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特别关注>重磅要闻>正文

全国当代文学研究首届青年论坛圆满举行

2017-11-0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作者:闫铭、王瑶 收藏

  2017年11月3日至4日,“面向新时代,书写新华章:全国当代文学研究首届青年论坛”在北京平安府宾馆圆满举行。此次论坛得到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的指导,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承办。

  3日清晨,活跃在当前学界文坛的四十余位知名文艺评论家、作家、网站及出版社编辑、学院派学者和高校教师,以及首都重要文艺专业媒体记者,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文学、日本文学、德语文学等多语种文学专业师生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当代文学研究新思维”、“百年新文学再发现”、“新十七年的中国文学”,“何谓中国文学‘当代性’”四方面主题,展开热烈研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执行主任李林荣教授主持开幕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计金标教授代表论坛主办方致开幕辞。他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北二外的校史沿革和办学特色,回顾了从创校之初设立汉语教研室,到如今建立起包括文学院、汉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和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跨文化研究院在内的多院系、多层面的教学科研体系的二外中文学科发展历程。他强调文学和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条件下肩负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也希望作为全国第一家外语院校承建的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要把握好时代、承担起责任、阐发好中国精神、弘扬好文化自信,进一步凝聚校内外力量,做中华文化的忠实守望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晶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路侃,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也分别致开幕辞。他们号召青年评论家和青年学者要焕发青年人应有的蓬勃朝气,直面现实,深入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开幕后进行的首场主旨发言由白烨会长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杨早,以“四十年来思想资源的文学传播”为题,将“新时期”至今的中国文学,分为从1976年至1997年,和1997年至2017年的两个思想资源传播时段,并阐述了这两个时段以来,因资本影响,文学的社会形态逐渐由明晰化体制中的“柱状形态”,演变至围绕作协和商业形成的“双中心”表现形式。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讲师丛治辰做了题为“北京如何成为首都:文学表达与空间建构”的发言,内容翔实,条理清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张文颖教授,从“记忆缺失”、“灾难记忆”(日常生活的改变),“边缘记忆”(故乡记忆)三方面,对中日当代文学作品关于记忆的艺术表达做了细致深入的探究。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室编辑文珍对近二十年的女性写作和女性主义写作进行了阐释和梳理。丛治辰博士、《民族文学》杂志编辑石彦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李林荣教授,《人民文学》杂志编辑、《人民文学》外文版副主任李兰玉,分别对以上四篇主题发言做了评议。

  11月3日下午和4日上午,论坛展开平行圆桌研讨。

  第一组圆桌研讨先后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福民,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评论部主任刘颋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陶庆梅就“新当代”的问题意识与伦理视野,开启当天下午第一组平行会议的研讨。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文学院凌云岚教授以路内小说为例,从具体的时空背景和个体生命体验的表述等方面,分析了新世纪的小城叙事。复旦大学中文系金理副教授探讨了当下文学中失败青年故事的得失。安徽省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王晴飞以“杨康之死”为题,揭示因“生恩”与“养恩”造成的矛盾冲突,杨康拥有道德污点及至最终走向惨死的必然性。映射出父系血统绝对权威的衰减与顽固的潜在影响,展现了贞洁对女性道德表现的制约,和对女性最终命运的决定性作用。吉林大学文学院张涛讲师从“小说中国”、“历史想象”、“文学谱系”三方面论述了王德威的“文学政治学”。掌阅科技签约作家唐欣恬以网络文学的包容性与残酷性为主题,提出现今网络文学所存在的问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欧语学院陈燕副教授以当代性与世界眼光——从童道明的剧作《塞纳河少女的面模》说开去为题,从中国当代戏剧谈到起源于法国塞纳河畔无名少女面模的故事,认为研究当代文学既要具有世界眼光,又要体现中国精神。中国的文学创作需要自觉地、扬弃地、批判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借鉴”外国文学创作的资源以及优秀的创作经验,更好地表现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体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庆祥副教授则分享了对我国当下文学状况的几点思考。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论所副所长鲁太光以新工人文学与新十七年文学为主题发言。山西文学院专业作家闫文盛以《大地上的事情》、《皱纹》,《一个人的村庄》为例,探讨了中国当代散文经典化的几次尝试。《光明日报》“文荟”专刊副主编饶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刘俐莉副教授等专家,分别对本组发言做了评议和回应。

