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陈彦:致敬徐棻先生

2019-08-23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陈彦 收藏

  我很早就知道徐棻先生了,第一次知道是一个叫《燕燕》的戏,被陕西一个花鼓戏地方剧种移植演出,那时传统戏才解放,大家突然有一种清泉流过心田的感觉。后来又看了《死水微澜》《田姐与庄周》。再就是谢平安先生在排拙作《迟开的玫瑰》时的屡屡念叨。2019年的第29届梅花奖终评,又有两个演员分别凭《目连之母》和《马前泼水》最终“夺梅”。我才知道,她的作品已将10人送上了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领奖台。徐先生在我们去南宁评奖之前,寄来了《新风徐来》《徐棻新编折子戏精选》两本大著,我便背着一路南下。看过没看过的戏,都再过一遍,读得有滋有味。有一些剧本是不能用来阅读的,但徐棻先生的戏剧,读来让人不禁感慨、感叹、感佩:时或喷饭,时或泪涌,时或为哲思惊异,时或为情感顿挫绞杀,时或为才情瞠目结舌。我不断地在低吟:我是在与最好的戏剧文学交流对话。真是笔力老到,举重若轻,嬉笑怒骂不着一痕。

川剧《欲海狂潮》(徐棻编剧)

  关于徐棻先生的研究肯定有很多成果,可惜我没有时间找来细读,只是作为一个观众、读者和编剧晚辈,讲讲我的一点粗浅体会与感受。

  感受一:徐棻先生是当代戏曲的重要创新者,也是最忠诚的守墓人。无论从诸多改编本还是原创本看,几乎无处不见创造,无处不有新意,但又无处不是戏曲,无处不把戏曲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时空广泛地流动起来,气韵、节奏自由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读先生的剧本时时让人想到庄子的《逍遥游》《德充符》《秋水》《至乐》等精彩篇章。人间天上、神仙鬼怪、生命符号、大地上的灵怪万物任我化合。表面看似轻松甚或荒诞,却在浓烈的浪漫主义情感洋溢中,充盈着严肃深刻的价值厘定与改判,无不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关照。

  戏曲的坚守与革新是一个漫长的探讨话题。无论持什么观点,我相信在徐棻先生的剧作面前,都会沉静下来做一番思考:戏曲的本质审美特征是什么?徐棻先生的戏是不是对这种本质特征的最好坚守?她的每出戏都在自由的时空转换中,把冗长的过程剔除得干干净净;把故事梳理得清清爽爽;让人物丰盈得气血贲张;让思想弥漫在每一句台词背后;尤其是给导演、作曲、舞美和演员留下了巨大的创造空间,使他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成长为戏曲舞台各自行当的参天大树。她是在创新,但我以为更是在固守戏曲之道,是拉升式、提纯式的戏曲最坚定守墓人。相信戏曲史会给她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她是这个历史中的一个独特的固守与拉升环节。

滇剧《贵妇还乡》剧照(徐棻编剧)

  感受二:徐棻先生在中国哲学的“虚空”“反观”与“玄思”中,以大道至简的笔触,承载了让人遐思无限的精神内涵。有很多地方让人想到孔孟、老庄,包括名家的思辨,佛教的救赎与自我绑缚。舞台表达简约到再不能简约。正是这种表达的至简,留出了大量思想精神空白,让人物内心得以“穿刺”、打开、反观,从而让许多历史暗角、人性沉郁、生命困惑得以洞照,使舞台剧在遵从观众充分满足娱乐功能的同时,进入到一种并不刻意强调的高台化育层面。观众笑了、哭了、爱了、恨了,最后被戏的指向牵引着走进了徐氏的价值判断还浑然不觉,这是创作的大能耐。

  简约是徐棻先生最鲜明的写作特征。像中国书法、绘画、木刻,当然根本还是持守着戏曲之道: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只是她把这种简约发挥到了极致。阿来先生的《尘埃落定》,是一部气象、内蕴与铺陈都十分博大的长篇小说,徐棻先生的改编,让我们在时间的大幅压缩下读懂读精一部大部头经典成为可能。同样在对莎剧《麦克白》的中国化改编《马克白夫人》上,那句“浓缩的是精华”的广告语,在这里找到了最好的注脚。中国文化最讲究留白,都在空白处做大文章。空不是无,空是有的无限,连佛教讲的空,我理解也是对物化的“色”的普遍存在的一种无奈屏蔽。戏曲在越写越实的当口,出现了徐棻先生这样大量在空白处做文章的方家,对我,我想也包括其他编剧同道,都是有巨大启示与借鉴意义的。她的剧作从客观上,提供了舞台景观与表演内容的高度和谐统一,不至于让我们看到真山真水与虚拟的穿针引线、唱念做打的悖谬与打架。我们都喜欢说简约,但做起文章来,何时舍得简约,何时又有简约的得心应手的灵丹妙方呢?而徐棻先生有,不是一点,是全部,并且已经形成强烈的徐氏剧作风格。

川剧《马克白夫人》(徐棻编剧)

  感受三:徐棻先生的作品中具有巨大的人文关怀与生命悲悯,更重要的是具有启蒙意义。都在说人文关怀,深入到骨子里的人文关怀到底是什么?徐棻先生的作品里俯拾即是。她那么尊重生命,尊重弱者甚至失败者、尊重传统封建社会的女性,肯定被世俗社会一点点约定俗成、麻木不仁并且是反复遮蔽了的人性价值。承认生命的正当欲望,给生命的合理诉求赋予积极的价值意义。我们说悲悯情怀,悲悯不仅仅是生离死别的悲痛哀伤以及对具有崇高毁灭感的悲剧的高歌咏叹,悲悯更是对弱小者过错的宽容抚慰,是对芸芸众生心灵幽暗的普遍照亮。由人及万物,都努力投去一抹人性的光芒,让惨死地狱者也感到一丝春光般的暖意,那才是悲悯的至高境界。

  仔细想,当下戏剧可能并不缺单纯的编剧技术,而缺的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提炼概括能力,这种提炼与概括能力直接影响着戏剧的社会生存能耐。徐棻先生的作品,对历史与现实人物的描状极其丰富、深刻、凝练而又鲜活,他们的对视、回眸、抗争、咏唱、独白,能使观众找到普遍的认同感、代入感、昭示感与启蒙感。一个民族要进步,文化人始终都有启蒙责任。启蒙就是追求社会向好、向善、向美、向上的持续创新力量。要构建起真正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民族气魄,思想精神的守正创新与不断启蒙,将是文化人久远的任务。一个好的社会、一个进步的社会,一定是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普通人的生命尊严与价值、让人的创造力充分涌流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启蒙正是文化自信与坚守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棻先生的剧作里处处体现着具有前瞻性的启蒙思考,许多人物都具有这种认识价值,她的戏不仅仅停留在塑造鲜活人物与讲好故事上,而是在人的生成与毁灭中,去探寻更好的生命活法。这与社会追求进步的本质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徐棻是时代的,也是未来的,相信更是历史的。

  让我们向徐棻先生致敬!

徐棻先生

 

  延伸阅读:

  遍插玫瑰成芳径──略论徐棻对中国戏曲现代化的贡献

  中国戏曲本质·东方戏剧共性

  舞台极简主义的意义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