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评论>正文

短视频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三重价值(胡智锋 胡雨晨)

2020-12-07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胡智锋 胡雨晨 收藏

  (点击网页如上“来源:《中国艺术报》”,查看报纸报道,链接为: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201204/index.htm?page=/page_3/202012/t20201203_518049.htm&pagenum=3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整个传媒生态的进步与变迁。就短视频这一媒介形式而言,它已经逐渐地从一种媒介样态转变为一种大众的生活方式,从一种人们记录和分享个人生活的手段和方式,转变为一种大众主动创造、表现生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短视频平台拥有相当丰富、海量的短视频资源,通过基于用户使用习惯和自身特点的算法来实现精准推送。因此,对不同年龄段、具有不同观看偏好的观众来说,短视频都能够满足他们的观看需求,与此同时,用户也在不断参与、生产和分享短视频内容。在这样的创造、分享、互动的传播过程中,大众可以获取大量关于知识、道德、情感、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信息。全民互动、全面发展成为了新时代下互联网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对马克思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面对新时代,破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法。在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的今天,短视频几乎已经渗透到了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短视频对于公民的全面发展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看,短视频对公民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价值,有以下三个方面:

  培育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MediaEducation),也被称为媒介素养,在当下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都备受关注的内容,特别是当大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互联网新媒体中来,参与到媒介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中来,媒介素养教育就显得愈发的迫切和重要。自20世纪中叶以来,媒介素养教育就开始逐渐被社会关注,到今天,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当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每一个公民都生活在媒介现实当中,在新媒体、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媒介素养教育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回顾过去70年国民媒介素养的形成,可以看到:50后、60后,包括在这之前的公民,他们所接受到的媒介教育是以文字媒介为主的教育,他们最原始的知识体系和社会教育的获得,几乎都是来自于文字,比如报纸、杂志等,因此,这些文字媒介也就构成了50后和60后的媒介素养。70后、80后,他们受到的是以广播电视媒介为主导的教育,他们课堂之外的社会教育的获得,更多的是来自于广播电视媒介,例如“小叮当”“小喇叭”以及各种电影、电视等等,这些都成为了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构成了他们的媒介素养。90后、00后,他们从广播电视与互联网混合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并且越来越多地接触互联网新媒体,在今天,他们日常接触最频繁的媒介形式当属短视频,以短视频为主导的媒介成为他们社会教育和媒介素养获得的主要媒介。

  以抖音为例,2020年8月,抖音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亿人,如此巨大的用户规模可以说为培育公民媒介素养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这样庞大的体量,也成为了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在今天拥有空前强大的影响力的重要保证。

  抖音等一批全新的短视频媒介产品,凭借对大众的强大影响力,成为了一种社会教育,一种对传统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通过短视频这样的媒介形态,开启了媒介素养教育的一种新渠道、新载体、新方式。如果说过去公民媒介素养更多是在图文、广播、电视等媒介形式当中获得,从而进一步获取群体化生存的能力,获得社会认同,那么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技术门槛逐渐降低,媒介形式实现了从图文到短视频的飞跃,短视频平台成为了当代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获取时代资讯和媒介内容最为便捷、成本最低、最具普适性的全新的媒介形态,也是当代最流行的获取媒介素养教育的渠道。

  培植情感生命

  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是除了常规的知识技能教育之外,对人的全面发展极为关键的内容,关系到个人生理与心理健康,对于帮助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智成长、生命认知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大众的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过去主要是来自于青少年时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少量的社会教育,比如来自文字、图片或广播电视媒介的公益广告等。仅仅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渠道来实现个人心理的全面发展,这既不充分也不现实。家庭教育虽然能够在个人成长过程当中的最初阶段帮助青少年来形成相应的情感认知和生命认知,但是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个人的成长越来越融入到社会当中时,家庭教育的作用逐渐被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替代,家庭教育更多起到一种基础性作用。而当下以应试为主导的学校教育体系,由于缺少对个人心理和情感问题的足够重视,还无法让青少年形成完整的情感、生理以及生命的认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生理、心理状态的认知和对于情感、对于生老病死的各种问题的认识,都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和巨大的空档。

  各种情感问题、生命问题在疫情的发酵下呈现爆发的状态。疫情过后,各地学校陆续复课,随之而来的是各类中小学生的自杀事件的频发,中国的青少年自杀率已然上升为全球第一,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在当下必须要引起大众的足够重视。强化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在今天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

