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国委员
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被誉为“国粹” ,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京剧艺术面临着失传与萎缩,保护、弘扬与传承京剧艺术迫在眉睫。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相互促进、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成为一国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传统戏曲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下,京剧艺术亟须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与新兴互联网进行“联姻” ,实施“互联网+京剧” ,以创新的方式,使传统京剧在传承核心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传播。
当前存在问题:
一、原始资料匮乏。京剧艺术起于清代,从四大徽班进京,到富连成、荣春社,是京剧的鼎盛时期,然而,由于技术缺失等诸多制约因素,许多京剧艺术资料没有留存,仅存的一些珍贵的艺术资料还零散在四处,京剧艺术资料的抢救、留传刻不容缓。另一方面,京剧有关数据的获取、梳理都有一定困难,较多优秀京剧资源未能上传互联网,数据资源分割严重,难以共享。
二、传播方式陈旧。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7 . 5亿,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天四大疆域之一的第五疆域。70后、 80后、 90后乃至00后,阅读习惯是“机不离手” 。然而京剧目前的传播渠道主要是通过舞台表演、电视、电台,卖座率及收视收听率较低。
三、缺乏灵活的市场机制。目前,我国对京剧的传承和保护,主要是以政府投入、公益性为主体,还没有形成多方参与、共赢多赢的良好市场机制,使京剧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大打折扣。
四、京剧优秀的艺术家年龄结构严重断层。当今各个流派的代表性的艺术家普遍年龄较大,能成为“名角”的青年表演艺术家较少,京剧艺术人才出现了断层。
对此,建议:
一、成立专门机构。为使该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议由全国政协京昆室等国家有关部门牵头,组织京剧表演艺术家以及熟悉信息化的年轻一代京剧工作者,成立“互联网+京剧”工作组,负责统筹、组织。在实施、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由京剧艺术类基金会等公益机构进行资金支持,进行联合开发建设。
二、实施京剧艺术大数据库建设和京剧艺术数字博物馆工程。把建立京剧艺术大数据库、数字博物馆作为国家一项文化工程,将上个世纪初至当下京剧各个行当、各个流派的艺术珍品,京剧名家的代表作、演出剧目、选段、音配像,上传录入到大数据库,并通过具有绚丽、梦幻视觉效果的数字博物馆向公众开放。这个大数据库及数字博物馆,作为京剧艺术永久资料保存和数据展示的场所,供公众搜索、鉴赏,为祖国的文化事业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建立“中国京剧艺术传播平台” 。建立面向全球传播京剧艺术(包含英文版)的公共外网“中国京剧艺术传播平台” 。国内及全球京剧票友可以在线观看我国各个流派的京剧经典剧目、演出视频,以及了解最新演出等信息。
四、进行京剧艺术传播的移动端开发和应用。移动端可具备以下功能:一是京剧艺术海量资源的搜索查询;二是开设京剧教学直播间,由艺术名家在线直播,为广大网民表演京剧名段,或针对唱、念、做、打等基本功,进行线上互动教学,网民可以通过移动端支付,付费在线学习;三是推出京剧票友在线表演等具有“吸粉”能力的内容。
五、加强“互联网+京剧”的人才培养。既懂互联网又懂京剧艺术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因此要加强针对“互联网+京剧”的教育工作,在京剧学校开设互联网的公共课程,培养既能熟练运用互联网又懂京剧艺术的创新型人才。建议支持京剧院校与互联网企业联合设立相关培训机构,国家在办学资质审批、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便利和优惠政策。
(张建国: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