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文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中国音乐评论发展

2024-02-17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黄宗权 收藏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音乐评论作为音乐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音乐艺术本身的发展。新时代以来,在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的音乐文化不断蓬勃发展,音乐评论事业也取得了大幅提升。当前,如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动音乐评论工作朝着更加科学化、更具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方向发展,是音乐评论的重要发展路径。

(图片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微信公号)

一是坚持音乐评论的人民立场。文艺创作为了人民,或者说文艺具有“人民性” ,是我党一贯的文艺方针。从“双百”到“二为”,再到新时代以来一系列有关文艺的理论表述,“人民性”始终是文艺不变的属性。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在我们党的理论体系中,“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主要指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这一表述体现了“人民”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它在注重群体性的同时,凸显了个体的价值。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音乐创作就会既注重“群体的人”,也重视“个体的人”。

坚持人民立场就要求音乐评论工作者在音乐评论实践中,要把音乐作品是否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音乐价值的最终鉴赏家和评判者。在音乐评论中,评论者要不断深入地把握音乐艺术的规律。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擅长表现情感的。评论者要以音乐作品是否以真挚的情感表现了主客观世界,是否以丰富的音乐情感打动人、感染人作为音乐评价的尺子,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音乐作品价值的最高标准。这就进而要求音乐评论工作者,要想人民之所想,念人民之所念,才能知道人民心中那杆秤的“准星”在哪儿,才能秉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是坚持音乐艺术的守正创新。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质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守正体现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创新是在守正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习近平总书记激励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在音乐评论的评价实践中,如何把握“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创新就要古为今用、融会贯通,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音乐艺术的创新不是追求稀奇古怪,更不是哗众取宠、刻意追求“标新立异”,以显得“与众不同”;而是将美的观念和感性的手段相结合,将深刻的内容和丰富的形式有机统一,将各种音乐要素、艺术和技术要素,以富于创造性的方式互相融合,才是音乐创作中真正的有艺术价值的创新。坚持守正创新,既要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也要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在音乐评论中,推动守正创新,就要通过借鉴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促进对中国音乐的深入理解和评价,就要通过对音乐创作的评论和指引,提升音乐评论的学术深度和广度。我们音乐评论工作者应该用心研究和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音乐创作更加彰显我国各民族音乐的特色和魅力,珍惜这一无价的文化财富;同时,推动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音乐作品,描绘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三是坚持以文化自信推进音乐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全社会增进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如何具备发自内心的高度文化自信,是音乐评论者有眼力、有定力的重要保障。

文化自信是音乐艺术评价标准的根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民族的精神标识。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各种眼花缭乱的艺术思潮中站稳脚跟。坚定文化自信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以什么样的视角来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并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认同自身的文化;二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创造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并以什么样的思路来推动本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前者是如何对待过去,后者则是如何应对当下和未来;前者是如何传承文化的“存量”,后者则是如何创造文化的“增量”。

在音乐评论中,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为导向,以“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标准作为音乐评论的依据,不断推动音乐创作根植于中国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推动对中国音乐的全面、客观、深入的评论,让中国音乐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好的表现和传播。

总之,我们应该以“四个面向”来推动音乐评论的发展,即面向广大人民、面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面向音乐艺术的发展、面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们的音乐评论应该以广大人民为中心,成为音乐创作与欣赏的桥梁,同时也要面向音乐艺术本身,用系统和专业的视角分析音乐作品的内在逻辑和美学价值,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以引领优秀音乐创作为出发点,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有效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

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文化艺术的发展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部分。音乐评论工作者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指引,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升音乐评论水平。


(作者:黄宗权,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


延伸阅读:

厚植人民情怀 抒写英雄赞歌

音乐剧《赵氏孤儿》:离“上乘”还有一步之遥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