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评论>正文

疫情期间短视频艺术发展的新态势(胡智锋 陈寅)

2020-06-08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胡智锋 陈寅 收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国内短视频平台纷纷联合各地文艺界,相继发起以抗击疫情、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在特殊时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了短视频功能和内容由个人化向艺术化的转变,形成了独特的传媒艺术新样态。而在短视频与艺术的融合过程中,传统艺术样式的创作和传播也发生着可喜变化,呈现出本土性、互动性、丰富性、贴近性和创新性等新特点。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

  发挥引领作用 体现高度社会责任感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不少短视频平台通过独特的艺术传播方式,会聚了全国文艺界众多名家集体亮相,用艺术的方式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鼓舞大家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从而产生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体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这些抗击疫情的行动中,有的以艺术形式传播科学防治知识,有的通过原创新作和改编作品讴歌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有的通过文艺作品为武汉和全国人民加油,激发了全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其中,抖音和四川文艺界共同发起的“艺起来战疫”话题,其播放量超过3000万次,无论是川剧变脸的创意呈现,还是散打评书、北川羌族箫声等四川本土艺术样式与抗疫内容的结合,都透过四川人的风趣幽默、积极向上,传递出一种乐观精神和强大正能量;抖音与河南文艺界共同发起的“豫剧战‘疫’”话题,集结众多豫剧名家短时间内创作出的抗击疫情主题的自编豫剧小段、防疫“宝典”、《花木兰》(抗疫版)等作品,极大鼓舞了人们的抗疫信心。

  疫情防控既需要科学防治,也需要精神力量。疫情期间,短视频平台发挥其优势,把防控信息和信心通过网络传递给更多民众,也让文艺在疫情防控宣传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大。

  实现由个人化向群体艺术化转变 形成独特的传媒艺术新样态

  以往的短视频艺术领域更多的是个人化的内容呈现,诸如个人才艺展示、生活雅好展示等。但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积极主动地将短视频的个人化艺术呈现转向群体艺术呈现,将短视频的个人化功能转向群体艺术,彰显出其作为新兴媒介的文化自觉和功能自觉。一方面,短视频平台主动联系文艺家、文艺团体,为他们搭建艺术平台。比如,以“DOU艺计划”和特别策划的疫情防控话题活动为引领,打通个人化与社会化之间的界线,让更多的文艺家参与到抗击疫情的特别行动中来,让艺术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更接地气、更聚人心。另一方面,类似“云端邀约”这类短视频活动使文艺家获得了与用户相互连接、心灵碰撞的独特平台,文艺家也开始适应和认可短视频艺术新样态,越来越多地关注、接触、实践新的艺术传播方式。

  文艺家的短视频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传统艺术形态向短视频艺术新样态转变,尤其是戏曲、曲艺、地方音乐等传统艺术样态在短视频平台获得更大的创新空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川剧变脸艺人“浪子阿浩”在录制的变脸短视频中融入创意元素,在最后露出真容时戴上口罩,并配上防疫提示语,巧妙地将传统艺术精粹与短视频呈现规律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疫情防控效果;上海青浦恒星乐园的青年歌手创作的沪语歌曲《阿拉一道拿搿只冠状病毒闷特伊》、音乐人王渊超和女儿演唱的《病毒我不怕》等,以本土性、年轻态和现实感十足的表达方式创造出方言音乐的新样态,引发网友强烈共鸣。

  短视频与传统艺术融合后的新趋势

  传统传媒艺术如电影、电视剧、电视综艺等大多呈现出连续性的审美与传播特征,其时间长、篇幅长、内容多、结构复杂,而短视频艺术以时间短、篇幅短、结构简单、内容精粹为特色,创造了独特的艺术生产机制与用户心理接受机制。从需求角度来看,艺术家需要观众、用户,观众、用户也需要艺术,短视频与传统艺术的融合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短视频与艺术样式、个人化与群体艺术、平台特色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融合,使传统艺术样式的创作和传播发生了可喜变化,呈现出五大新特点:

