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评论中心>工作动态>正文

文艺评论中心2015年度岗位培训总结

2015-11-06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 收藏

  为加强文艺评论中心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中心领导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组织”要求,针对中心目前新人较多、亟需培训的实际,我们于2015年9月16日至11月6日在中心全体职工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岗位培训。

  一、基本情况

  本次培训共设置7场讲座,分别邀请理论研究室、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庞井君作开班讲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正中作“国际视域中新常态下的中国战略主动”专题讲座;理论研究室副主任朱丽华结合文联工作30年经验作“文联工作漫谈”;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张天文带领副处长刘辉和干部张欣就“公文写作与处理”进行座谈;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娄文利作“如何欣赏交响乐”艺术辅导;国内联络部副主任谢力作“跟随文联一起成长”经验分享;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作培训总结。此外,还组织干部职工集体观看了纪录片《与共和国一起走过——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观摩了电影《模仿游戏》并内部进行研讨。

  培训期间,正值中心各处室任务繁重时期,基地授牌、杂志创刊、网站开通、专委会成立、理事会筹备等等,各项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且赶上中秋、国庆双节放假,按照中心领导要求,既要确保培训效果,使得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在较短时间内有一个较大提升,同时又不影响业务工作的开展,我们认真设计课程表,时间安排相对集中、分段穿插,地点安排在A110评论室,并提前通知到每一位职工,方便大家及时处理手头工作,足不出楼,便能接受培训。

  二、突出特点

  此次岗位培训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3个突出特点:

  (一)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学习和培训,多次在全体会议上强调加强学习的重要性,要求中心同志 “带着一双学习的眼睛、一颗学习的心”早学一点,多学一点,学深一点,才能切实发挥文艺评论中心指导全国文艺评论工作的职责,才能在文艺评论领域有发言权、有权威性、有说服力。中心现有在编人员11名,编外聘用人员3名,其中,2015年新录用6名,新调入2名,新同志占比较多,对文联组织缺乏深入了解;人员普遍年轻,其中80后10人,90后1人,工作经验较为缺乏。针对人员队伍现有状况,为使新入职人员尽快了解文联、融入文联、认同文联,增强组织归属感与自豪感,提高组织忠诚度与凝聚力,尽快熟悉工作机制和办事规程,尽快转换身份进入工作角色以适应岗位要求,中心领导亲自动议,审定方案,协调专家,主持动员,总结讲话,与同志们一道认真聆听,共同探讨。

  此次培训也得到各业务部门同志热情响应,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大家合理安排工作,处理好工学矛盾,按时出勤,静心学习,深入思考,积极互动。正是在领导的亲力亲为和全体同志的踊跃参与下,中心内部形成一股自上而下、热爱学习的良好风气。

  (二)内容丰富,立足实际。

  此次岗位培训每一堂课的主题都由中心领导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亲自敲定,既有中心领导谆谆教诲、殷切希望,又有身边亲切熟悉的文联老大姐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既有机会同国家战略专家零距离互动,又能当面讨教日常公文写作与处理中的疑问;既有文联前辈的交心传授、无私分享,又有高雅音乐熏陶和学术电影赏析;既有宏观理论,又有微观实践;既有业务指导,又有艺术欣赏;既有传经送宝,又有解惑答疑。

  (三)促进交流,富有成效。

  通过系列讲座,前辈老师们真诚奉献多年来的所学、所感、所思,倾情传授人生路上的经验、教训、坎坷,使得新人们很快融入中心这个大家庭,从最初的胆怯沉默,变得开朗活波;从开始的莽撞无措,变得冷静沉着。同事间的共同话题多了,距离拉近了,交流变多了。同志们有的说,中心领导立规矩、讲纪律、严要求,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为我们指明前进方向;有的说,许教授的讲座视野之开阔,无异于一场头脑风暴;有的说,朱大姐介绍的办文办会办事的经验,非常实用,立马就能派上用场;有的说,娄老师短短一堂课就把晦涩难懂的交响乐普及得通俗易懂;有的说,秘书处的座谈提醒了公文处理容易出错的细节,传授了公文写作诀窍;还有的说,谢主任的讲座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可以让人少走许多弯路。很多同志表示,通过培训,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办事效率得到提高,受益匪浅,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多参加这样的培训。

  三、两点经验

  通过开展培训,对于搞好今后的培训工作有三点经验:

  (一) 紧密结合业务开展培训。

  培训是为业务工作服务,衡量培训的好坏,在于是否能有力促进业务工作开展,万不可把培训和业务搞成两张皮。培训时间安排、内容形式选择都必须密切结合业务工作实际,让大家高兴而来,满载而归,而不是成为负担。

  (二) 创新思路,开阔学习视野。

  目前中心同志学历层次普遍较高,现有15人中,博士4人,硕士9人,本科2人,且来自哲学、历史、美术、书法、影视、音乐、摄影、中文、戏剧、设计等各个专业和艺术门类,可以探讨采用自我教育的方式,每月1次,让大家自己上台当老师,一方面自我提高,一方面资源共享。创新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专家讲座”与“自我教育”等多种形式。

  (三) 提前筹划,建立学习长效机制。

  由于是中心成立后首次开展培训,且时间紧、任务重,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在学习计划的提前筹划上做得还不够。唯书方能易俗,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足长远,建立定期学习的常态化机制。今后我们还将努力改进,真正发挥培训提高素质、凝聚人心、促进业务的实际效果。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