  第二组圆桌研讨先后由李林荣教授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青年文学编辑室主任付如初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徐刚发表以《雾霾隐喻,或构形城市的方法——<王城如海>的北京叙述》为题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陈思探讨了《平凡的世界》社会史考辨中的逻辑与问题。《北京文学》副主编师力斌从“《槐花》的音乐性创造”、“余光中的三联句”、“新诗音乐性举例”、“位置灵活的韵脚”、“顿的运用”,“何其芳主张及其改造”等几个小节,归纳出新诗音乐性的四个层次:节奏、格律、韵律,旋律。掌阅科技签约作家宋丽晅(携爱再漂流)从网文界的常见抄袭方式、如何界定抄袭,作家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三个方面,提出了关于网络文学作品抄袭判定的几点困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赵元副教授从十四行诗的起源与发展、赞颂对象,修辞功能和重要主题几方面,总结了西方十四行诗传统对中国新诗创作的影响。《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徐则臣分享了以城市作为主人公将如何进行小说创作的心得。他以自己的《耶路撒冷》为例,强调“短篇小说可以张力更大一些,很多东西我不想交待的很清楚,读者可以沿着人物的性格逻辑、故事逻辑进行解读,把决定权交给读者。”由此道出了长篇小说创作的难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申霞艳教授以盛可以近期小说为例,探讨这种女性半自传式写作的优点与不足,并批评了作品中没有情节意义、脱离人物性格的外遇描写。掌阅科技总编辑谢思鹏(玖伍贰柒)在题为《网络文学,潜心写好故事》的发言中指出:当今网络文学商业化日益严重,网站担当问题不容忽视。文学网站作为平台,要在服务读者的同时,引导创作者坚守底线、拒绝诱惑,与作者一道,打磨出优秀的网络文学精品。点众科技总编辑陈彦池(百世经纶)从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性和现代性两方面,阐发了故事是网络文学的核心的道理。他认为,IP向的网络文学有利于网络文学发展,但鉴于网络文学所依托的资本逐利性强,容易出现没有文学情怀的作品,因而在网络文学创作中,应该有文献性的线索,有历史痕迹,这是网文作者在写作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吉林大学文学院李振副教授以“陶正是谁”为题,对湮没在文学史叙述中的生动个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述与分析。

  以上两组平行圆桌研讨中,每人20分钟发言后,都有一对一的10分钟评议。这把发言进一步引向深入,也活跃了主持、发言和评议三方对话的气氛,使得会场内的讨论有序而热烈。旁听论坛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研究生们,也参与了自由讨论时段的发言,和学者、作家老师们交流了自己有关当前文学作品中的城市书写、网络文学和舞台艺术的观点。

  4日下午,进行论坛第二场主旨发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黄平副教授做了以新时期文学起源阶段的虚无为主题的发言。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部中文系高小弘副教授以丁玲、张辛欣、王安忆等为例,提出女性主义批评也只有深入到众语喧哗的“文学现场”,才能找到女性叙述声音乃至女性写作的所有秘密与全部困境的根源。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王德领教授谈论了新世纪城市书写的模式化倾向。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杨晓帆讲师以高晓声访美与陈奂生出国为代表,探讨归来者的位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霍艳介绍了自己对于台湾新世代作家背景的研究。

  4日傍晚暮色降临之际,白烨研究员和李林荣教授代表论坛主办方,对各环节研讨做了梳理总结。“面向新时代,书写新华章:全国当代文学研究首届青年论坛”在意犹未尽的学术对话中顺利落下帷幕。

  (文/闫铭、王瑶 )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2017当代书法批评苏州论坛论文评审会:研讨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立

      中国文艺评论(北二外)基地研究员卢卡舍维奇、陈燕在《中国文艺评论》刊发长篇论文

      专家学者共话数字时代文艺评论的转型与创新

      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推进“国外文艺动态报告”研究

      【视频】上海: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举办全国“2016年戏剧评论研修班”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