  一是本土性。短视频使艺术样式的本土化气质更加彰显。以往的广播电视节目为了考虑全国观众的适应性和广播电视呈现的特点,通常会以普通话或改造过的方言来呈现地方艺术,尤其是喜剧小品等艺术形式,这虽然使观众过了“语言关”,却影响了地方艺术魅力的充分释放。在疫情特殊时期,短视频中的豫剧、沪剧、评弹、四川散打评书、沪语歌曲等恰恰是以方言的魅力和原生态的感觉,使艺术样式的独特性和辨识度更为突显,散发出别样的本土化气质。短视频选择深具独特地域化特色的艺术样式进行传播,能够得到更多地方用户的关注和喜爱,尤其是在短视频用户向下沉城市拓展、平台越来越大众化的趋势下,彰显艺术的本土化气质也将突显短视频的独特审美与特色。

  二是互动性。短视频以其强烈的社交化特色增强了艺术传播的互动性和交流感。短视频可以超越传统的舞台上下间的单向交流,超越单纯以艺术作品为核心的交流,更好地实现文艺家与用户之间的“面对面”互动,建立文艺家与用户的精神关联,增强艺术样式的用户社交黏性。以往的艺术呈现只是将艺术主体内容进行完整呈现,而如今的短视频艺术传播将台前幕后的细节性、背景性和服务性的内容挖掘、呈现出来。比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以及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青年演员,将各自宅家练功的短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与观众分享,既呈现了艺术表演中的精彩片段,又将幕后练功的有趣细节展现出来。更重要的是,练功短视频以丰富的表现力诠释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与当下全民抗疫形成精神契合。此外,通过短视频的社交方式,用户与用户之间也建立起互动关系。用户之间的转发分享、模仿拍摄等互动使艺术作品产生裂变式传播,有助于用户更广泛、深入地了解艺术、感受艺术、传播艺术。

  三是丰富性。虽然短视频的时间较短,但其信息呈现的丰富度很高,不断拓展着艺术生产与传播的内容。从艺术生产角度看,一方面,传统的艺术样式以整体性姿态汇聚在短视频平台,并且焕发出新的艺术光彩。据《2019年抖音大数据报告》显示,13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目前有1275个在抖音设立了公号,占比达到93%,2019年抖音播放量高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包括京剧、咏春拳、黄梅戏、赛龙舟、舞狮、豫剧、越剧等,足见短视频平台上的艺术品类之全和艺术样态之丰富。另一方面,传统艺术样式可以透过短视频平台获得更多灵感,融入更多新媒体元素,呈现出用户难得一见的艺术新样态,也为我们构建起了一个比日常生活更为集中和丰富的艺术世界和审美空间。而从艺术传播角度看,基于丰富多彩的短视频互动方式,如点赞、转发分享、评论弹幕、模仿拍摄等,也使艺术传播和接受方式更为丰富多元。

  四是贴近性。短视频表演的私人化环境和文艺家的生活态呈现让艺术传播更添亲切感。短视频拉近了文艺家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实现了虚拟交往、心灵交融。比如在短视频里,青年歌唱家齐峰以素颜清唱了一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经过改编的歌词融入为武汉加油、为抗击疫情打气的内容,激励人心;青年歌唱家乌兰图雅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以歌抗疫,用爱相守”公益课堂,以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四川笑星廖健在短视频平台上连续发布原创段子,如“各位多保重,不要到处逛。病毒惹上身,就不止是痛。当好孝娃娃,保护爸和妈。千万不出门,最好待在家……”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和四川独特的喜剧元素获得网友喜爱。

(图片由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提供)

  五是创新性。短视频对艺术功能和内容形态的探索,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拓展了传统艺术样式的创新空间,更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与传播特色塑造出新的短视频文化。比如,上海民族乐团在抖音发起的“艺起前行”的话题中上传了“唢呐蹦迪”的内容,将民族器乐和电声乐器相结合,实现了传统与时尚的融合,创造出让年轻人更易于接受的艺术呈现形式;上海评弹团上传的短视频“评弹——走向世界的江南文化”,将手风琴与评弹表演、城市生活场景与高端艺术舞台、江南文化与世界文化等不同元素相互融合,奏响跨越国界的艺术和鸣之声。

  (文中图片已标注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一作者:胡智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视听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名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胡智锋:行业影视剧三思

  短视频传播着力打造全民美育景观(胡智锋)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