  短视频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缺,它敏锐地抓住当前这一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被忽视的问题,自觉地为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用户呈现关于情感、生命等问题的内容,帮助青少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认知和生命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短视频所实现的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而是通过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互动和分享,潜移默化地去帮助他们形成关于情感、生命的正确认知,为青少年心理成长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利的视听环境。反过来,青少年用户在使用短视频平台时,以更加主动的心态来接受这些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内容,这让整个教育过程处在了积极互动的良性循环当中。

  短视频平台为大众提供了大量关于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短视频内容,这其中既有指导性、引导性的内容,也有批判性、反思性的内容。大量的短视频创作者和创作机构,多角度、多层面、多维度地为公众呈现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短视频内容。这些丰富的短视频教育资源,填补了目前存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尤其是情感和生命教育上的巨大空白,是推动中国十四亿大众全民全面发展教育进步的重要力量。

  培养审美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美育的价值和重要性,美育也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予以探究。一百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曾提出了关于美育的一句经典表述,这就是:“以美育代宗教”。这一理念,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来说,提供了一种饱满而有力的精神支撑,焕发着独特且重要的思想魅力。

  美育之所以在整个全民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当中被特别强调和突出,是因为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格塑造、心灵净化和艺术鉴赏与创造具有其他教育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国民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技能教育,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对个人陶冶性情、启发智慧和提升人生境界起到引领性作用的审美教育。

  对艺术的欣赏和个人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个人在观看短视频这一审美活动中,能够体会到不同艺术形式的美,这其中既有新媒体艺术作品,也有传统艺术与新媒体结合的艺术作品,以此来实现个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得益于人工智能算法,大众在短视频平台中所观看内容的获得,是通过每个人的使用习惯、观看偏好进行推送的,因此,相较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短视频这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更能契合大众的接受习惯与接受方式,能够让大众更为轻松地、更加积极地接受这些美育的内容,尤其是与自身喜好相契合的艺术形式与短视频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大众的审美教育。

  另一方面,大众也可以成为创作者在短视频平台中制作相关的短视频,来向广大观众呈现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这也让之前相对小众的艺术形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当中,丰富了整个短视频内容,各个艺术门类、艺术风格和艺术形式在短视频平台当中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局面。在这里,既能看到京剧表演、绘画、音乐的教学与鉴赏,同时也能看到各色民间艺术、体育教学,还包括一些普通百姓对自己艺术创作的记录。在这样丰富、有趣而又便捷的短视频环境当中,这些艺术知识在大众之间的熏陶与传播变得生动且鲜活。

  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实施美育的丰厚文化资源,对于这些绚烂多彩的优秀文化,短视频平台主动承担了社会责任,呈现出大量的具有审美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的短视频作品,从传统的书法绘画、乐器演奏,到现代的体育竞技、影视戏剧,这些充满情感和创造力的全新的媒介艺术样态,展现出了广大百姓的创作热情,体现出了传媒艺术的美学价值。这些内容当中虽然存在不少非专业的艺术表达与呈现,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短视频平台为个人展示自我生活,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提供了广阔舞台。这些内容尽管不算完美,有些甚至显得笨拙,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那种对于艺术的向往和对于美的追求,依然十分感人,依然能为用户和观众带来情感上、审美上的共鸣。

  短视频平台相对较低的技术门槛,为大众提供了展现艺术个性的舞台,广大百姓高度积极地参与到短视频的艺术创作与传播中,这些具有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短视频内容,极大地拓展了大众的想象力,充分表达了全民艺术创作的热情,从而助推全民审美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短视频在大众教育方面的强大影响力,让其成为了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它有力地补充了目前在传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所忽视的领域。中国公民的全面发展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各方协同统一、紧密协作。

  一方面,作为基础的传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逐渐将个人道德、情感、审美的培育在日常的教育体系当中重视起来;另一方面,推进中国公民的全民全面发展教育,不仅需要更多优质的短视频产品来激发公民的发展动力,更需要更为健康的短视频生态环境,以此来促进短视频在道德素养、个人认知、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能力。通过构建这样的天朗气清、阳光健康的短视频网络空间,大众将更丰富地感受到知识、情感、人性和艺术的光辉。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胡智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胡雨晨,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专职科研人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胡智锋专页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疫情期间短视频艺术发展的新态势(胡智锋 陈寅)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