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编撰《中国豫剧》丛书凸显豫剧之“大”

2018-07-11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涛 收藏

  中国戏曲学院首届豫剧本科班毕业时,90多岁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亲临指导毕业大戏《穆桂英挂帅》 。豫剧本科班班主任蒋洪广问马金凤:“马老师,这个戏有剧本没有? ”马金凤回答:“哪有剧本?剧本都在演员肚子里头哩。 ” 《穆桂英挂帅》是马金凤的代表剧目之一,梅兰芳曾将此剧移植入京剧,但相关文字资料竟然欠缺。从前梨园口传心授,几个演员一起一说一唱,一个剧本就出来了。但时代发展到今天,当戏曲进入研究领域,戏曲教育步入大中小学课堂时,戏曲相关文字资料、理论研究的不足就成为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不过,这种情况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发生改变。今年,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开始组织《中国豫剧》丛书的编撰工作。这是在连续举办两届“中国豫剧北京展演月” 、中国豫剧2017年登陆北大清华演出、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周唱响京城等重大活动之后,第三届“中国豫剧北京展演月”即将举办、紧锣密鼓筹备河南民营院团北京公益展演之际,河南戏曲人推动戏曲发展的又一意义深远的举措。近日,《中国豫剧》丛书编撰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等多位专家学者就编撰这套丛书的重大意义、创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说起《中国豫剧》丛书的编撰缘起,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谈到,豫剧历史悠久,出过很多大艺术家、大剧作家,但相关的理论研究、文字著作却非常不系统。去年,在同长期从事豫剧研究的刘景亮、谭静波交流时,两位专家建议他推出一套《中国豫剧》丛书。这个提议,正好说中了李树建的夙愿。五年前,李树建已经有了类似想法。于是豫剧名家和评论家一拍即合。目前丛书计划分别从豫剧的概论、历史、剧目、声腔、表演、导演、传播等10个方面,对豫剧的发生发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全面的总结。丛书不仅出版传统的纸质版,同时拟利用大数据出版适合“读屏”时代阅读的电子版。

  对于启动这套丛书的编撰,与会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季国平表示,再不总结就会错过大好时机。北京大学视听研究中心主任陆地指出,启动《中国豫剧》丛书编撰,标志着中国豫剧从实践到传播到理论研究三个方面的完整连接。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朱庆表示,为中国豫剧出一套完整的丛书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王安葵指出,戏曲理论建设难度很大,河南戏曲界敢于攻坚克难,将来这件事情完成以后,对全国各个剧种的理论研究都会起到推动作用。

  2017年10月,瞭望智库在北京发布了《互联网世界的传统戏曲文化图景》 ,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了传统戏曲在公众性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的生存和传播状况。对1900位各剧种名家、 6917个名剧目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最受网络用户关注的传统戏曲是豫剧,豫剧现有专业团体167个,从业大军10万人,影响超越某一地域。统计结果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副所长刘文峰的现实感受一致。刘文峰说,这个统计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豫剧在中国地方戏中虽然不是最古老的剧种,但发展速度最快,目前影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中位居前列。在提倡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重视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戏曲的大环境下,编写《中国豫剧》丛书正当其时。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则认为,豫剧作为地方戏第一大剧种,这种大不仅体现在历史的厚重、优秀艺术家的众多、社会影响力的广泛,也不仅体现在当下环境中豫剧的大力传播推广,更体现在理论的自觉。他说:“一种艺术形式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理论的自觉,理论思考和总结对于认清楚豫剧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中国豫剧》丛书正是豫剧理论自觉的体现。”

  与会专家对丛书的编撰给出了具体建议。朱庆表示,编撰丛书,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在制度上有准备,在实践中可操作。刘文峰提出,丛书应该是搞清楚豫剧的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在全国300多个剧种当中豫剧为什么发展这么快,而不是简单的介绍与资料汇编。一定要把豫剧放在大的文化背景当中去研究,而不能简单地从当下的行政区划角度看豫剧发展。

  编写《中国豫剧》丛书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不过,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对这套丛书充满期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她发现,戏曲教育在中国大中小学是一个薄弱环节。2016年,清华大学承办了教育部的艺术文化传承基地,但赵洪觉得,戏曲教育中最难的是教师和教材,其他的教学都有学科规范、有教师培养的路径,但戏曲教育很难找到合适的老师,更找不到典型的系统的戏曲教学材料。

  研讨会上, 《中国豫剧》丛书是做成专业性的还是兼顾普及也成为与会专家关注的一个热点。 《光明日报》高级记者苏丽萍认为,丛书应该做成专业性、史料性、权威性的专著。现在大家查资料都上网搜索,但网络上很多内容不准确, 《中国豫剧》丛书应该成为最专业的豫剧百科全书。同时她期望通过编撰培养一批年轻的戏曲理论评论人才。

  仲呈祥非常认同苏丽萍的建议。他说:“这套丛书应该把重点放在学术性、权威性、示范性上,强调它的学理化。 ”仲呈祥认为,编撰《中国豫剧》丛书,第一个价值是它的旗帜性、引领作用。今天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文化,河南是一面旗帜,李树建是一面旗帜,将戏曲艺术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又是一面旗帜。做好这部丛书,“不仅是豫剧界的事,对全国戏曲界都有引领、示范作用” 。

 

  延伸阅读:

  “中国豫剧”:艺术家的情怀和责任心

  尊重传统 谱写豫剧新腔

  豫剧艺术的创造性发展

  中国豫剧·中国精神:豫剧传承发展研讨会召开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