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音乐舞蹈>音乐评论>正文

浅谈《上春山》的喜悦传达与中式审美(雍文昴)

2024-03-12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雍文昴 收藏

喜看春山多盛事

——浅谈《上春山》的喜悦传达与中式审美

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及河南卫视《2024元宵奇妙游》中的歌舞节目《上春山》可谓是近期文艺领域的热点,无论是节目现场所呈现出的效果、节目播出后所引发的话题,还是节目如今在网络空间所激发出的大量衍生式创作,都已成为时下值得关注的文艺现象。而在这一系列热点现象的背后,则既存在明星效应的影响,同时又离不开歌舞节目本身的品质与口碑。

《上春山》是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所创作的一首新歌,在看似信手拈来的歌词与曲调中,创作者细数了春三月里人们对于美景与美好情感的记忆和憧憬,那是对春天的喜悦,是文人墨客曾经记录过的春意与诗意,更是当下每一个人对于未来生机勃发的期许与信念。

游春、踏青活动从古到今一直都有,而且还可以一边游玩一边歌唱,如《论语》中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即是此情景。在民歌以及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中,以游春、踏青为题材的歌曲、唱段和舞段也有很多,如河南民歌《游春》、山东民歌《大踏青》、古典舞《踏歌》等。

下面主要谈一下《上春山》的喜悦传达与中式审美,从中可以看到此类歌曲的一些创作特点。

一是喜悦传达,展现春山多盛事。形式上,词与曲的配合浑然一体,乐曲声欢快且朗朗上口;内容上,杨柳春烟、青草漫漫,一江春水绿如蓝,是春意盎然,更是万物生长。虽然贯穿整首歌曲的大多是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诗词,但通过这些诗词创造性地叠加,成功营造出一种轻松与愉悦的春的气息,就像是熟识的亲友又在新春里相聚,熟悉的感觉让人倍感亲切。

不同于有些喜庆歌曲的锣鼓喧天,这首歌曲更多是娓娓道来,可以说,从词曲创作到现场歌舞,都十分符合新春佳节的喜庆传统,由节目所营造出的清新与喜悦的氛围,也为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现今,在网络空间,通过各地方言、各种形式,配合多种场景所演绎的《上春山》异彩纷呈,而节目中所蕴含的喜悦情绪也在这一过程中持续传达。人们无论是从哪一次表演、哪一次改编,或者仅仅是从热搜话题开始了解这首歌,都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歌中那欢快的曲调,也会情不自禁地被其中的喜悦所感染。

二是中式审美,展现山水丝竹遇知音。这是一个歌舞节目,但又不止于歌舞。无论是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还是河南卫视《元宵奇妙游》中,都在歌舞背景中出现了山水场景的切换。所不同的是,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是通过动画效果来展现的绿水青山,而河南卫视元宵奇妙游则直接采用了贵州实地拍摄的山水与人文景观。所相同的是,两者都展现了共通共融的中式审美。

山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审美意象,其中不仅蕴含了深邃的宇宙与自然观,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山水可以比德,可以卧游,可以是仁者、智者或者隐者的象征,也可以是知音说与知音听的媒介。节目编排将歌舞、山水以及丝竹之声相融合,无论是舞美背景中动态展示的山水画卷、国画笔墨还是实地拍摄,都具有和谐统一的审美。在《上春山》中,创作者不仅描绘了春天里的美景,更描绘了人们相遇时的美好情感,正如歌中所唱:“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今天原是平常一天,因为遇见你而不平凡。”曾经,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相遇,使得《高山》《流水》流传至今,平常的一天之所以不平凡,正是因为在山水之间得遇知音。知音,是声气相求,更是文化与审美认同基础上的并肩前行。

作为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而特别创作的喜庆类歌舞节目,《上春山》虽未必具有深厚的哲思底蕴,在热度退却之后,也未必构得成艺术经典,但这首歌在节目中所展现出的中式审美,却也并不是传统文化或者民族民间文化元素的简单罗列。这首歌通过歌舞、山水以及丝竹的配合,将中式审美巧妙呈现,成功传达了新春佳节中的喜悦情感,也展现出了统一、和谐的审美意象,从这一点来看,这首歌无疑已是成功的作品,而其之所以能在播出之后受到大家广泛的关注与喜爱,并保有持续的热度,相信也正是因为如此。


(作者:雍文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

实体化数字博物馆:新型展陈方式的可行性探索(雍文昴)

经典的多重塑造:文学改编戏剧的价值与意义(雍文昴)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