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评论>正文

网络文艺评论需线上线下相融合

2023-10-19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王德领 收藏

本文所说的“网络文艺评论”,其评论对象是网络文艺,特别是网络原创文艺,既可以是在线式网络评论,也可以是在传统媒体上发表的关于网络文艺现象、网络文艺作家作品的评论。其评论主体有活跃于互联网的广大文艺网民,也包括介入网络文艺评论的传统学者和传媒从业人员。这两种评论主体以及两类评论形态,风格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从总体上看,网络文艺有着与传统文艺截然不同的特征。每天上传的网络文艺,文字量达近亿字,每年产生的网络小说有数万部之多,一部网络小说动辄数百万字,在网上每日更新、连载数年。这些海量的作品里,精品力作当然有一些,但可能很容易就被湮没。如何从中发现精品,传统的阅读方式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如果认真盘点一下,就会发现,目前活跃的网络文艺评论家,绝大多数都是由传统的文艺评论家转型而来。他们的知识结构,从理论资源储备到话语模式,都可能依然是传统的。在数字时代,用原来的那一套模式来进行批评,有时候会面临失效的问题。

对于评论家来说,首先要转变对网络文艺的态度,先进入其中、深入了解,再进行研究和判断,尽量避免隔岸观火就下武断的判断。可是,网络文艺作品那么多,总字数那么大,怎么具体着手,是一个问题。在我看来,网络文艺评论家需要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充分借助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协作“阅读”上亿字规模的文艺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合适的评论对象。这样就能解决在短时间里进行海量阅读的难题。整个过程借助了人工智能技术,面对实时更新的海量文艺作品,利用文本解析和爬虫技术实现自动信息抽取,从而能够快速提取评论对象有价值的信息,依靠海量数据和不断演进的算法设计,大概判断评论对象的真伪、价值高低。这些科技手段的好处在于,它所依据的“数据”不仅仅是作品内部的信息,还包括网民们的阅读评价、作品改编之后的影响等外围信息,从而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作品的状况。

在数字时代,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网络文艺评论的技术维度的标准至关重要。传统的文艺评论基本上都是做定性的评价,而借助人工智能,使网络文艺评论的定量评价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可见,AI时代的文艺评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依赖于技术。而当下的评论对网络文艺的数据属性多有忽略,定性论述过多,定量分析严重不足。这不仅使得评论缺少具有信服力的数据的支撑,而且也无法构建起网络文艺的整体形象。当前,网络各类型文艺呈爆发式发展,传统阅读、观看、品评等方法,在量和能上都无法与“大数据”相匹配,这就需要将传统人文社会科学与数字技术结合起来,对文艺作品进行数据化和数字化分析,从而使网络分析、算法批评、可视化呈现等数字人文方法成为网络文艺评论的技术维度。

当然,只以技术的标准、技术的维度来推进网络文艺评论,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涉及如何建构网络文艺评论标准的问题。评论的标准问题是文艺评论的首要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络文艺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它终究还是文艺,必须坚持审美的标准。没有审美性,网络文艺的“文艺”就无从说起。这是对传统文艺评论标准的延续。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同时强调要“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这些重要论述,成为衡量文艺作品的新尺度。在这里,“观赏性”对网络文艺评论标准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网络文艺往往有商业实现方面的渴求。但是,如果没有“观赏性”,怎么能够让更多的读者和观众来看呢?没有众多的接受者,又何来的商业价值呢?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艺评论的标准,是否可以说是“审美性”“技术性”“观赏性”兼具,缺一不可?笔者在这里提出来,以供方家探讨。

网络上的零碎点评,以及由浏览、点评构成的点击量,也是网络文艺批评的重要形态。这些线上网络文艺评论的主体是匿名的普通网友。这是未加约束的大众文艺评论,人人都是评论家。这些评论主要发表在作品后面的跟帖和留言板上,以及一些社区论坛上,有时以弹幕等形式出现在影像视频画面上。这些评论是一种“泛评论”,多为内容简短的即兴评点和印象感悟,具有个人性、随意性、互动性等特征。它总体上比较碎片化,有时候是一个包含文字、表情包、动态图等的超文本。这种超文本特征,与以纯文本形式存在的传统文艺评论有了巨大差异。由于其强互动性和可参与性,形成了一种黏合性非常强的粉丝圈。在网络上,由于受到资本的影响,会比较容易出现唯点击率、利益化、圈层化等不健康的现象,亟需加强价值引领。数字时代对点击率、流量的追求,确实使一大批网络文艺赚足了眼球,似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需要警惕的是,流量是一把双刃剑,唯流量马首是瞻,片面追求流量变现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平台运营者如果不秉承正确的价值取向,算法推荐就有可能成为迎合观众、牟取利益的工具,这一点已经产生了令人担忧的后果。当然,算法推荐也可以为我所用,不是从商业目的,而是从价值引导的角度为我所用,成为文艺评论传播正能量的有力武器。

总之,与传统文艺评论相比,网络文艺评论在评论对象、评论主体、评论文体、评论方式乃至评论价值与功能等方面,显现出不一样的特点。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不同批评形态的作用,将线上、线下评论更好地结合起来。另外,网络文艺评论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形态,必须要有标志性的评论文本。目前还看不到堪称典范的评论文本。亟需各级文艺组织从制度层面,用评奖、编选选本等方式,甄选网络文艺评论文章,真正推动网络文艺评论的繁荣发展。


(作者:王德领,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延伸阅读:

新时代的网络文艺评论可以怎么做(夏烈)

欧阳友权:网络文艺评论亟需建强线上阵地

网络文艺评论建构的三个基本向度(彭宽)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