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民间文艺>正文

潘鲁生:为新时代创作 为人民立言

2019-04-02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潘鲁生 收藏

为新时代创作 为人民而立言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我们要深入生活、潜心研究,把握民间文艺传统与当代生活的“接口”和“交汇点”,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学术立会、积极服务。落实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民间文艺知识产权的保护服务工作,开展好民间文艺传承与志愿服务活动,使优秀的民间文艺服务今天的百姓生活,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样式具有今天的生活主题、时代内涵、时代精神。

 

  3月4日下午,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备受鼓舞,十分振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国家、民族培根铸魂的高度,强调了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和新时代的重要使命,深刻阐释了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根本目标和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要求: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为文艺创作和社科研究指明了方向,是我们文艺工作的根本引领和重要遵循。

  作为一名民间文艺工作者,尤其感受到,新时代文艺工作“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全社会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普遍提升了,许多文艺创作、文化服务走进田野、深入基层更接地气了,呈现出了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扎根生活、服务人民的新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创作和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指导,是我们提升、改进和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制胜法宝。

  结合民间文艺创作与研究,结合中国民协的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坚持”和不断增强“四力”的要求,深刻领会,深入落实,做到入思想,见行动,出作品,有实效。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传承发展民间文艺,彰显时代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民间文艺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我们既要保护和传承好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要关注新时代的创造,使蓬勃发展的民间文艺成为新时代文化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入生活、潜心研究,把握民间文艺传统与当代生活的“接口”和“交汇点”,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学术立会、积极服务。落实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民间文艺知识产权的保护服务工作,开展好民间文艺传承与志愿服务活动,使优秀的民间文艺服务今天的百姓生活,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样式具有今天的生活主题、时代内涵、时代精神。优秀的民间文艺不只是历史的遗产,更要有今天的生活气象和文化创造,要回应时代关切,唱响时代旋律,体现时代的脉动与心声。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指引下,我们还要下大力气,真正传承发展好我国的民间文艺事业,做到传承中华文化,与时代同步伐,彰显时代精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民间文艺本质,服务人民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启示我们,思考和解决民间文艺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要以人民为中心,从服务人民的根本立场出发,为新时代创作,为人民而立言。古往今来,民间文艺就是对劳动者的礼赞,人民群众是民间文艺的创造者,也是民间文艺的接受者、欣赏者和传播者,民间文艺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当一些民间文艺样式面临传承与发展的困境时,我们要回到人民的生活本身去寻找答案,不仅要帮助和支持传承者去守护和传承,还要从生活中去寻找民众的文化需要和生活方式,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民间文艺成为生活中富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发扬学术立会的传统,编纂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和《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为民间生活存录,为劳动者立传,为民间文艺家立档存志。从生活出发,为人民书写,我们有许多关乎民间文化的工作要去做、要做好、做到位、做出精品力作。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对接精神文化需求,倡导人民文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强调“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

  文艺工作、社科研究是有内容、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工作,要为推出精品力作而坚守努力。特别是民间文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符合老百姓的需求、民众看了有共鸣的创作,就是叫得响的好作品。其中包含深刻的文艺创作规律,我们的学术研究有生活的深度、有精神的高度、有情感的温度、有艺术表达的精度,才会有共鸣,才会有影响,才能实现文艺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在“我们的节日”推广实践中我深深感到,传统节日体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如何把传统的节日文化传承发展好,更有“节日”的味儿、生活的劲儿,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而不只是消费“假日”而丢掉了传统。只有将存续历史经典和适应当下生活的文艺奉献人民,我们的文艺才更有生命力;只有我们把民间文艺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才能叫得响、留得住、传得开。所以,我们要推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继续组织好“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发挥好“民间文艺之乡”的乡土带动作用,以优秀的民间文艺服务百姓生活。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以德立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强调“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

  文艺工作者要敬业修德,以德立身,只有自己踏踏实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地融入创作与研究,以正能量、好品格、崇真向善的精气神儿发挥好文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我们要时时刻刻把好志向、品德、责任的航帆,不辜负国家、民族、人民赋予的使命。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发挥中国民协的良好传统,扑下身子、沉到民间,脚踏大地,乐于观察、善于发现,深入思考研究,创作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的好文章、好作品、好成果。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我们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在勤业精业中修炼好艺品、文品、学品,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始终做一个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人,成为精神家园的守望者、社会价值的风向标、道德航船的压舱石,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民间文艺中积淀着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可贵传统,启迪心智,富有教益,我们要传承良习,从修身做起,严格自律,不断提升境界,践行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文艺与社科工作的历史使命、时代重任,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和规律,深刻阐释了文艺和社科工作者修身为业的责任和意义,不仅是工作的指导,更是思想的引领。我们要组织全国民间文艺工作者学习讲话精神,抓好贯彻落实。落实在民协工作上、落实在重大项目研究上、落实在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与学术研究上,“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以实际行动发展我们的民间文艺事业!

 

(作者:潘鲁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延伸阅读:

  潘鲁生:创造生活之美续写匠心文脉

  专访潘鲁生:谱写新时代民间文艺发展新篇章 

  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调动民间力量抢救传统文化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