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纪录片《航拍中国》第四季:新时代大美中国的壮丽画卷

2022-11-22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仲呈祥 程林 收藏

新时代大美中国的壮丽画卷

——评纪录片《航拍中国》第四季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也是形象展现国家与人民精神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前三季深受赞誉的央视制作的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在观众的热切期待中第四季又开播了。作为该片的收官之作,《航拍中国》第四季的摄制组飞越了北京、辽宁、河南、湖北、广西、重庆等11个省级行政区,遨游天际,精心拍摄,聚焦大美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其市井生活的温度、人文历史的深度、自然地理风光的美度、中国式现代化的速度和力度,都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可以说,随着第四季的制作完成,纪录片《航拍中国》已在荧屏上绘制出一幅新时代大美中国的全景壮丽画卷。

第一种大美,是现代化电视拍摄高科技与先进人文精神结缘互补而呈现的新时代大美中国市井生活之美。《航拍中国》前三季的特色,就是采用空中飞行的视角进行拍摄,第四季加入了更多的俯冲或垂直向上的主观镜头,模仿飞机起飞和鸟儿的主观视角,产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拍摄喜马拉雅山脉时,首次采用了卫星拍摄,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除了大全景的高空飞行镜头,这一季加入了更多超低空飞行拍摄的镜头,以弥补航拍全景中市井生活细节的不足。荧屏上,我们近距离地看到了台湾街头的奶茶店、澳门美食节上的小摊贩、香港夜市的大排档、重庆热气腾腾的屋顶火锅……通过低空环绕的拍摄手法,《航拍中国》在呈现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之中,更让我们亲切地感受到那份扑面而来的惬意的人间气息和生活之美。

第二种大美,是靠精致的艺术构思和多重叙事策略呈现出的人文历史之美。《航拍中国》第四季在艺术构思上十分精致,叙事策略上变化丰富。全片采用了板块式、散点串联式、递进式等不同叙事方式,来各具特色地讲述各地人文历史景观的过去与现在。同时,每一集又通过标志性的全景地图和直升机飞行路线的动画设计,清晰地勾勒出不同省级行政区的空中特色航线,并据此形成内容段落划分。新一季的《航拍中国》继续坚持通过“讲故事”让历史“活”起来,让人文历史景观呈现出更多知识性、趣味性和现实启迪。无论是北京的故宫、湖北武汉的黄鹤楼,还是台湾的孔庙等等,这些饱经历史沧桑的人文景观,通过《航拍中国》提供的独特叙事视角,不仅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地域的传承与发展,也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无比厚重、培根铸魂的人文历史之美。

第三种大美,是在纪录镜头语言中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之美。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航拍中国》却用纪录镜头语言,把中华的大美天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全片在审美运作思维上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在审美结构上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在审美宗旨上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高超的航拍,流畅的剪辑,精美的画面,托物言志、融情于景,营造出独具韵味的东方意境,是《航拍中国》的美学品位。无论是高空近距离拍摄珠穆朗玛峰、俯拍四季不同的青海湖,还是呈现桂林山水的烟雨朦胧、朝天门的两江汇流奇景,抑或表现武汉樱花的烂漫,都让我们感受到那份独特而深远的审美意境。除了用镜头和画面剪辑来营造意境,《航拍中国》的解说词和音乐意境烘托,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动的解说词、贴近观感情绪的背景音乐,让全片产生情景交融的精神共鸣,进而把祖国绿水青山的大美与神韵都通透表现了出来。

第四种大美,是航拍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典型环境以展示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之美。《航拍中国》第四季集中展示了新时代多项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对11个省级行政区发生的新变化、呈现出的新气象,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从北京新建的大兴国际机场,到雄姿英发的“辽宁舰”,再到助力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一个个凝聚着中国人智慧的“国之大者”“国之要者”超级工程,都彰显着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

我们热切期待有越来越多像《航拍中国》这样的优秀纪录片作品,以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向世界介绍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大美中国!


延伸阅读:

儿童电影《红星闪亮》:革命英雄出少年 培根铸魂守初心

《人生第二次》:体现中国人骨子里的韧性

国产剧如何以现实主义精神直面真实的社会矛盾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