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党的二十大>正文

回应时代呼唤 强化历史担当(吴文科)

2022-10-24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吴文科 收藏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和所有关心党和国家发展的人们一样,我也怀着十分迫切和激动的心情,及时认真地通过电视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用心聆听了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报告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长,已然展示出非常丰富的内涵。报告由15个部分的表述架构组成,不仅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乃至进入新时代1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而且着重宣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同时分不同领域和方面,逐一部署并概要阐发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继续奋斗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既高屋建瓴、统揽全局,又立足现状、求真务实。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新提法和新部署,集中回应着当今时代的严峻挑战和紧迫呼唤,也着力强化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我听后备受鼓舞,感受尤其深刻。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比如,报告开头在简要宣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之后,特别强调和号召:“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很显然,这是对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于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时在西柏坡举行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务必”著名论述的深刻继承,也是着眼新时代新任务丰富发展出来的新思想和新警示。由73年前的“两个务必”到今天的“三个务必”,其间既有对历史经验及精神思想的政治血脉继承,又有对现实环境与使命任务的自觉清醒回应,意义十分重大,情怀令人动容。

再如,较之既往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表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按领域分方面部署阐发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的各项工作思路、战略和举措时,特别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三个方面单独进行阐述,既昭示出党中央对这三个领域工作的格外重视,也表明这几个方面是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尤为重要的特别努力方向。报告中宣示和强调的“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鲜明论断,以及“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特别论述,包括“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部分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的宣示,对于廓清国外有关中国发展的种种猜测与误解,回应国内有关改革发展的新期盼,引领党和人民事业继续健康持续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又如,在涉及笔者特别关注的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时,列在第八部分进行集中阐述的标题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较之十九大报告的相关表述,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次二十大报告的表述在思路与措施的动词使用上,有了由“坚定”和“推动”到“推进”和“铸就”的不同判断与全新要求。也就是说,之前十九大报告侧重强调的是立场和姿态,现在二十大报告着力强化的是措施与落实。从而表明,经过一段时期的强调和引领,文化自信的理念已然深入人心,文化辉煌的铸就有待奋斗创造。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文化建设新进展与新面貌的充分肯定与精准研判,也是对未来一个时期文化发展新方位与新追求的科学擘画与全新部署。尤其是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即我国文化发展和文艺繁荣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目标方向、基本方针和实施策略等“四个坚持”的重申与强调,以及相关工作路径包括功能价值和工作目标的阐发与宣示,既一以贯之,又融汇创新,从而与报告所特别强调的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观点一道,成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思想指针。面对新时代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和文艺发展所进一步明确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认真学习领会并切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每一位文化和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为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总体要求,深入领会报告精神,密切联系工作实际,通过学习领会和自觉践行,将党中央的号召切实化作本职工作的点点滴滴,就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特别指出的那样:“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同时,报告中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颖论述,为我国未来的现代化发展,描绘出宏伟而又瑰丽的壮美图景:“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论述既新意满满,又令人憧憬!为了确保实现这一光明前景,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部署和新要求,包括经济建设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政治建设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建设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生态文明建设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从而与“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庄严宣示一道,为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完全实现祖国统一,系统确立了思想指引,科学铺就了实施蓝图。


(作者:吴文科,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说唱文艺学会会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

新时代10年曲艺:新条件新气象新业态新挑战(吴文科)

“回忆”的价值与“思念”的意义(吴文科)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