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评电视专题片《青衣张火丁》:中国戏曲艺术该如何继承与发展 (陈芳)

2017-10-10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陈芳 收藏

原题:传播戏曲文化的优质平台

          ——观电视专题片《青衣张火丁》 

 

标红为该文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张火丁现象”专题研讨会

      对于一部影视艺术作品的读解,不同的人会在角度、视野、层面上有不同的感受和认知。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出品的人物专题片《青衣张火丁》 ,以“尚人”的创作倾向,将实际拍摄、记录访谈、舞台表演片段、影像图文资料等多种元素兼容并蓄、有机整合,于精炼生动的画面和通俗易懂的解说语言中,铺陈出京剧特别是程派艺术的发展流变,巧妙引用相关资料进行关联,不仅让世人看到了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低调内敛、刻苦勤奋,对程派艺术执着探索的独立人格、扎实功底、精湛演技以及对京剧艺术在传承基础上的探索创新,剖析了火爆的“灯谜”现象形成的原因,而且,更将京剧程派艺术的唱腔特点、韵味意境、表演风格及其代表剧目等广博丰富的戏曲文化知识简洁、清晰地呈现出来,凸显了现代视听艺术手段对于弘扬京剧国粹、普及戏曲知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魅力的独特意义和审美价值。

  程派艺术在具有京剧共有的艺术特色之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其唱腔没有震耳欲聋的高亢、明亮和清丽,却以一种寓刚于柔、幽咽婉转、淡云遮日、半含半续的行腔以及与生俱来的忧郁品格,在中国京剧流派中独树一帜。而京剧乃至整个戏曲艺术的精髓,从来都是附丽在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人物身上,蕴含在一出出精彩大戏的演绎中的。观照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戏曲艺术的独特韵味和无穷魅力,离不开对梨园界知名流派以及代表人物的介绍。 《青衣张火丁》虽然是一部人物专题片,但非常可喜的是,该片没有将关注点仅仅滞留在对张火丁个人的艺术造诣、人品性格、演艺生涯等方面的梳理、介绍和推崇上,而是以一种开阔、宏大的格局,从观照整个中国戏曲的发展、传播、继承与创新的视角,从国粹京剧在实现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展现中国形象等方面,探讨在信息爆炸、媒介融合、娱乐方式多元、生活节奏快捷的今天,应当如何对古老的京剧艺术加以保护、继承、弘扬与传播等问题。整个专题片贯穿始终的主线,即是包括京剧在内的中国戏曲的继承与传播问题。

  对于张火丁而言,将《鸳鸯冢》 《春闺梦》 《锁麟囊》 《荒山泪》 《红鬃烈马》《白蛇传》等程派京剧几十出连本大戏完整地继承下来并加以舞台呈现,可谓是对京剧国粹的传承与弘扬;而用程派唱腔演绎《江姐》 《梁祝》 《嫦娥》等现代剧,更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谋求创新与发展的一种探索和实践。

  借助对张火丁日常生活、教学、排练和演出片段等的零散式记录,专题片《青衣张火丁》不仅对程派唱腔独特的韵味进行阐释,对程式表演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鉴赏,而且将这些特点与张火丁的个人风格相结合,总结其表演经验,介绍经典的戏曲模式。例如,人们通过张火丁纯正幽远的音色,低回婉转的行腔,对声韵、气息、眼神、步法的细腻处理,丰富多彩的身段等,既能够充分领略“程派张韵”的独到之处,更能够从行腔的变化、唱念做打的程式表演中了解故事和情节的发展,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和矛盾冲突的对抗,对人们认识程派京剧的特征、领悟欣赏戏曲的门道,进而培养对整个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无疑都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传播作用。

  再如,水袖是中国戏曲中的独特技艺,是演员利用水袖的修长、多变来表现人物情感、情绪张力并放大、延长的一种手段。戏曲中水袖的姿势有数百种,不胜枚举,张火丁在继承传统水袖功的基础上,独创“拢水袖”的特殊手法,通过勾、挑、冲、拨、扬、掸、扔、抖、甩、打等爆发力极强的动作,令游龙飞凤般翻舞的水袖,成为揭示人物忧、惊、愤、恐、喜、悲等各种情绪的有效载体,令水袖成为身段表演的延伸和人物内心纠葛、情绪情感的外化呈现,其强烈的舞台美感,不仅是对程派艺术精髓的重要传承,更蕴含着对程派艺术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

      京剧发源于民间,繁盛于宫廷,其音乐性、舞台演出形式以及鲜明浓厚的化妆脸谱、服饰头饰等,决定了它既能在市井里找到共鸣,也能够于殿堂上大放异彩,更能够令万里之外的国度里不同肤色的人们感到新鲜惊喜,进而走进它、了解它、接受它并欣赏它。作为文化传承者, 2015年,张火丁赴美演出《锁麟囊》和《白蛇传》 ,这被视为中国京剧八十五年(1932年,梅兰芳赴美演出引发轰动)之后的第二个传奇。即便如此,专题片对这一事件的叙述,仍跳出了纯粹凸显个人荣耀与光环的狭小格局,而是将此事看作是中国高等戏曲艺术教育的一次重要创新,是中西方文化的一次交流和碰撞,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之魅力的集中显现。张火丁和其程派艺术的赴美之旅,向世界展示的不仅仅是京剧无与伦比的华美,更是一个复兴的强国如何以东方哲理,以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伦理价值观,传递独属于中国人的悲悯情怀与豁达胸襟的文化传播之旅、交流探讨之旅。

张火丁《锁麟囊》剧照

  如果说,几十出连本大戏的舞台呈现、赴美演出和交流以及“程派张韵”“拢水袖”等技法的独创,让张火丁对程派京剧艺术的继承与传播尚带有个性化痕迹的话;那么,以其姓名命名的“京剧程派艺术传承中心” ,则让京剧传承直接明了地体现在对京剧流派艺术后备人才的培养上,这一举措将早年间的京剧科班培养,后来师徒间的耳提面命、口传心授,院团自我培训以及当下高等艺术院校的教育等优长兼容并蓄,整合创新,在教学、实践、创作、科研四方面为传承京剧流派艺术精髓,培养新时代京剧流派传人,探索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之路。

  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相伴而来的,是人们娱乐休闲方式的日趋多样,文艺作品样式的日渐丰富,特别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种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欣赏领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浮躁喧嚣难以让人安静下来的今天,走进剧院悠闲、放松地看戏听戏,细细品味其中的艺术魅力,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小众化的、个性化的奢侈行为。时代的变迁与审美情趣的变化,使戏曲的发展和传播面临危机,由此,保护与传承京剧国粹,让世人认识京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辉煌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就变得愈发重要和紧迫了。

  借助先进的视听语言和拍摄剪辑技巧,不断吸收现代元素与时俱进,长于叙事抒情、交融整合的电视专题片,以其不可替代的艺术性、娱乐性和参与性功能及其愉悦心神、陶冶情操的审美价值,在戏曲的传播与推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渐成为传播戏曲文化的优势平台、彰显艺术魅力的重要媒介,电视专题片《青衣张火丁》便是佐证。

      (作者:陈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专题纪录片《青衣张火丁》,你看了吗?

      专题纪录片《青衣张火丁》即将在央视连播,京剧戏迷抢先看!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