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来稿>正文

《觉醒年代》:从文化符号到鲜活记忆

2021-04-1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周春霞 收藏

  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反映党和国家发展历程的影视剧精品迭出,令人赞叹。《觉醒年代》选择1915—1921年活动在上海、北京等城市中的革命先驱作为主角,展开叙事,无疑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因为该剧主要讲述的革命先驱们早已为大家所熟知,渐渐演化为文化符号,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与审美;而且观众对剧中提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民国气息的熟悉程度,给艺术创作留下的余地非常小。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将这段历史讲述得栩栩如生、风生水起,非常考验创作者的功力。虽有如此难度,该剧却赢得观众认可,是因为它在历史不断远去,历史事件、人物不断抽象化的过程中,却能化文化符号为鲜活的历史记忆,将人们拉回到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的历史现场,成功地完成了“初心之旅”。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

  首先是对宏大叙事的开阔格局与历史转折微妙细节恰如其分的逻辑性展现。近几十年主旋律创作实践表明,主旋律的宏大叙事经常陷入说教与乏善可陈的境地。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张勋复辟、五四运动,这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渐渐转化为文化符号;时代变迁、文化转型加剧了青年人对历史事件的隔阂、不理解。尤其是对历史语境的不理解,造成对历史发展缺乏基本的逻辑感知。

  但是,《觉醒年代》却通过宏阔的历史视野、对民族危亡关头的深切关照、对时代英雄人物的突出表现,对历史发展必然性、逻辑性做出了精妙处理,将新文化运动前后那段历史讲得异常丰富生动。该剧开篇就表现了中华民族身陷历史转折危急关头的时刻。共和制、君主立宪均无出路而须另觅出路,社会发展道路问题引出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探索,与各种反动势力抗争、为人民幸福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其它道路行不通,凸显了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性与合理性。

  可贵的是,《觉醒年代》对各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没有用旁白作简单交代,而是用大量历史转折期微妙的人物态度、行动细节来展现。这些细节处理大量填补历史的留白,令观众感叹乱世之艰与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袁世凯试龙袍表现出称帝的野心,面对侵略者却又存在着怯懦的心态。张勋复辟时期街头变换大王旗的瞬间,人物心理及行动上的摇摆,对中国共产党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做了充分的铺垫与交代。该剧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各种政治道路之间、国与家的矛盾之间,将百年前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在历史紧要关头的迷茫与抗争、寻找与坚持的精神、国人的沉睡与革命先驱的觉醒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百年奋斗史的序曲。

  二是对严酷的政治斗争与生活“闲笔”恰如其分的节奏感处理。《觉醒年代》中有非常多的政治论争与斗争场面,如果叙事只注重这条线索,势必造成情节单调乏味,进而导致人物过于“高大上”。该剧在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时,往往会插入一些“闲笔”,剧情张驰有度、充满节奏感。如开头在日本留学生对中国道路问题进行激烈论辩时,插入陈独秀在旁边闷头大吃的情节;李大钊从国外回到家中,妻子赵纫兰高兴地追杀芦花鸡的情节;张勋复辟时期街头大乱,争相穿戏装、戴假辫子,甚至赶路的骆驼也戴着清政府的红顶子官帽,极具讽刺意味,也为该剧增加了超现实主义色彩;北大聘任辩论会刚结束,陈独秀就坐在家里,撸着兔子与妻子话家常的场景;陈独秀与两个儿子交谈时那只时现时隐的青蛙;蔡元培、陈独秀、胡适这三个生肖属免的北大人的相互欣赏,与《那年那人那些事》这部动画片中以“兔子”的谐音来称呼“同志”形成互文关系,吸引着青年观众;这边是蔡元培三顾茅庐请陈独秀出山担任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那边陈独秀却去陶然亭赏雪畅饮把酒言欢。这样的情节比比皆是,令原本严肃残酷的斗争生活充满了生活气息。

  三是人物群像的共性追求与个体性格恰如其分的差异化处理。《觉醒年代》为我们塑造了新文化运动与建党初期革命与文化先驱群像。他们因共同的信念理想、革命道路、人生选择走到一起。这里面既包括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章士钊、蔡元培、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易白沙、沈尹默、陈望道,也包括青年一代革命者如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陈延年、赵世炎等人物形象。

  人物密集出现,令人应接不暇。但该剧准确地抓住了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典型动作,如同文学写作中的白描手法,虽廖廖几句,人物性格却已跃然纸上。才华横溢、激情四射,却又率性而为的陈独秀,各种场合不拘小节地边吃边谈的场景、与两个儿子既紧张又关切的关系,真切地演绎着性格即命运的人生喟叹。生于多慷慨悲壮之勇士的燕赵之地的李大钊,除了让人感受到其坚毅勇敢的品性;给妻子揉背的场景又透出质朴的品性;和儿子下军棋,言传身教中体现着革命的信念。钱玄同年轻气盛,争辩时忍不住出手的直率性格也非常鲜明。此外,鲁迅的冷峻不苟言笑、蔡元培的睿智从容都非常传神。

  作为旧文化代表人物的辜鸿铭身边时刻站着两个仆人伺候,以漱口来缓解尴尬场面,堪称经典。该剧通过或正面或侧面的观点交锋,通过几个典型动作展现出人物各自的立场、性格、风采。而青年一代革命者,如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陈延年、赵世炎等形象的塑造,虽篇幅不多,但一出场就神清气爽、精神笃定,观众从其点滴言行即可辨识出他们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

  该剧在塑造群像的同时,又能将各个人物的精神气质传达出来,表现各自立场观点的演变、人生遭际的不同,增强了逻辑上的洽切与合理。

  总之,《觉醒年代》无论是对历史大势的把握,革命与生活有节奏感的切换,还是典型性格与典型动作的提炼,都随意自如、不生硬、不敷衍。主旋律影视剧在经历了红色经典创作期、红色经典改编期、红色变“桃色”过多编织感情剧的创作误区之后,终于摸索出一条将宏大叙事与鲜活历史细节结合起来的精品之路。


  作者:周春霞,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师


  签发:徐粤春

  审核:何美

  责编:艾超南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另,《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觉醒年代》:初心之旅,鲜活记忆(“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投稿互动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觉醒年代》:以历史质感和理想主义征服观众(尹鸿)

  《觉醒年代》:新文化运动的风雨群雕(王一川)

  探寻共产党建立的为民初心(戴清)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