。地方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地方构成了中国。方言文化是地方文化的最强表征。土到掉渣,并非俗不可耐,这就是真实的地方,真实的生活。地方性知识是一个外来词汇和概念,现在被广泛应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在西方文化学理论界有很大影响。《地方性知识》关注认知的具体性、穿透性和阐释性,这也成为一个常用的概念。当然,地方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术语,在五条人那里,是一首又一首的作品。

  地方性是他们的标签,并未成为他们的短板。他们的地方立足于世界视域。这里需要反思的是,过多的地方性会不会造成一叶障目?被冠以地方性的东西是提供一种别样的生活,还是提供一种猎奇的玩味对象?五条人音乐的独特地方性如何地方,怎样世界,他们仍在尝试寻找答案。

  艺术的本真性

  文学性和地方性让五条人的音乐有了独特的音乐性,并指向了艺术的本真性。

  五条人在《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的状态或许就是乐队文化本真的流露。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音乐,五条人参加《乐队的夏天》。借助大众媒体和商业资本的力量,将摇滚音乐推向大众的视野,但是节目与现场摇滚音乐有多远的距离,这样的试水有多少积极的意义?重点是,当乐队遇上综艺,摇滚还能摇吗?虽然很多乐手可以借助平台培育更多受众,继续音乐事业,但是依靠大众传媒和商业资本堆积起来的作品,还是摇滚乐追求的初衷吗?商业与艺术的悖论如何破局,还是一个需要持续讨论和思考的话题。

  独立音乐人以及乐队往往自带独立的特性与本性。但随着大众传媒的介入,曝光度增加,从原生态走向大众,走向同一性,独立性不断减弱,其艺术本真性似乎也日渐弱化,这样的结局究竟是喜还是忧呢?也许是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并未完全屈从节目的需要,而是我行我素,追求自我的本真性。艺术的本真性与同一性值得进一步思索。

  五条人,一个只有“两人”站在台前的乐队,一个待在地方、写地方、唱地方的音乐组合。这个集文学性和音乐性于一身的乐队,借助舞台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有意思的是,五条人场外出圈。场上场下,圈内圈外,他们不仅牵涉一个综艺节目,而是与音乐性、文学性、地方性和艺术本真性等诸多更有深意的问题相关。


  作者:刘小波,《当代文坛》编辑


  签发:徐粤春

  审核:何美

  责编:王璐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网评投稿邮箱:wyplzg@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中国文艺评论·投稿互动

  《乐队的夏天》如何在“后选秀时代”乘风破浪?

  争鸣|《声入人心》:深入人心,还是难入人心?(周思明 刘小波)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