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正文

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戏剧评论研修班”招生中!

2016-08-09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 收藏

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关于开办

“戏剧评论研修班”的通知

 

全国各地方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及相关高等院校

  为繁荣当代戏剧艺术,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戏剧评论人才,促进当代戏剧评论的良性健康发展,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决定与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合作开办2016年“戏剧评论研修班”。

 

  一、研修宗旨:

  重返校园,更新观念,感悟时代,提升能力。

  本次戏剧评论研修班将控制规模于20名学员之内,旨在培训并建立一支覆盖各地的优秀青年戏剧评论家队伍。

 

  二、招生对象:

  1、各地文联、评协及相关高等院校(以艺术院校为主)等推荐的具有较高戏剧理论素养和一定的戏剧评论经验的专业戏剧评论工作者、具有文艺评论教学实践背景的优秀青年教师;由同行专家推荐的符合上述条件的个人。

  2、年龄:45周岁以下(1971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名额:20名。

 

  三、办班时间、地点及费用、食宿等事项:

  1、时间:2016年10月17日—11月4日(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

  2、地点: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华山路630号)

  3、费用:除往返上海的交通费用由所在单位报销或自理外,全部学员一律免交学费,本班不招收名额以外的自费生。

  4、食宿安排:外地学员实行住读制,免交食宿费;上海学员实行走读制,但免费提供中餐与晚餐。

 

  四、研修内容与方式:

  本研修班的课程分为两大系列:文化修养课和专业写作课。

  1、文化修养课采用讲座形式:邀请国内文化艺术大师、著名文艺理论评论家,作广泛的系列学术演讲。约占总课时的30%。

  2、专业写作课采用“工作坊”形式:由若干资深教授带领学员进行评论写作实践。内容有:结合(上海国际艺术节)剧目观摩的讨论和评论写作;结合创作问题的理论探讨和写作。此项贯穿全程的师生互动式教学研修,约占总课时的70%。

  3、成果拓展:推荐中央及上海主流媒体和专业报刊,刊发研修生实践写作课的优秀评论文章;公开出版研修班相关文集(演讲、评论等)。

  4、跟踪推荐:长期关注和推助研修生在各地的成长发展。

 

  五、报名与录取:

  1、为保证研修班的学员质量,报名一律采取推荐的办法:

  (1)单位推荐:各地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及相关高校可推荐候选人1-2名。每份报名表必须注明推荐意见,加盖单位公章。

  (2)专家推荐:非单位推荐人员可由一名同行专家签署推荐意见后报名。每位专家原则上只能推荐一名候选人。

  2、被推荐候选人须填写推荐报名表,推荐报名表格可在中国文艺评论网下载(https://www.zgwypl.com/zt/2016/0809/956.html),也可在上海戏剧学院网站通知公告栏下载(http://www.sta.edu.cn)。同时提交一篇由候选人本人独立署名并已在国内正式报刊上发表的戏剧评论文章(注意:非其他理论研究文章),字数在2000—5000字左右,发表时间不早于2013年。

  3、报名所需材料

  (1)推荐报名表一份(须有单位或专家推荐意见);

  (2)评论文章复印件一式4份(A4纸型),须附文章的刊物目录页或报纸报头复印件一份。

  以上报名材料须以挂号快邮或快递方式报送至“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地址:上海市华山路630号上海戏剧学院教务处(请注明:戏剧评论研修班报名材料)。邮编:200040。

  联系人:郑意晔(13917578866);

  张洪霞(15900607802)

  (3)评论文章的电子版一份,发到下面的邮箱:

  wyplyxb@163.com(邮件主题:戏剧评论研修班+文章题目+作者姓名)

  4、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6年9月15日截止(以挂号件邮戳或快递单为准)。

  5、录取事宜

  (1)主办方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选,择优录取,除中直系统与上海地区外,各地录取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名。

  (2)被录取学生均以收到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盖章的正式录取通知书为凭,录取通知书寄达时间为2016年10月1日之前。(录取通知书同时以电子版形式直接发至学员邮箱。)

  附件: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戏剧评论研修班学员推荐报名表

 

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2016年7月20日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