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刘厚生:要重视戏曲理论评者的声音

2016-08-29 阅读: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 收藏

  李尧坤的这本《戏曲探索五十年》是一本适时的有意义的书。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时期,民族戏曲也就进入了新的生存环境。一方面在新的阳光雨露下欢欣鼓舞,竞演新戏,竞推新人,取得了新的成就;另一方面,不少剧种消失,许多剧团停演,大量观众流失,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与困难。这种情况引起广大戏曲工作者包括理论评论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和焦虑。在复杂的现实进程中,我们需要对传统和新的成果进行总结,同时也要对不景气的现象更加重视。清理问题,探讨原因,研究对策,原就是理论评论工作者的责任。李尧坤献出的就是这样的书。

  李尧坤是一位有责任感的理论评论工作者,写过多种论述戏剧的著作。这本书虽然只是论文合集,不是成系统的理论大作,但是作者视野广阔,涉及面广,从戏曲美学到戏曲界的浮躁风气,从戏曲规律的探索到淡化评奖意识,从具体剧目的评论到戏曲市场的调查,从对前辈大家的学习到对当前弱小剧团的爱护,都是他深入研究后,认识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他身处浙江,对越剧接触密切,理解深透,为越剧写了多篇文章,显示了特殊的关心。而这一切,给我一个鲜明的印象,就是作者对民族戏曲的重视与热爱。这种重视和热爱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所谓“老戏改”们共同的“不治之症”。然而我们是以此为荣并有充分自信的。我们深信,如果没有对戏曲的高度重视与热爱,就不会深入研究,也不可能对戏曲有正确的认识。

  这本书给我的又一突出印象,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在他的几十篇文章中,一方面放眼全国,提出戏曲艺术某些共同性的理论问题,以虚带实;一方面又以越剧为主,对具体剧种的具体问题作出具体的探索,以实务虚。现在越剧在地方戏曲中是有代表性的一个重要剧种,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很快,提高明显,影响广泛。然而近几年也出现了衰颓的趋势,几个大剧院在城市中的演出日益减少。李尧坤从多个角度对越剧进行调查研究,做出多方面的探讨和评论。我相信他的许多见解对越剧的发展会有有益的参照意义,对其他剧种也是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据我所知,类似《戏曲探索五十年》这样的戏曲评论文集在国内并不少见,内容大都是结合戏曲当前实际情况作多方面的探讨。作者们的意见不一定一致,因为各地方各剧种的情况总是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可以展开争鸣讨论,但是更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戏曲理论评论工作者的论述文章,他们的见解以至辩论争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反应。许多戏曲艺术实践工作者以至有些戏曲工作的各级管理者、领导人,或者忙于演出卖钱企业化,或者热衷于办节争奖搞政绩,对于戏曲界许多先进经验和种种困难问题却常常是注意不够或者应对不力。对于研讨戏剧现状的报刊文论或书籍也是阅读很少,更不参与讨论。这是令人扼腕的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广泛听取多方面意见,包括互不相同的意见,戏曲如何更快更好地振兴?

  我衷心祝愿李尧坤的这本书能够引起更多的注意和讨论。

(文/刘厚生)

 

  延伸阅读:

  刘厚生专访:中国戏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刘厚生:强调“剧种意识” 提高剧种责任心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