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书画摄影>摄影评论>正文

索久林:趋同的当代世界摄影审美态势

2016-04-05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索久林 文/图 收藏

  

意觉和听觉中的藏区现代生活旋律

       近来,在几次国际摄影展赛评选活动中,通过与各国评委的现场座谈、个别交谈、评选实践等接触,逐步了解了人们摄影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的审美理念。面对汹涌澎湃、百舸争流的世界性摄影大潮和异彩纷呈、目不暇接的影像汪洋,各国评委们表达了基本趋同的判定、取舍标准,体现了基本趋同的摄影审美理念。据此,我们可以窥望到当代世界摄影审美的发展趋势,也可以审视、校正、完善我们自己的摄影创作。

  纪实摄影不要陷入对猎奇和悲情的迷恋

  新闻性是纪实摄影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片面追求表现对象的突发性、突破性,甚至为此付出包括生命在内的沉重代价,便是一种误区。许多参展作品也因这种片面追求而纷纷落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并不是纪实摄影新闻性的根本价值的体现,新闻性的价值还要体现在表现对象的典型意义上,特别是对社会倾向揭示和表现的深度和高度。萨尔加多的金矿工人照片就是表现工人的日常劳动,但他率先把体力劳动者超常的艰辛、如蚁如蝇般的生存状态这种不平等倾向表现出来,产生了强烈的新闻纪实效应。

  苦难、悲悯、“被残酷” ,很有煽情效果,但它并不应当是纪实摄影价值的主要方面。弱者任人宰割、强暴者的恣意横行、被蹂躏者的淋漓鲜血等,并不被人们看好。相反,倒是抗争、追求、韧性、血性等正能量的道德价值为人们所认可。有时受伤害者只是一个仅有的反抗动作、受难者一个希望或渴望的眼神,便点燃了艺术的火焰。

  民俗摄影要走出对蒙昧、落后的追捧

  反映地域和族群特殊生产生活方式的摄影作品,在各种展赛中总是源源不断,且大量以组照形式出现,显示出量的优势。然而,其落选的量也委实不少。每次评选,都会看到不少表现刀耕火种、茹毛饮血、杀生祭祖、割礼天葬、祈天唤地等类的作品败北。原因在于,人类当代生活中,交通、通讯、信息交流条件的改善,使现代文明已经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各个族群;同一区域、同一族群的文明,其自身也在社会演进中不断进步。以往蒙昧、落后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交流方式,已不具有代表性,因而也是不真实的。真正意义上的民俗,应当是真实的当下生活,不能不具有时代气息,不能回避生活的主流和主导。

曲线和音符效果构成的沙海听觉美

  自然摄影不要困惑在题材和“偶然性”的沼泽里

  近年来,随着全民摄影大潮的兴起,自然风光作品在各种展赛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获奖、入选的比例却越来越小。摄影人片面且狂热地追逐题材是一个重要原因。“雪山热”“雨林热”“地貌热”“动物迁徙热”等,此伏彼起,但亚当斯留给风光摄影的光环却没有发扬光大。题材是审美要素,它本身不能是艺术,不要认为有了好的题材就有好的作品。正如春天的野草,把它放到荒原里,它是生机和希望;把它放到田垄上,它便是荒芜和困顿。题材热该冷一冷了!

  自然摄影中追求偶然性,也是一种通病。天地间的风云突起、诡异奇变,野生动物的怪异姿态,这些偶然性不仅是难以“巧遇” 、难以捕捉的,也不一定是能够反映表现对象的本质的,摄影家不应片面追求。为了抓住小鸟啄食的瞬间去蹲守、为了捕捉昆虫的一个姿势去追逐,也许找到的只是一种科学现象,艺术一定首先要从心中流出。

  摄影创作中对“偶然性”的仓促应对,往往也很难让摄影家运用有效的摄影技法,致使表现能力的缺陷,成为展赛竞争能力的短板。

  人体摄影不要纠缠在“肉体”情趣之中

  人体摄影在展赛来稿中总是经久不衰,但入围者却寥寥无几。据介绍,各国以人体为招牌的摄影活动形形色色,热度不减。人体摄影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呈现“人体”的艺术性——包括人体单独承载和与其他物象共同构成的艺术价值。无艺术要求,强行以人体的隐私性、唯一性吸引眼球,是生活层面的不雅情趣,与摄影艺术价值无关。花丛中的美女、沙滩上的鲜肉,离开了艺术都会成为腐朽的污物。曼·雷运用艺术通感技法,让女性的后背呈现大提琴音箱的形态,表现女性的音乐美;韦斯顿让女性的坐姿,彰显柔和温婉的质感,在视觉中营造令人触目惊心的触觉美,这些不应该被人们所忽视。

意觉中的草原精灵

  抽象摄影不可以“盲拍”

  人类生活中的抽象物象很多,展赛中这类摄影作品也很多。尽管其形态、色彩也有不凡者,但真正能够胜出的却凤毛麟角。原因在于其价值缺失——其实,是意义的缺失。

  有人认为抽象艺术是“无意义、无情节、无逻辑”的艺术,因而不需要能动的艺术行为,这是误解。现代抽象艺术鼻祖康定斯基画抽象画之前常常要打草稿,那么,摄影家的抽象摄影怎么可以“无脑”“无心”地盲拍呢!

  各种摄影都不要“避重就轻” ,投机于形式的“空手道”

  片面追求点光与局域光,动感效果、组合拼接、构图方式、特殊影调、极简风格等表现形式,忽视艺术内涵,也成为当下摄影创作中的流行感冒。有些表现形式很具有票房价值,但作品的内涵并不是不重要。没有后者,任何形式都没有意义。许多奇光异影等具有形式效应的作品,乍一看,很撩人;仔细看,看不出价值,很有点市场上的“假货”之嫌。作者摄影创作的功夫,重点要用在艺术感觉捕捉、立意确立、主题开掘、材料取舍上,不要避重就轻,在形式上找捷径,借助形式上的“花枝招展”招摇过市。当然,形式并不是可忽视的。

 (作者索久林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