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特别关注>文艺名家名作>正文

杨丽萍:花开花谢是必经生命历程

2016-07-28 阅读: 来源:新民网 作者: 收藏

图说:《孔雀》剧照 图IC

  58岁,就大多数舞者而言,早已退居幕后偃旗息鼓;58岁,就“孔雀公主”杨丽萍而言,却是个难得的将丰富阅历和人生感悟重新“回投”于舞蹈的良机。7月22日晚,《十面埋伏》在上海保利剧院上演,而今年12月,曾惊艳申城的《孔雀》将再度“回归”,并且这个冬季杨丽萍带来的会是全新的“冬之雀”。新作品源于杨丽萍自身的感悟,坦言已然“入冬”的她希望抓住这份“成熟”,带领年轻人去体味这一同样美丽的生命阶段。

图说:《孔雀》剧照 图IC

  《孔雀》原本分“四季”,展现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而这一次杨丽萍却有意将10分钟的“冬”的片段丰满为1小时20分钟的单独的舞剧作品。“花开花谢是必经生命历程。我的年纪已然‘入冬’,这个时节万物回归大地积聚能量期待又一春的勃发。面对即将走向生命尽头的绝望,面对漫长等待后的涅槃,这是我走到人生的这个节点得以领会的生命感悟,我希望将这份体验和感悟融入‘冬之雀’,带领年轻舞者体会生命尽头以及重生这样的感觉。” 或许在寻常人看来,依然貌美如花的“孔雀公主”住在中国最美的院子里,在鸟语花香中被自然呵护着活成了仙女。然而,了解、顺应自然规律的杨丽萍却从不以为“只有春才是好的”:“春夏秋冬都是自然的馈赠,这是生命毕竟的过程,是难得的体会”。

图说:《孔雀》剧照 图IC

  杨丽萍的“入冬”也让人担心“孔雀舞”会跟着“入冬”,毕竟她所演出的“雀之灵”无法仅仅用技术来取代。杨丽萍承认她跳的孔雀舞有其特殊性:“孔雀舞并不难跳,重要的是我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是这片土地带来的那种力量贯穿到身体,是这片土地的人对于舞蹈的信仰。”但她觉得没必要拿年轻人来比较,就像世界万物都有自然的过程,花朵在含苞、绽放、荼靡时各有各的美:“我跳孔雀舞,不同年纪跳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其实各有各的美。回看26岁时跳得孔雀舞,和现在也有明显差异,那是年轻的身体,蓬勃的生命力,那是甜美的孔雀舞。记得我第一次跳‘孔雀’的时候,鬓边还带了一朵粉色花,现在当然不再能呈现那种状态,这都是一个过程。”

图说:《孔雀》剧照 图IC

  这些年创办舞团,接触了许多有想法的年轻舞者,让杨丽萍感慨:“中国从来不缺好舞者,太多太多好的优秀的舞者,我们缺的是好作品,是好的舞台。”近年来,杨丽萍积极和年轻舞者“开放性”合作:”我们就是应该有这样的眼光、这样的姿态,不要想要创新的年轻人以桎梏,而是让他们去探索和实验,不要过多的指责和打击。”

  对于艺术创作,杨丽萍只有一点坚持:“尊重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一直倡导并且身体力行去收集和发扬中华民族的舞蹈,从来不动摇、不偏离这一信念。尊重这片土地、尊重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是每个中国艺术家应该有的态度,艺术有根才有生命力。我不羡慕那些外国的舞蹈,当然,我很敬佩国外优秀的舞蹈家和他们的优秀创作,但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东西。”在杨丽萍看来,祖辈们留下的点滴都能成为艺术的养分:“只要你用心去观察我们最日常的生活,就能有惊喜,一只蚂蚁、一片云彩、一个村民的日常,都是我们可以学习并融入舞蹈的。不要轻易放弃这些财富!”

图说:《孔雀》剧照 图IC

  在杨丽萍看来,外甥女小彩旗就是最好的例子:“她就是在云南土生土长起来的孩子,她就是用这种最自然的方法在学习,这让她更容易找到人本身的状态,不会太浮夸或者虚无,懂得尊重自己、尊重生命,这很重要!”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专题 · 文艺名家

  2015舞剧:民族筋骨和时代温度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